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卡打捞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解除工艺管柱卡阻,并选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将井内落物捞出的一项综合性修井工艺技术。一般自由落物,打捞比较简单,只要根据落物状况,优选工具,都能比较容易打捞成功,但是对于转方式压裂卡管柱井、存在砂埋段长,封隔器不易解封等问题,导致套铣打捞次数多、周期长。因此,研究了转方式压裂卡管柱井解卡打捞技术,提高了打捞时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工具诸如通径规、封隔器、钻头均在工具上肩部都有倒角,这使得落物卡钻造成了必要条件。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一条件,研制了一种叫防卡集物筒的防卡工具,有效的收集井口落物、井壁坍塌的石块、在井底钻起的石块或铁块等进入集物筒,消除卡钻条件。  相似文献   

3.
W103井是中原油田储气库区块内的一口废弃井,在三开钻进中多次发生卡钻,封井后,井口套管丢失,无套管头。根据储气库整体建设要求,需对该井实施打捞落物后封层、封井,但该井无法判断固结钻杆数量以及井内被卡管柱腐蚀状况、钻具参数不详。主要分析了复杂落物快速打捞技术在W103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定向井施工中的五种卡钻形式,即粘附卡钻、键槽卡钻、落物卡钻、坍塌卡钻以及沉屑卡钻。同时提出了五种卡钻形式的预防措施,为油田的定向井作业顺利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4吋套井悬挂器以上Φ73mm加大油管断落,接箍卡入4吋套悬挂器端口内,造成油井大修或报废,设计了大直径防落卡装置。结合4吋套悬挂器内径有92mm及102mm两种,设计的防落卡装置最大外径为108mm。目前的防砂、防腐管柱技术比较成熟,管柱落井风险降低,但是丝堵易腐蚀落井,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4吋套油井防落卡管柱的研究。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管柱落井,减少作业打捞工序,节约作业费用。  相似文献   

6.
卡钻是指油水井在生产和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某种原因造成的井下管柱或井下工具在井下被卡住,按正常方式不能上提的一种井下事故。卡钻事故常常使油水井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油水井报废,给油田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修井作业中经常会遇到卡钻事故,因此妥善处理卡钻事故可以降低修井费用,缩短修井周期,提高修井效率,还可以提高本单位的信誉和知名度。我们小修作业常见的卡钻事故有:砂卡管柱、落物卡、管锚、封隔器类卡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井射孔投产,油井出砂问题不可避免。特别压裂出砂和下井管柱携带地面砂倾向加剧油井卡泵,发生砂卡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压差;因扶正器质量问题,发生破损,其碎块造成卡泵也是龙南油田新投井卡泵的一大特点,尽量减少已经产出的砂造成的危害。要从管理上采取合理生产压差措施。监督好下井管柱施工程序质量,匹配好杆和管是防止扶正器卡泵的另一个关键点。本文从卡泵井特点出发,探询了预防新井投产卡泵措施,对指导今后新井投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理砂卡管柱采用传统的套铣打捞工艺施工风险大、工序多、周期长,作业成本较高,容易再次形成卡钻事故。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根据井内落物类型以及连续油管的性能,应用连续油管过油管冲砂解卡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 ,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 ,由于受生产开发的注采平衡、高压注水以及层间矛盾的影响 ,使生产井的井下状况日趋复杂 ,地层出砂、结蜡、结盐结垢、套管变形、水泥卡钻等 ,导致管柱被卡钻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进一步研究管柱的解卡技术 ,才能更好的适应油田生产开发的需要。1 常见管柱卡钻的类型1 .1 砂卡、蜡卡 :主要是指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受地层出砂的原因 ,常常造成地层砂进入套管 ,掩埋部分油管和井下工具 ,有时由于冲砂及水井放压时操作不当导致管柱卡钻 ,这是现场最常见的、发生频率较高的卡钻类型。另外由于部分油井含蜡量较高 ,因为生产情况变化引起的停井导致蜡卡。1 .2 落物卡钻 :这种类型的卡钻主要是指在井下作业施工中 ,由于井口操作人员不慎将小工具、钳牙、螺丝等掉入井内 ,将井下管柱卡住 ,造成落物卡钻。1 .3 套管变形卡钻 :由于套管的损坏 (缩径、破裂、错位、弯曲 ) ,造成管柱卡钻。1 .4 其他类型的卡钻 :如注水泥作业施工中水泥浆提前凝固 ,下入的封隔器不能正常解封 ,电泵管柱中的电缆脱落等造成的卡钻。2 管柱解卡前的准备工作2 .1 详细了解所卡钻具的管柱结构、工具及配件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容2井位于下扬子区句容构造,采用裸眼完井。裸眼段经过酸压改造后,使用螺杆泵排液测试,考虑螺杆泵上部层位出砂,为防工具砂卡故未配备油管锚,在试采期间发现泵筒落井。由于井身结构上小下大的限制,加之落物倾斜,打捞难度较大。按照增加偏心距的思路结合现场打捞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弯油管增加偏心距,使用可退式捞矛与弯油管组合,分两次成功打捞出井内落物,其成功实践为裸眼井及上小下大井径内打捞积累了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井开发中后期,由于油层胶结疏松或油井工作制度不合理等会造成油气井出砂,增加流动阻力,使油井减产、甚至停产,同时造成砂卡事故。为确保油井有效生产,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沉砂,通常采取的措施为水力冲砂和机械捞砂两种方法。在冲砂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卡钻,使井况复杂化,为有效预防砂卡事故的发生,提高冲砂施工的成功率,本文也将就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Y221型封隔器由于自身设计结构或管柱的配置,以及出砂、套变、落物、结垢等,都易造成封隔器管柱被卡而造成井下事故。为了满足工艺的需要,管柱上同时还配置了金属水力锚,以满足双向锚定的需要,但因油套压差(套压大于油压)、结垢、砂卡等造成水力锚锚抓不能复位,致使管柱被卡。因此对井下工具的配置必须满足下得去、封得牢、分得开、起得出的工艺特点,研制推广了Y241B型封隔器加非金属水力锚分层管柱,对封隔器卡管柱类似事故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生产中抽油杆起、下作业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操作过程中,抽油杆吊卡和提筒是最常用的主要提升设备。针对起、下抽油杆操作过程中,抽油杆从吊卡和提筒脱落,出现高空落物伤人的事故。常规使用螺丝刀对吊卡手柄销子螺栓进行紧固,提筒的限位挡环涂油润滑,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吊卡月牙和手柄螺栓经常因丝扣损坏无法修复,提前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抽油杆吊卡和提筒防脱落作业技术,是保证油田井下作业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胡尖山油田快速高效减产,长9油藏目前是主力建产层位,因此对长9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就尤为重要,胡尖山地区长9油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长9沉积砂体平面上受物源控制,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井下测试、打电缆桥塞、压送工具仪器、投送堵塞器时,因为井内出砂或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钢丝绳、钢丝、测试电缆等均属于绳类落物。要打捞这些落物,必须先分析绳类落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打捞工具,掌握绳类落物打捞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部分油井因地层及套损等原因导致出砂严重,使生产管柱被地层砂埋,造成管柱砂卡,若管柱砂埋深无法上提解卡,处理砂卡管柱常规方法为倒扣起出上部管柱,再套铣打捞被砂埋部分管柱,这样处理缺点是,套铣易造成卡钻及对套管损伤也较大,而且对于管柱上附带电缆的电泵管柱,常规方法处理则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7.
防掉套铣技术主要针对被卡钻具不在井底的卡钻事故的套铣作业。其优点是:在套铣过程中被卡落鱼一旦解卡将迅速下落,防掉套铣矛立即工作,将落鱼牢牢的悬挂在套铣管内,防止落鱼落入井底造成事故的进一步复杂。起钻时可将落鱼与套铣管一同起出,实现套铣打捞一次完成。防掉套铣技术在鄂20井的成功应用,为处理同类卡钻事故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本针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施工中砂埋管杆类落物而导致单井成本较高、费时费力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在原有闭窗工具的基础上改进形成一种以卡片式套铣筒为核心的新型冲砂打捞工艺。相对已有的闭窗工具,卡片式套铣筒捞管杆类落物工艺成功实现了以一趟冲砂管柱来完成对井下管杆类落物的冲砂与打捞,且大大提高了对砂埋管杆类落物进行作业施工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此项工艺可以在确保安全与成功的情况下,降低单井作业施工成本,节时省力。伴随着大庆油田逐渐深入开发,卡片式套铣筒捞管杆类落物工艺必将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水井注水生产过程中,利用不锈钢封隔器对目的层进行热注,在检封过程中,由于水井水质问题及结垢严重、检管较长周期等原因,造成封隔器卡死,由于不锈钢的材质性能,采用打捞、套铣工艺技术很难解卡。在新胡5-15井打捞解卡不锈钢封隔器中,采取常规工具打捞套铣出现造扣强度低,套铣蹩卡现象严重,修井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部分井产量上升,井底压力升高,导致生产管柱断、管脱和高压井需放压作业的问题,开展了高压井防喷、防落物技术攻关。设计了油空心桥塞、底阀、自扶正通具、滑落球座和防砂泄油泵组成的防砂防喷工艺管柱,同时设计置集丢手、锚定、坐封和缓冲机构与一体的井下防落物装,现场试验15口井,防喷5口,一次开关率100%;防落物10口,试验防落物装置抗击载荷折算100t。有效解决了放喷污染及井下落物大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