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通过江沙、河沙、细沙土、发芽纸等五种发芽床对豆薯种子发芽结果表明,发芽床对豆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达成1%极显著水平,以江沙作发芽床发芽率最高、发芽快、长势好,河沙作发芽床次之。  相似文献   

2.
发芽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可比较不同种子批的质量,也可估测田间播种价值.发芽床是供发芽测定的容器,由供给种子发芽水分和支撑幼苗生长的介质和盛放介质的发芽器皿构成.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发芽床主要有纸床、砂床以及土壤发芽床等种类,现以常用的砂床为例,谈谈室内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逸 《中国种业》2014,(12):53-57
通过对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上的发芽率进行试验,确定3个粒径梯度下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研究结果表明:粒径〉7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均为S发芽床;粒径在5~7mm之间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但建议将S发芽床作为最优选择;粒径〈5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建议将TP发芽床作为最佳选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为BP发芽床。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收获的小麦种子处于休眠期,用常规的发芽方法发芽,其发芽结果往往代表不了实际种子的发芽情况。采用其它方法发芽,操作麻烦,而稍有偏差,即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笔者在小麦种子发芽检验中,用九二○(赤霉素)浸种试验发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  相似文献   

5.
休眠茄子种子发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娟  宋代朝 《种子科技》2002,20(5):285-286
以济南市种子公司当年刚收获的鲁茄3号休眠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床用水三因素对休眠茄子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茄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条件是发芽温度25℃,发芽床砂中,发芽床用水为0.3%的KNO3水溶液。  相似文献   

6.
刘红娟  宋代朝 《种子》2002,(5):90-90,92
本试验以我公司当年刚收获的休眠茄子种“鲁茄三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床用水三因素对休眠茄子种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茄子种最适宜的发芽条件是:发芽温度;25℃,发芽床,砂中,发芽床用水,0.3%的KNO3溶液。  相似文献   

7.
对种子室内发芽试验注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芽试验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芽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可比较不同种子批的质量,也可估测田间播种价值。发芽床是供发芽测定的容器,由供给种子发芽水分和支撑幼苗生长的介质和盛放介质的发芽器皿构成。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发芽床主要有纸床、沙床以及土壤发芽床等种类,现以常用的沙床为例,谈谈室内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萌发温度下红花大金元种子引发温度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吉  马文广 《种子》2017,(3):16-20
以红花大金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引发的种子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发芽情况,为优化烟草种子引发工艺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引发处理可以促进烟草种子发芽:发芽温度为25℃时,15℃下引发的所有处理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最小,种子发芽最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水引发24 h;发芽温度为20℃时,5℃下引发的所有处理平均发芽时间较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较小,种子发芽较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25 mg/L GA3溶液引发20 h;发芽温度为15℃时,10℃下引发的大部分处理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较小,种子发芽较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100 mg/L GA3溶液引发16h.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对秋葵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对来自4个不同产区的秋葵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赤霉素对秋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可提高秋葵种子的发芽集中度、发芽势和发芽率,还可缩短发芽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 mg/L时,种子的发芽集中度最高,发芽所需时间最短;当赤霉素浓度超过60 mg/L时,种子发芽集中度开始下降,发芽所需时间开始延长.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半夏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漆燕玲 《种子》2006,25(5):17-19
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三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以上三项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20、25℃是半夏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温度。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降脂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近年来普洱茶降血脂作用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总结普洱茶降脂功能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普洱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效且主要降脂活性成分可能是茶多酚、茶多糖、茶褐素、他汀化合物等,旨在为探明普洱茶降脂活性成分,开发高降脂活性的普洱茶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2.
食品成分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胶囊技术是本世纪的重点高新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借助微胶囊制备技术,将食品成分微胶囊化,不仅可保护其中的功能成分,防止氧化,增加其稳定性,而且可使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流动性以及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对食品成分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回顾和评述,并分析指出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波作为一种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须加热、不破坏活性物质结构、提取率高等优点。综述了超声波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的原理以及在生物碱、蒽醌类、挥发油、皂苷、功能性多糖、黄酮类、维生素等活性成分提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重庆市垫江县药用牡丹规范化种植基地中川丹皮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以确定牡丹的最佳生长周期与采收期,指导丹皮GAP生产,同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川丹皮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并测定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色谱图,通过相似性计算,分析川丹皮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川丹皮以四年生到五年生十月份采收的样品色谱图与川丹皮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相似度最高;同时也表明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控制中药质量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益母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细胞培养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益母草属(Leonurus)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标准、染色体核型、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有效成分及引种栽培等的系统阐述,认为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但其组织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报道较少,利用组织培养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应加快该方面的研究,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打击肉制品掺假走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技术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鉴定技术,有多样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归纳了重组酶聚合酶恒等温扩增技术原理与应用,解决了PCR技术在仪器上的局限性,优化了早期恒温扩增技术的缺点。指出重组酶聚合酶恒等温扩增技术为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薏苡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薏苡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医药应用开发价值。为明确薏苡各部位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本研究总结了薏苡功能性氨基酸和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薏苡多糖、多酚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薏苡非种仁部位同薏苡仁一样富含具有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功能的成分,而且生物量比薏苡仁大,利用前景将更为广阔,并提出利用薏苡非种仁部位代替薏仁开展饲用、药用、食用和日化用的设想,为薏苡功能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蚬壳花椒资源繁育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蚬壳花椒的一般特性及生长发育特征、地理分布差异、组织培养、扦插嫁接、有性繁育、遗传多样性分析、药用成分的种类、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成分的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蚬壳花椒渐危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解决措施。认为蚬壳花椒种子资源库的建立,有性人工繁育,GAP规范化栽培研究,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理、药剂、药代动力学考察,新的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药用成分的合成途径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枇杷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枇杷是我国一种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水果,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枇杷的叶、花、果和核均可入药,然而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药理各不相同。对枇杷各部分的药用价值、有效成分的药学原理以及经济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有着丰富的杏子和番茄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2种果蔬的营养物质,将其加工制成杏果蔬原汁。笔者进行了5种配料的杏果蔬原汁的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用杏子、蔬菜番茄、蔬菜黄瓜质量比为1:2:1的配料,制成的杏果蔬原汁色泽和口感好,胡萝卜素、VC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