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铁调素25(Hepc25)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AIS患者(AIS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6例健康者(对照组),根据入院当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组进一步分为轻症组(NIHSS评分<6分,21例)、中症组(6分≤NIHSS评分<13分,38例)、重症组(NIHSS评分≥13分,14例)。根据患者出院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0~2分,5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分析PRDX1、FGF4、Hepc25与NIHSS、mRS评分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中症组和轻度症组(P<0.05),且中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与NHI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0.636、0.794、0.682;0.619、0.705、0.71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与AIS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RDX1、FGF4、Hepc25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RDX1、FGF4、Hepc25与AIS患者严重神经缺损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AIS预后评估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检测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随访1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3分及以上,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UA、Cys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病变、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UA、CysC、Lp-PLA2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UA、CysC、Lp-PLA2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比值、载脂蛋白B (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疗效和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血运重建、抗血小板等治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26例)。治疗后检测所有AIS患者血清FT3、FT4、Apo B、Apo A1水平,计算FT3/FT4比值、Apo B/Apo A1比值,所有AIS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AIS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71例)。比较不同组间血清FT3、FT4、Apo B、Apo A1水平以及FT3/FT4比值、Apo B/Apo A1比值差异,分析影响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无效组血清FT3水平、FT3/FT4比值低于有效组(P<0.05),血清Apo B水平、Apo B/Apo A1比值高于有效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T3水平、FT3/FT4比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Apo B水平、Apo B/Apo A1比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高、Apo B/ApoA1比值增高是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FT3/FT4比值增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AIS临床治疗无效和预后不良患者FT3/ FT4比值降低,Apo B/ApoA1比值增高,低FT3/ FT4比值和高Apo B/ApoA1比值与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 7月至202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NIHSS评分为轻症组(n=48)、中症组(n=52)及重症组(n=20);NIHSS评分升高组(n=50)和降低组(n=70)。同期选择我院查体中心查体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30)。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重症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中症组及轻症组,中症组患者血清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NIHSS评分升高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NIHSS评分降低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t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6、0.513、0.124和0.417,P均<0.05)。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预估AIS患者预后的AUC 分别为 0. 737,0.850,0.762和0.712。其中TAT预估AIS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最高。结论:AIS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随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在病情评估及溶栓预后预测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34(miR-134)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梗死体积的大小分为大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3 cm3)和小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3 cm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中重度卒中组(NIHSS评分>5分)和轻度卒中组(NIHSS评分≤5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iR-124、miR-134及膜辅蛋白(MC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不同NIHSS评分AIS患者血清miR-124、miR-134、MCP、CRP、TNF-α、IL-12、IL-35水平,分析观察组血清miR-124、miR-134与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上述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R-124、miR-134、MCP、CRP、TNF-α、IL-12、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体积梗死组血清miR-124、miR-134水平高于小体积梗死组(P<0.05)。中重度卒中组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高于轻度卒中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与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MCP、CRP、TNF-α、IL-12、IL-35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梗死体积、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miR-124、 miR-134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6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血清NSE和Lp-PLA2水平。脑梗死组出院90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参数联合血清NSE、Lp-PLA2诊断脑梗死和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FA值、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FA值、ADC值、NSE和Lp-PLA2诊断脑梗死以及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74,均高于各因素单独诊断和预测。结论:脑梗死DTI参数FA值、ADC值降低,血清NSE、Lp-PLA2水平增高,联合DTI参数和血清NSE、Lp-PLA2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sACE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并纳入同期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ACE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中位值水平为为低水平亚组和高水平亚组,比较亚组间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老年STEMI患者血清sACE2、Lp-PLA2水平预测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1)STEMI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高sACE2亚组和高Lp-PLA2水平亚组患者LVEF显著低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LVFS、LVEDd和LVEDs显著大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P<0.05)。(3)血清sACE2、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LVFS、LVEDd和LVED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预后不良亚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5)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85(95%CI:0.802~0.969)、0.907(95%CI:0..847~0.967),最佳诊断Cut-off值分别为血清sACE2≥6355.48 pg/mL、血清Lp-PLA2≥292.73 ng/mL。结论: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有密切关系,高水平表达对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对象76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与ACI组以及ACI各亚组间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预测ACI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价值。结果: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对照组低于ACI组(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低于中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预后良好组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av-1、VILIP-1、UCH-L1联合预测ACI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0.907、0.953,均大于单指标检测。结论: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的评估价值,分析其分级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超声造影和血清YKL-40、Lp-PLA2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发病后4周统计预后。结果:易损斑块组颈动脉斑块造影分级、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不同预后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Lp-PLA2水平随着ACI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与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rs=0.751、0.694,P0.05)。结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分级高,其分级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为ACI病情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曾义  喻良  王曦  赵戈  黄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39-394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AIS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n=42,4分),中症组(n=61,4~15分),重症组(n=35,15分),根据改良RAB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分析不同NIHSS得分、不同预后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症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高于中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钙调蛋白(CAM)、触珠蛋白(HP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40例),根据患者的改良Rankin 量表(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试者PRDX1、CAM、HPT水平。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PRDX1、CAM、HPT水平。分析PRDX1、CAM、HPT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关系。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的PRDX1、CAM、H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PRDX1、CAM、HPT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PRDX1、CAM、HP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检验,AIS患者的PRDX1、CAM、HPT与NIHSS、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较高、PRDX1水平升高、CAM水平升高、HPT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的PRDX1、CAM、HPT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其病情及预后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年龄、PRDX1、CAM、HPT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于病情的评估、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1期24例、2期46例、3期128例、4期66例、5期33例,并依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肾功能稳定组104例和肾功能恶化组193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和GFR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病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Klotho蛋白低于慢性肾脏病组(P0.05)。慢性肾脏病5期者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Klotho蛋白低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和GFR呈负相关,Klotho蛋白和GFR呈正相关(P0.05)。肾功能恶化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肾功能稳定组,Klotho蛋白低于肾功能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NGAL及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记作合并脑卒中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28例(NIHSS评分≤4分)、中症组39例(5分≤NIHSS评分≤20分)和重症组25例(NIHSS评分>20分),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64例(mRS评分≤2分)。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分析合并脑卒中组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及omentin-1、Irisin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脑卒中组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单纯H型高血压组(P<0.05),随脑卒中神经缺损严重程度的升高,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与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omentin-1最佳临界值为105.36 ng/ml,敏感度为78.23%,特异度为83.44%;Irisin最佳临界值为90.77 ng/L,敏感度为71.00%,特异度为61.43%。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异常降低,其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和预后呈负相关,血清omentin-1、Irisin对老年H型高血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评价及其与血脂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数值以及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情况将其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对比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评分(m R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的TC、LDL-C、TG、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LDL-C、hs-CRP、NIHSS评分和m RS评分与斑块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技术可有效评估ACI患者的斑块稳定性,ACI患者的斑块分级与脂代谢紊乱、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