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养生大世界》2005,(11A):23-23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早晨起床或午休之后,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湿润脸部,顿时就有一种头清眼明的感觉,精神也为之振奋。在洗冷水脸的过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  相似文献   

2.
麻黄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寒冷性荨麻疹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冷性荨麻疹乃属物理因素所致,是寒冷引发的。本病有获得性及家族性两种。发病特点为接触冷水、冷风或其它冰冷物体后,受冷区回暖时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约0.5~1h左右可消失。多发于暴露部皮肤如颜面和四肢,严重者其他部位亦可受累。粘膜如口舌、咽部等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常伴有头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症状,冷水中游泳或冷水浴时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口服液或大输液时,常采用热处理冷藏法使一些杂质析出。但煮沸的药液自然降温较费时,影响生产。为此,笔者将配液加热用的不锈钢夹层锅改进为加热、冷却两用锅,即在上端排汽同处(进汽管对侧)接一冷水管。加热时,关闭冷水阀,打开进汽阀;冷却时,关闭进汽阀,打开冷水阀及夹层锅底部的排水阀,使冷水充满夹层锅的夹层内。同时经常搅拌药液,以便散热冷却。一般20万ml煮沸液约20min可降温至50℃;约50min可降温至35℃。对于用蛇形加热管加热的配液桶的改进方法,可在接汽处接一个三通管,一头接蒸汽,一头接冷水,并各安一阀门控…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早晨起床或午休之后,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湿润脸部,顿时就有一种头清眼明的感觉,精神也为之振奋。在洗冷水脸的过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可见,冷水洗脸不仅利于卫生,也利于美容。冷水洗脸的保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从冷水七单体皂苷(Impatiens pritzellii saponins,IPS)A~E的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实验考察冷水七单体皂苷的抗炎活性,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考察镇痛活性,采用血清溶血素实验考察冷水七单体皂苷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IPSB、IPSD、IPSE有明显抗炎作用;IPSD有较好的镇痛作用;IPSA对体液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冷水七单体皂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或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冻僵(frozen stiff)即指全身性冻伤,是低温作用于全身引起的损伤,组织发生冻结性病理改变。饥饿、醉酒、休克、创伤等是其易患因素,易发生在冷水或冰水淹溺、全身短时间暴露于极低气温、全身较长时间暴露于0℃以下。受冻早期可表现为神经兴奋,皮肤血管和毛孔收缩、排汗停止、减少散热、代谢率增高、肌张力增加、出现寒颤或肌肉震颤。随着体温继续下降,机体进入代谢和功能抑  相似文献   

7.
手癣是由浅部直至侵犯手部表皮,而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将其分为水泡型,鳞屑角化型。多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或屈侧,一般抗直至药物治疗效果久佳。自1995~1996年应用验方治疗手癣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男性。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14岁。治法:盆中放冷水1500~2000ml,将双手放入冷水中,用文火将冷水逐渐加热,至手不能耐受的温度(45~50℃),浸泡10~20分钟。将双手取出待干后,搓去手上的鳞屑与痴皮,将医用凡士林油涂擦患部。每晚1次。一般1次见效,5~10次治愈。典型病例:男,36岁,蒙古族,工…  相似文献   

8.
夏秋天气炎热,体表的血管遇热扩张,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有些人学习或工作的时间长了,往往感到头晕脑胀、困倦无力,工作效率降低,于是便到自来水笼头跟前,用冷水冲头。他们认为,冷水冲头能提精神,使头脑清醒,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其实,这种做法犹如疲马加鞭,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正>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acquired cold urticaria,ACU)可突发于任何年龄,常见于浸入冷水或者接触寒冷处后,数分钟内发生局部有瘙痒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手部,严重者身体其他处也可累及。当这些患者在冷水中游泳或者淋雨时,可发生类似组胺休克的全身症状,如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笔者根据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黄蜀老师多年针灸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对特色针灸火针的运用,在辨证施术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针、灸、罐、药,总体疗法与局部疗法相结合,对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惠清 《北京中医》1998,17(6):40-41
水试法是中药饮片鉴别较为常见的方法,它通过饮片与水接触,可观察样品在水中的溶解、染色、膨胀、沉浮或其他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简单、方便、准确等特点,现将水试法鉴别部分中药饮片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牛黄①取小粒牛黄投入一杯静置的冷水中,吸收水分后不变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土家族药材冷水七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指纹图谱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ACQUITY UPLC BEH C18柱,根皮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对冷水七及其易混品(同属块节凤仙花、滇水金凤、黄金凤、水金凤的根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指纹图谱中9个特征峰可作为冷水七的特征峰,其中4个峰分别与儿茶素、表儿茶素、东莨菪素及根皮苷相对应;该指纹图谱反映了冷水七化学成分的分布,且可与其易混品区分。根皮苷为首次在冷水七中发现,16批冷水七中根皮苷含量范围为0.007%~0.085%,易混品未检出根皮苷。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冷水七指纹图谱及其根皮苷含量测定方法专属、准确、有效,可用于冷水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自拟荆防中药洗液治疗冷性荨麻疹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     
王××,男,34岁,工人。1973年12月2日初诊。患者从1963年11月起双手触冷水则剧痒难忍,以后逐渐加重,面部、手足一经寒风吹袭则起红色风团,瘙痒难忍,触及冷水则症状加重,烤火或盖棉被约半小时风团便可消散,温暖或炎热天气则不发病或发而较轻。某医院诊为“荨麻疹”,曾给内服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等西药及作针灸治疗,均无效。后转中医治疗,医者诊为“风疹块”,从风邪着手,投以荆芥、防风、羌活、  相似文献   

14.
发海参 干的刺参和泥芥参,须先放人冷水锅内,煮沸后即端离火,至水凉捞出。顺肚剖开,再放人冷水锅煮,待水又开离火放冷,去参肚内五脏,洗净,再放入冷水煮开后,离火浸泡。  相似文献   

15.
困倦时用冷水洗头 当睡意或疲惫袭来时,许多人习惯用冷水冲头,以为它能消除疲劳和倦意,提高效率。其实,睡意或疲惫出现本是大脑自身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反应,它提示人们应立即采取措施让大脑休息,如果这时用冷水来刺激神经,只会造成脑组织过度消耗以致引起脑功能下降,兴奋与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6.
本组方由白术、茯苓、泽泻、葛属植物的花、腺嘌呤、谷氨酸、茶和维生素C组成,制成粉末,溶于冷水。在饮酒前或后服用,能促进酒精在肝中代谢,加快排尿和排汗。并产生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8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俊 《光明中医》2009,24(4):673-673
寒冷性荨麻疹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把本病分为赤疹、白疹二类.主要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呈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可小如芝麻或米粒;大至巴掌,略高出于周围皮肤.时隐时退,退后不留痕迹.本病特点是,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之后,受冷区短时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和手部,口舌、咽部等黏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  相似文献   

18.
一、药物与方法:取白矾、食盐各7.5克,用冷水调成糊状填敷脐中,上覆盖塑料薄膜固定,两小时左右取下.一般半小时后小便即可通利,若小便仍不通或不畅者,次日可再敷一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建立粗齿冷水花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Hernandulcin为对照品,考察不同提取溶媒、提取方法、显色剂、展开剂等对粗齿冷水花鉴别的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粗齿冷水花药材经乙醇超声提取,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丙酮(7︰1︰1)于硅胶G板上进行薄层层析,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所得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结论实验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粗齿冷水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熟称“风疹块”。临床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后出现风团。风团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呈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可小如芝麻或米粒,大至巴掌,略高于周围皮肤。时隐时退,退后不留痕迹。本病特点是接触冷水或其它冰冷物之后,受冷部位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和手部,口舌、咽喉等黏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也可发生水肿。1临床资料6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50例,年龄16~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多数病例均经抗组胺药或H2受体拮抗剂治疗后疗效不佳而转中医治疗。2治疗方法玉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