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徐稻3号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和不同施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徐稻3号产量高、品质良、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达700kg/667m^2以上,基本苗4.98—5.21万苗,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18—22kg/667m^2。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对徐稻3号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北沿海稻区产量10.5t/hm2以上最佳播期为5月5~8日,栽插密度36万穴/hm2,施纯N量337.5kg/hm2。  相似文献   

3.
粳稻徐稻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明确了淮北地区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点:机插的适宜密度为4~7万苗/667m2,机插规格为13.5 cm×30 cm;最佳施氮量为17.6 kg/667m2,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或5:5.  相似文献   

4.
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期、移栽叶龄、栽插密度、施氮量、氮肥施用方法等试验,成熟期单独取样测定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亍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两优1号品质优化栽培措施是6月15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4,5叶,栽插密度16.5万~21.0万丛/hm2,大田总施氮量210kg/hm2,采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6:2:2:0:0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
晋稻8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0年试验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从施氮量、施氮方式、栽插密度方面研究晋稻8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8个处理中,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2.8万穴/hm2、施氮方式不同的2个处理产量排前2位。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更适合晋稻8号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在施氮量、施氮方式相同时,产量及穗粒性状都是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表现好,表明该密度适合晋稻8号栽培。施氮量21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其在有效穗、成穗率、结实率、千粒质量上表现较突出,是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适合在晋稻8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6-27
以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的影响高于机插密度,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同样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本试验以机插密度135万~180万株/hm2,施纯N 300 kg/hm2左右,淮稻5号产量最佳。因此,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中,氮肥投入和机插密度都不宜太高或太低,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7.
K优绿36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秧龄、栽插密度和本田施氮量为试验因子 ,以产量为目标 ,优选K优绿 3 6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秧龄 3 0d、栽插密度 3 6.0万穴 /hm2 、本田施氮量 2 62 .5kg/hm2 的组合方式最优 ,其中秧龄的长短是影响K优绿 3 6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菜品种华双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除处理4与处理6以外,其余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施氮量216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施氮量变化而不同。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单位面积油菜产量和施氮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0.0303x2+14.071x+1624,决定系数R2=0.9656,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32.2kg/hm2,最高产量为3284.6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为222.3kg/hm2,最佳产量为3250.2kg/hm2。  相似文献   

9.
以扬油6号和苏油211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素水平,通过测定成熟期各器官干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对稻茬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225~315kg/hm2时,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hm2。施氮量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毕单15号产量与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产量≥11000.00kg/hm2的栽培方案:密度74827~79335kg/hm2,施纯N量436.56~480.05kg/hm2,施P205量233.7~274.65kg/hm2,施K2O量170.01~219.96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晋稻13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从21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时,晋稻13号营养生长期延长,分蘖量加大,产量在2个栽插密度水平下都降低,成穗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下降,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适合晋稻13号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的栽插密度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栽插密度较小的处理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好,表明施氮量增加,稀植有利于提高农艺性状及产量;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适合的群体株型,穗大粒多利于提高产量,试验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和成穗率。6个处理中处理3即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4.9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率、结实率表现较突出,产量优势明显,适合在晋稻13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水稻新品种华瑞稻1号进行了不同播期、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华瑞稻1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性.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在10085kg/hm2以上,最佳播期为5月5一12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7.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徐稻 3 号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徐稻3号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5日-25日、适宜栽插密度为 3.33×105穴 /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和较大的穗型以及较高的产量,且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值较好.  相似文献   

15.
周以勇  吴镐均  姜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1-21613
[目的]为提高机插粳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746(武运粳7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进行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对机插粳稻分蘖的影响试验。[结果]栽插深度应控制为"叶不见土"。即第2片真叶叶耳不接触实土土面,在3 cm以内,最适宜的插深为0~1.5 cm,不宜超过3.0 cm。应根据机插粳稻分蘖发生的特点,栽后3 d,晴天浅水活棵,阴天不上水;栽后15 d内干湿交替;15~25 d是低位分蘖盛期,浅水间隙灌溉;25 d后多次轻搁田。应根据机插粳稻中小苗移栽、机械植伤相对较重,生根稍缓等特点,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占总N量20%~30%,分蘖肥分3次轻施,以N肥为主,第3次视苗色和长势确定用复合肥或N肥,以利稻株C∶N协调,保证拔节正常。基本苗应确定为3~5苗。应根据机插粳稻育秧质量(均匀度和成秧率)确定取秧量。单位面积穴数应以24~27万穴/hm2为宜(即株距11.7~13.1 cm)。[结论]确定了机插粳稻适宜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6.
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个甘蓝型油菜新组合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的L9(3 4)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播期对产量影响最大 ,品种次之 ;以播期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产量最高。华皖油 1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有 2套 ,即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2万 /hm2 ,施N量 172 .5kg/hm2 ,和播期 10月 1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华皖油 2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3 79.5kg/hm2 ;H99-2 8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8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10~4穴/hm~2),研究其对粳稻D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58×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施氮量22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垩白度和食味品质降低;而当施氮量225 kg/hm2时稻米品质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栽插密度不利于稻米品质形成。本试验研究认为,实现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D46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  相似文献   

20.
以赤谷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施氮量(0、150、300、450、600kg/hm2)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谷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210.95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713.15ke:/hm2,增加经济效益729.19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