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急性期病情、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吞咽功能检查及"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表"调查,并按住院经过中是否发生吞咽障碍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未发生吞咽障碍者88例(对照组)。吞咽障碍组的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平均住院天数和OH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院时MMSE评分、MODS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急性期病情较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毕成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7-128
目的 分析辽宁丹东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MN)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初发急性脑卒中患者13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急性脑卒中MN常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N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MN者48例(35.56%),未发生MN者87例(对照组,64.44%).急性脑卒中发生MN患者的平均年龄、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合并感染、呕吐和抑郁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 老龄、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合并感染、呕吐和抑郁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M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下尿路症状(LUTD)常见易患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09-01/2010-12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2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24 h排尿日志监测及"LUTD常见易患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按恢复期是否发生LUTD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恢复期发生LUTD者155例(47.26%).LUTD组的平均年龄、平均高血压病程和尿路感染史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 年龄偏大、高血压病程长和既往发生尿路感染的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出现LUTD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预防脑梗死的意识,力求防止和减少卒中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16~45岁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肥胖等;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高血压仍为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吞咽障碍增加发生窒息、肺内感染、营养不良的危险.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发生率为22%~65%[1],及早识别并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所致的吞咽障碍,有助于有效防治卒中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总体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杨靖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44-14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受试者317例,其中109例患者为脑梗死组,98例为无症状腔隙性梗死组,110例有头昏、头痛症状的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记录血管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找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卒中人群越来越多,故预防疾病发作尤为重要,高血压、高血脂、高龄和吸烟在治疗中根据患者危险制定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预后评价,为临床预防、治疗和评估急性脑卒中并发的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2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意识状态、吞咽障碍、住院天数、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心衰。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意识状态、吞咽障碍、住院天数、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心衰等进行积极预防,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 病因明确者51例(85%)中动脉硬化30例(5 8.8%),心脏疾病并房颤9例(17.6%);各种脑动脉炎9例(17.6%),烟雾病3例(6.0%);未明确病因9例(15%).主要危险因素前三位依次是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其他有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等.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并房颤,各种动脉炎最常见;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患者大多症状轻,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感染(HAP)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17例,入选对象在入院后7~10 d内接受了临床营养学指标采集和检测.结果 1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HAP者55例(47.01%),未发生HAP者62例(52.99%).发生HAP组的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围、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明显低于未发生HAP组(P均<0.01~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合并HAP患者临床营养学指标较差.  相似文献   

10.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有效一级预防。方法对52例中青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同期52例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多于女性,40~45岁发病率高,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嗜烟酒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是脑卒中明显年轻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为观察标准,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发声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观察患者摄食-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与医院获得性肺感染(HA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合并117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脑卒中急性期病情和临床表现观察表"调查。结果 1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HAP者55例(47.01%),未发生HAP者62例(52.99%)。发生HAP组的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平均住院天数和OH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HAP组,而前者平均MMSE评分、平均MODS评分、平均NIHSS评分和MBI评分也明显低于未发生HAP组(P均<0.01或0.05)。结论急性期病情重、临床表现差的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H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与医院获得性肺感染(HA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17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脑卒中急性期病情和临床表现观察表"调查。结果 117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中,住院期间发生HAP者55例(47.01%),未发生HAP者62例(52.99%)。发生HAP组的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平均住院天数和OH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HAP组,而前者平均MMSE评分、平均MODS评分、平均NIHSS评分和MBI评分也明显低于未发生HAP组(P均<0.01~0.05)。结论急性期病情重、临床表现差的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HAP。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者46例和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并发脑梗死患者47例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进行探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异常频谱信号、涡流、湍流出现率、脉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脑血流量的变化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病程与有高度相关性.TCD能较好的反映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等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年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48例45~59岁的中年人脑梗死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调查其卒中家庭史、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中年人脑梗死组卒中家庭史(60.4%)、长期、大量吸烟史(45.8%)和患有高血压(64.6%),糖尿病(54.2%)的比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3.3%、26.7%、46.7%、16.7%)(均P<0.001);TG(1.96±0.62)、TC(5.16±1.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中年脑梗死组颈总动脉IMT(0.89±0.41)与对照组(0.66±0.19)有显著差异(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计分≥2分(斑决发生率)、≥3分(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0.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6.7%(均P<0.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证是中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朱然  李海山 《安徽医药》2020,41(3):317-3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发现颈动脉硬化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2017年1月随访至2019年6月,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作为观察组(47例),未发生者为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病率、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为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高NLR的颈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病原学特征与治疗对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00例临床资料,统计与比较其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非感染组)和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相关因素以及感染组患者病原学特征变化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与P<0.05单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72例,其肺部感染率为24.00%;72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0.00%)和真菌8株(占10.00%);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有侵入性操作、长期吸烟史、住院时间≥4周与老年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也是导致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临床应高度重视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以及具有吸烟史及住院时间较长患者的病情变化,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治疗,并根据其感染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张三明  鲁翔 《江苏医药》2008,34(6):584-58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和卒中病史等.结果 683例脑卒中患者中共有危险因素901例次.其中,高血压461例次、冠心病90例次、糖尿病145例次、房颤48例次、卒中史157例次.结论 脑卒中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卒中防治.  相似文献   

19.
熊学辉  翟丹霞 《河北医药》2016,(11):1632-1635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脑出血组6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1例,同时收集了1 495例同期无卒中史的门诊体检人员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脑梗死组患者血脂资料与脑出血组进行比较,研究血脂对这两种卒中影响的异同.结果 总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TC≥6.19 mmol/L时总卒中、脑梗死者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788(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702(P<0.05);TG与总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无相关性,但TG≥2.27 mmol/L时,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427(P<0.05);HDL-C<1.04 mmol/L者总卒中、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523(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566(P<0.01);LDL-C≥4.14 mmol/L者总卒中、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分别为0.644(P<0.01)、0.404(P=0.01).结论 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相关,血清TC与总卒中、脑梗死呈明显正相关,当TC≥6.19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TG≥2.27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HDL-C< 1.04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LDL-C与总卒中、脑出血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从发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GCS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UGH25例,发生率13.0%。发生UGH患者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65岁、出血性卒中及脑损伤严重者(GCS3~8分)发病率均较对应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UGH与年龄、脑卒中类型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