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BNP水平将其分为A(BNP水平<94 pg/mL,43例)、B(BNP水平94~349.9 pg/mL,40例)、C(BNP水平350~988.9 pg/mL,44例)、D(BNP水平≥989 pg/mL,23例)4组,对比4组患者LVEDD、LVEF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4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比率,对比4组患者随访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分析BNP、LVEDD和LVEF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结果:A、B、C、D四组患者LVEDD、HCY呈递增趋势,LVEF呈递减趋势,C、D两组患者的LVEDD、HCY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D两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P<0.05);A、B、C、D四组患者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A组患者I级70例,II级27例,B组患者II级60例,III级29例,C组III级68例,IV级20例,D组III级3例,IV级43例,各组间对比心功能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2 %、11.24 %、26.14 %,43.48 %,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78、0.564,P<0.05),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81,P<0.05)。结论:BNP、LVEDD与LVEF指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清B型钠尿肽(BNP)、白蛋白(ALB)、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3例CHF患者,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内径(LVD),实验室检测血清BNP、ALB、CysC水平。按照3年随访后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8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清BNP、ALB、CysC对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的LAD、LVD及血清BNP、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而LVEF及血清ALB水平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及血清BNP、ALB、CysC是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联合血清BNP、ALB、CysC检测对CHF患者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7(0.771~0.93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14(32/35)、0.795(70/88),均明显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和血清BNP、ALB、CysC均为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观察组联合口服芪苈强心胶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室重构、血浆脑钠素 N 端前体肽(N-terminal pro peptid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高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9 %(3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心率(heart rate,HR)、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和E峰/A峰的比值(E peak /A peak,E/A)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Dd、HR和LVESd均明显降低(P<0.05),LVEF、CO和E/A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浆NT- pro BNP、hs- CR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NT- pro BNP、hs- 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95 %;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4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67 %。两组不良发应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降低炎症标志物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7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其分为无心室重构组(n=49)和心室重构组(n=21)。检测患者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室间隔厚度( IVST)]。分析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室重构组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均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LVEDD、IVST、 LVPWT均大于无心室重构组,LVEF低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和LVEDD、IVST、 LVPWT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心律失常情况、单核细胞(MO)、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发病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为前壁、发生心律失常以及高水平的MO、CK-MB、MMP-1、Hcy、CysC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MP-1、Hcy、NGAL、CysC表达均与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联合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医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访1年结局的差异分作研究组(发生MACE)35例和对照组(未发生MACE)4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HFEI以及血清cTnI、BNP水平,同时分析两组基线资料以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ACE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FEI以及血清cTnI、BNP联合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研究组HFEI以及血清cTnI、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年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和A峰比值(E/A)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HFEI以及血清cTnI、BNP水平均是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HFEI以及血清cTnI、BNP联合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HFEI以及血清cTnI、BNP在预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方面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认知功能、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TH指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比较两组各TH指标与MoCA评分。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TH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各TH指标。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TH指标与MoCA评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清T3、FT3水平及MoCA评分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降低(P<0.05)。Ⅲ级、Ⅳ级组的血清T3、FT3水平及LVEF较Ⅰ级、Ⅱ级组显著降低,其中Ⅳ级组低于Ⅲ级组(P<0.05)。Ⅲ级、Ⅳ级组的LVEDD、LVESD较Ⅰ级、Ⅱ级组明显升高,且Ⅳ级组高于Ⅲ级组(P<0.05)。心血管事件组血清T3、FT3水平较非心血管事件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3、FT3水平与MoCA评分、LVEF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T3、FT3水平下调与其认知功能、心功能降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其血清T3、FT3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体蛋白-3(PTX-3)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22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同期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122例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中预后不良患者35例、预后良好患者8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LVEDD、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DD、LVESD、LVEF联合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性反应、心室重塑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68例老年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予以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及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0 min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20 min时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明显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脑钠肽(BNP)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进而为此类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住院诊疗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主体,控制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21年8月,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保存完整且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无房颤组,各组均有55例。检测全部患者血清Lp-PLA2、BNP水平,同时实施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房颤组血清Lp-PLA2、BNP水平显著较房颤组低,(P<0.05);无房颤组LVEDD、LAD水平明显高于房颤组,LVEF、E/A明显低于房颤组,(P<0.05);无房颤组患者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血清Lp-PLA2、BNP均明显低于房颤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P<0.05);血清Lp-PLA2与LVEDD呈负相关(r=-0.867,P<0.05),与LAD呈负相关(-0.609,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57,P<0.05),与E/A呈正相关(r=0.785,P<0.05),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759,P<0.05);BNP与LVEDD呈负相关(r=-0.769,P<0.05),与LAD呈负相关(-0.701,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45,P<0.05),与E/A呈正相关(r=0.724,P<0.05),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729,P<0.05)。结论:血清Lp-PLA2、BNP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Lp-PLA2、BNP、心脏功能指标均参与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血清Lp-PLA2和BNP与LVEF、E/A呈正相关,与LAD、LVEDD呈负相关,故临床认为血清Lp-PLA2、BNP是预测心房颤动患者风险程度的敏感指标,通过检测该指标水平,可了解机体心功能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及评估病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HFrE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为盐酸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将常规抗心衰治疗中的ACEI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浆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a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浆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cTnT、LVEDD和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EF和6MWD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HFrEF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LVDHF患者78例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血压、心率检查,并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心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综合指标(E/Ea)及反向血流速度(A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早、晚期的运动速度比(Ea/Aa)、血流传播速度(Vp)及峰速比(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反应LVDHF患者的左心形态以及舒张功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6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时限,按照QRS时限将患者将患者分为Ⅰ组:60 ms≤QRS时限≤80 ms、Ⅱ组:80 msQRS时限100 ms、Ⅲ组:QRS时限≥100 ms;检测各组患者相关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入院时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B型脑钠肽(BNP);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左心衰竭情况。结果: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的BNP及c Tn I明显升高(P0.05)、LVEF降低(P0.05);血清BNP与QRS时限呈正相关(P0.05),而LVEF与QRS时限呈负相关(P0.05);QRSw时限延长是老年ACS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4,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QRS时限延长与左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终末期阶段常发生左室(LV)重塑和心脏性恶病质,有研究称Ghrelin可能对CHFLV功能和能量代谢产生保护作用。本文旨在探讨Ghrelin对CHF大鼠LV功能紊乱和心源性恶病质的作用。方法:建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和假手术组,手术后4周,给予大鼠Ghrelin或生理盐水3周。用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导管术监测结果。结果:与给予安慰剂组相比,用Ghrelin治疗的CHF和假手术组,血浆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明显升高(t=1.49,t=0.71,P0.05)。与Sham-Placebo组相比,CHF-Placebo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t=2.18,P0.05)。然而与CHF-Placebo组相比,CHF-Ghrelin组大鼠,体重(t=3.89,P0.05),心输出量(t=3.28,P0.05),LV dP/dtmax(t=3.90,P0.05)明显增加。Ghrelin增加了CHF大鼠心脏舒张压,抑制LV扩大,增加LV缩短分数。结论:长期注射Ghrelin可改善CHF大鼠LV功能紊乱,减缓LV重构和心脏性恶病质的发展,有望为CHF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结构,探讨当左心结构发生变化时心脏功能所受到的影响,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提供检测及诊断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健康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功能和结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房内径(LAD)、心肌质量(LVMM)、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末期流速比值(E/A)。结果:两组间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LAD高于对照组,LVEF及E/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患者间比较,左房内径随血压的升高逐渐递增,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则逐渐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的显示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慢阻肺伴左心衰竭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将150例患者分为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组(A组)与慢阻肺未伴左心衰竭组(B组)。分析150例患者中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占比,分析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习惯和疾病病史、肺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结果、血液指标水平与动脉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1)150例患者中,慢阻肺伴左心衰竭者占比为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合并左心衰竭者占比为68.00 %。(2)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FEV1/FVC、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分数、左室后壁厚度、肺动脉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PaCO2、PaO2、SaO2对比有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肺动脉压是影响慢阻肺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伴左心衰竭的占比较高,其与性别为男性、年龄偏大、有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升高、肺动脉压升高相关,需对以上因素给予积极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患者进行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0 min后无缓解后,立即对患者进行BiPAP治疗。比较患者在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后1 h、2 h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2h后的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Lac)水平和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经Bi PAP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有效率为93.90%。BiPAP治疗1 h、2 h后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具有显著下降(P0.05),PaO_2则显著升高(P0.05),PaCO_2的变化经比较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BiPAP治疗2 h后患者的血浆BNP、Lac水平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BiPAP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心功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合并室壁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3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室壁瘤直径小于50 mm采用"三明治"法室壁瘤折叠术(13例),室壁瘤直径大于50 mm采用Dor标准术式(24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一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前降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移植血管1-4支。术后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猝死,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34例,1例失访。术后2周、术后1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7±7.22)%、(49.32±6.98)%较术前(34.47±8.13)%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51.87±6.25)mm、(50.73±5.72)mm)较术前(61.25±5.21)mm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1.82±0.47)、(1.64±0.51)较术前(3.08±0.55)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并同期冠脉搭桥及矫治瓣膜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做功的改变。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应用LV-PSL评估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无用功(GWW)、整体有用功(GCW),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参数的差异,分析GWI、GCW、GWE、GW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GWW升高,GCW、GWI、GWE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GWI、GCW、GWE、GW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及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GWW降低,GCW、GWI、GWE升高(P<0.05)。GWI、GCW、GWE、GWW与LVEF及GLS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LV-PSL可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PCI前后的心肌做功,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性评价PCI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肖丹  张毅  徐大春  彭文辉  徐亚伟 《生物磁学》2013,(34):6781-6785
左心功能不全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是指左心功能不全所导致的肺静脉回流受阻及左室充盈压力升高继发的肺动脉高压,在美国Danapoint2008诊断分类中归为肺动脉高压的第二型,该型包括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不全及心脏瓣膜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肺动脉高压的出现预示该病预后不佳。该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重要的表现是肺循环压力被动性升高,以及肺血管的反应性收缩和重构。诊断有赖于病史,体征,心脏彩超,右心导管检测等辅助检查。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治疗原发的左心疾病(比如治疗心衰和瓣膜置换手术),目前没有证据支持特异性的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有效性,但研究显示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是一种有治疗前景的药物,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本文将对左心系统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疾病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合并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 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冠脉造影并提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接受PCI治疗患者共2350 人,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692 人,非糖尿病患者1658 人。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随访结果等。结果:基线资料中糖尿病组患者的 高血压比例、高血脂比例、脑血管病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血肌酐(creatinine, Crea)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在造影及PCI资料中糖尿病患者左主干体部病变和全程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左主干病变 完全血运重建率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使用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显著增高(13%vs 10%,P<0.05;7.7%vs 5.5%,P<0.05)。结论:PCI 治疗 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存在可能的临床不良事件率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