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肝内脂肪超过肝重5%,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往往由多种病因引起,通常的病因有酒精中毒、营养过剩和感染(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此外,糖尿病、营养不良、化学(药物)中毒等也可引起脂肪肝。 得了脂肪肝首先要确证病因。如果经过全面检查和长期随访,证实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脂肪肝的话,那么,及早进行饮食调养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脂肪在肝细胞内浸润,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在临床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导致肝脂肪代谢紊乱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当查见脂肪肝时必须进一步弄清病因,并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本科1971至1972年住院病人中临床诊断有“脂肪肝”的34例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和有关合并症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3.
赵静  陈双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88-2989
目的 了解发电厂在职职工脂肪肝的发病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1年5 家发电厂共4 200 名在职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分析.结果 发电厂职工脂肪肝发病率为27.66%,高于我国城镇、大中城市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结论 针对脂肪肝的发病病因提出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义文 《安徽医药》2009,13(8):980-982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持续上升。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1]。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肪肝的诱发因素和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的文献,将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为营养性、化学性、内分泌代谢性、生物性、遗传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性因素七大类,通过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类,指导脂肪肝的去病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正确选择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疗法。方法: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治疗脂肪肝首先要去除病因,调整饮食,药物仅起辅助治疗作用。结论:临床医生要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 :含量超过总重量的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 ,其中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 2 5 % ,约 1.5 %~ 8.0 %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2 ] 。因此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1 病因及发病机制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常见病因 :(1)酒精性脂肪肝 :为长期过量饮酒引起 ;(2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为过度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引起内分泌障碍 ,使用激素类 (如雌激素、皮质类固醇 )药物 ,以及经常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如CCl4 、氯仿…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汝霞  陈瑛  李莉 《医药导报》2003,22(9):609-610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脂肪肝发病率上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概述了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病因。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3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起病隐匿,是许多疾病的综合临床表现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与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吉林地区嗜肝病毒感染为肝硬化的最大病因,其中尤以乙肝病毒为多,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与性别无关,常见单一病因,如乙肝、丙肝、酒精损害等比较后发现乙型肝炎病死率略高[1]。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不进行合理控制与合理治疗有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因此B超检查及早发现脂肪肝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的防治首先要针对产生脂肪肝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同采取控制饮食、降低体重、适度运动、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降脂药物应用在脂肪肝治疗中的矛盾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降低肝脂含量是脂肪肝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在降低肝脂含量过程中 ,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存在治疗矛盾 ,现分述如下。1降血脂药物在脂肪肝患者应用的必要性高脂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肝脏B超普查显示 ,约50 %的肥胖症患者并发脂肪肝。肥胖症患者肝组织学无明显改变者仅占10 % ,30 %呈现轻重不一的单纯性脂肪肝 ,30 %为脂肪性肝炎 ,25 %并发肝纤维化 ,5 %~8 %已发生或即将发生肝硬化。肥胖症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脂肪肝的重要病因 ,肥胖程度与脂肪及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378例B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为多病因性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营养过剩、营养不良、贫血、妊娠等均可合并脂肪肝。多数资料表明,我国脂肪肝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超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对4000例健康体检者中B超发现的378例脂肪肝进行分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超越正常分布界限(肝脏湿重的5%)的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变化,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增多。脂肪肝按病因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由于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笔者对74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旨在通过阐明脂肪肝病因发病机制,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从而达到临床防治的目的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总结述评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种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血脂、保护肝脏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来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结论 中药治疗脂肪肝更为有效,适宜长期服用,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脂肪肝3185例患者的情况。结果在3185例脂肪肝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85例脂肪肝患者中实验室检查血脂升高2581例,血脂正常604例。结论本文通过超声对受检者脂肪肝进行分级分度,分析病因并研究脂肪肝与肝功能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一种疾病,随着如今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测的普遍应用,其患病率日趋增高,且发病年龄范围扩大。本研究以探讨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为目的,回顾分析本院1240例体检者中发现158例脂肪肝的一般情况和病因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查为脂肪肝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的不同。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学生化指标,包括TBIL、GGT、TG、CHOL、LDL-CH、HDL-CH、BUN、SCR、UA,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病因不同,对患者血生化等代谢机能指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5脂肪肝 脂肪肝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如:肥胖、过量饮酒、慢性肝病、糖尿病及药物中毒等。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肝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脂肪肝时脂肪含量可高达50%左右。大部分脂肪肝为弥漫型脂肪浸润,少部分为叶段型、团块型或在弥漫型中残存小片或小块正常肝组织的不均匀脂肪浸润。脂肪肝临床表现与病变轻重相关,轻者无症状,较重者有肝大、肝区痛及肝功损害,严重者可演变为肝硬化。部分患者在针对病因治疗后,脂肪肝能逆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芍疏肝汤对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病因治疗基础上加服柴芍疏肝汤;对照组在病因治疗基础上口服凯西莱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指标组内自身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柴芍疏肝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