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Si、Mn、Cu对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湿砂铸型浇注中锰球墨铸铁,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C、Si、Mn、Cu对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铸态组织为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扫描照片中可见有大量细小均匀的韧窝。中碳、高硅、中锰和低铜有利于提高中锰球墨铸铁的硬度;低碳、高硅、中锰和中铜有利于提高其冲击韧度;低碳、中硅、低锰和低铜有利于提高其耐磨性。新开发的中锰球墨铸铁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远高于目前生产排沙潜水泵过流部件中所使用材料的各项性能,使用寿命是其2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黎振华  李言祥  周荣  蒋业华 《铸造》2007,56(5):513-515
为研究原铁液硅含量对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凝固组织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高精度热模拟系统,考察了不同硅含量的原铁液经过相同球化孕育工艺处理后在相同凝固条件下获得的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试样的凝固组织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球化孕育工艺相同时,随着原铁液硅含量提高,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石墨形态恶化,力学性能下降。当钇基重稀土球化剂和含Ba孕育剂加入量分别为1.8%和0.4%时,原铁液硅含量控制在1.2%以内,有利于防止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石墨畸变,提高铸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经过在两相区退火和贝氏体区等温处理,研究了两种不同锰含量的低硅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硅和低锰钢的残留奥氏体量少,力学性能差;增加锰含量,能提高残留奥氏体量及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其力学性能与常规低碳Si-MnTRIP钢的水平相关,用电子探针测试了两相区退火钢中锰和硅的分布情况,发现锰在临界区退火时不发生再分配。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Si和Mn含量对硅固溶强化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试验发现,随着Si和Mn含量的提高,硅固溶强化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上升、冲击性能下降;但当Mn含量达到一定量时,基体组织中开始形成珠光体,低温冲击性能下降变缓.由试验得出适合企业的硅固溶球墨铸铁化学成分配方和熔炼工艺.  相似文献   

5.
秦亮  马芳 《铸造》2015,(2):148-152
通过在球墨铸铁中添加少量锰元素,研究不同含量的锰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样进行半浸泡和全浸泡来模拟静态海水腐蚀试验,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试验表征球墨铸铁的腐蚀速率和耐腐蚀性能,研究锰含量对球墨铸铁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锰元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细化石墨、稳定珠光体和渗碳体,从而使球墨铸铁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得到改善,而当锰含量高于一定值时这种影响就很缓慢,甚至会恶化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此外,锰元素的添加能够提高球墨铸铁的耐腐蚀性能,半浸的腐蚀程度比全浸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将球墨铸铁铸件高温奥氏体化后于300℃等温淬火并保温不同时间,得到贝氏体球墨铸铁,研究了保温时间对贝氏体球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较短时,奥氏体不稳定,冷却至室温或者经过机加工后会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硬度值较高,但强度及塑韧性较差。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会得到稳定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保温时间继续延长时,会导致高碳稳定的奥氏体析出碳化物,使贝氏体球铁的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凝固后,奥氏体向贝氏体或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以及室温组织中存在的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和铁索体的形核和分布特点,着重阐述了所加入的合金元素对球铁中贝氏体形核的主要作用和机理,并探讨了当相、铜和硅含量一定时,镍含量对球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分级淬火工艺生产高硅贝氏体球铁,将试样奥氏体化后,人常温介质中分级淬火,使球铁在230℃箱式电炉中等温转变成贝氏体组织,与传统的盐浴等温淬火贝氏体球铁进行比较。利用SEM、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级淬火工艺生产高硅贝氏体球铁时,在Si含量大于3.3wt%时,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诱发作用,从而使贝氏体球铁组织细化,力学性能提高(52—56HRC、αK达12—15J/cm^2),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表明贝氏体铝热焊剂铸态组织中,锰硅含量比为1.6和1.4时,合金元素在晶内发生偏聚,产生高硬度的残余奥氏体组织,并且在残余奥氏体组织中发现了微裂纹的存在;当锰硅含量比为1.2和1.0时,组织由贝氏体、少量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比较均匀;而当锰硅含量比为0.8时,晶界上产生大量低硬度的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化学成分对奥贝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碳、硅,并加入少量的铬和微量的铋有利于铸态下获得全白口组织,等温淬火后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加奥氏体复相组织;锰用于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并降低成本。通过合理选择化学成分,可以使奥贝白口铸铁的硬度和韧性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时优先萃取铪,萃取反应机理为溶剂化机理,萃合物中Zr4+(Hf4+)、TBP、DIBK的摩尔比为1:1: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4.TBP.DIBK和Hf(SCN)4.TBP.DIBK,并通过对负载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萃合物可能的结构式;DIBK和TBP协同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调质钢弯臂、直臂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了非调质钢(30MnVS和35MnVN)与调质钢(40Cr)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并依据3种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内在质量检测结果选定30MnVS钢或35MnVN钢为汽车弯、直臂用材,以替代40Cr钢制造弯、直壁,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保护气氛烧结工艺,研究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置氢量0.22%(质量分数,下同)和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组织较细,致密化程度也较高,置氢量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退火后的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随着置氢量的增加,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片层组织尺寸变薄、针状的组织变细,晶粒尺寸变小;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退火后组织较退火前发生了明显的均匀化和细化;烧结体真空退火后氢含量达到安全状态,其中,置氢量0.39%的TC21钛合金粉末烧结体致密效果较好、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静压造型的发展历史,通过典型机型的介绍,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静压造型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生产率、柔性化、少人(无人)操控的高可靠性静压造型线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17.
铱及其合金的加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熔点、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使得铱及其合金在高温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铱又是最难加工成型的金属之一,其应用存在很多限制.论文综述了铱及其合金的多种成型加工工艺,包括精炼、熔化、粉末冶金、变形加工和沉积,重点介绍了铱涂层的沉积方法,包括熔盐电沉积、CVD和PVD,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铱及其合金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某石化装置烟气能量回收机组的工艺及设备概况、历史运行情况,及检修拆机状况,重点介绍了烟机的结垢及腐蚀情况,分析了结垢及腐蚀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着色渗透探伤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及高温持久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合成氨一段炉竖琴管排运行1.0×105h的转化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转化管化学成分符合技术要求,宏观组织正常,显微组织形态良好,内外表面轻微腐蚀;经高温持久性能在L-M曲线中拟合外推,该管的剩余寿命远大于2.2×104h;炉管虽使用1.0×105h满足了工艺要求,但壁厚太大,影响热效率,同时内径小,限制了触媒和流量;因此,为提高效率,建议在今后的设计中采用性能较好的材料ZG50Ni35Cr25Nb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