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乳糜胸误诊误治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发性乳糜胸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81岁,因活动时气促伴双足水肿20 d 入院。外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胸腔积液,行利尿、强心治疗后,患者症状加重。转我院后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胸部 CT 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膨胀不全。诊断性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检查示外观呈乳糜样,培养无细菌生长,苏丹Ⅲ染色阳性。完善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确诊为自发性乳糜胸。经多次右侧胸膜腔封闭术,复查胸部 CT 示胸腔积液消失,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胸腔积液患者行诊断性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检查,对其病因诊断至关重要;胸腔积液苏丹Ⅲ染色有助于鉴别真性和假性乳糜胸。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乳糜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VATS)在自发性乳糜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3—2004年间,该院诊治自发性乳糜胸2例,应用电视胸腔镜行膈上胸导管缝扎、胸膜粘连术,术后配合胸膜腔内粘连剂进行治疗。结果1例双侧乳糜胸患者手术时间120min,术后引流19000ml,其中左侧7200ml,引流27d,平均270ml/d;右侧11800ml,引流12d,平均980ml/d。1例单纯右侧乳糜胸患者手术150min,术后引流5800ml,引流15d,平均400ml/d。2例患者胸内均未发现明显肿块及胸导管行程渗漏,且成功控制乳糜胸,伴乳糜性腹水者亦自行消失,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分别随访2个月和7个月,均未见乳糜胸复发,并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膈上胸导管缝扎、胸膜粘连术,术后配合胸膜腔内粘连剂治疗自发性乳糜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8岁。发作性胸痛2个月,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约10min可自行缓解,伴气短、乏力。曾在外院抽胸水治疗,未见好转。查体:右下肺叩实音,呼吸音减弱,语音传导减弱。胸片及B超示右胸腔积液。胸水检查:Rivaha试验( ),细胞数46/mm^3,乳糜试验( )。临床诊断:乳糜胸。术中见右胸腔内有1500ml乳白色液体,胸3~10椎体前沿右胸导管见大小不等似淋巴结样结节,直径0.3~3cm不等,境界清楚,遂行胸导管结扎术,并将胸导管沿途结节清除送检。  相似文献   

4.
总结1例ⅢB期右侧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自体肺移植术后并发房颤及乳糜胸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处理房颤及乳糜胸;重点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活动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采用围术期集束化气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重视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及延续护理。经过精心护理及治疗,患者房颤次日复律,乳糜胸在术后第17天引流干净,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胸闷、气短伴右胸痛2月入院。查体:体温(T):36.5℃,脉搏(P):72次/min,血压(BP):12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气管向右偏移,右侧胸廓稍塌陷,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晰,心腹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辅助检查: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不张;增强CT示右肺纤维化灶,含气不良,右侧胸膜肥厚粘连;心电图检查正常。既往无肺结核史。临床诊断:右肺毁损。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在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胸膜完全致密粘连,右肺广泛纤维化,内呈囊泡状,叶间裂分界不清。仔细分离后行右全肺切除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51岁。因发现左肺占位病变3天,伴左胸痛3天人院。查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局限性、干湿性哕音。X线胸片示:左侧下肺10.0cm×5.0cm大小阴影,诊断为肺脓肿。胸部CT平扫报告:左肺下叶占位病变。胸部MRI示:左下肺异常信号影,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行左侧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8岁。主因低热、咳嗽2个月来诊。x线胸片示左肺下心缘旁片状密度较淡阴影,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密度增高不均阴影。院外一直按肺炎治疗无效。患者自幼经常感冒咳嗽,多次诊断为左肺下炎症。查体:体温37.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肺下叩浊音,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沉21mm/1h。超声示:左胸腔积液。胸腔穿刺3次共抽出暗红色浑浊液体约900ml,之后胸腔穿刺2次抽出淡黄色胸水共约600ml。胸水病理未发现瘤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CT引导下行肺穿刺术抽出少许脓血性物质。肺穿刺术抽出物涂片发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未发现瘤细胞,免疫组化符合结核感染。CT强化扫描可见由胸主动脉发出的血管与病变相连。诊断:肺隔离症并结核感染。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病变位于左肺下叶与膈肌之间,范围约15cm×12cm×8cm,质硬,上极与下叶粘连紧密,肿块供血血管由降主动脉发出,直径约1cm,符合肺叶内型隔离症表现。术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并结核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延迟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男,50岁。因胸闷、气喘10余天入院。有右侧胸部外伤史。查体:意识清,呼吸稍促,胸廓欠对称,右侧略饱满,未触及骨折摩擦感,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粗糙。心律齐,心率119/min。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立即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6例患儿均经胸腔穿刺抽出乳白色胸水,经化验检查证实胸水为乳糜液而确诊,对患儿分别采用胸腔穿刺,闭式引流、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及胸导管结扎术,结合低脂饮食,静脉高营养治疗,结果:例1经胸穿治愈,例2治疗过程中因是误吸死亡,例3胸穿后改闭式引流治愈,例4行胸导管结扎术治愈,后改用闭式引流治愈,例5,例6行闭式引流加注药治愈,随访1.5-7a,未见复发,结论:对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措施,年龄越小越倾向保守治疗,只有久治不愈或考虑胸导管有较大瘘口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英娜  张佃乾  闵慧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56-156,i020
患者男性,63岁。因右侧胸痛伴胸闷、气喘3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呼吸运动减弱,右中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纤维支气管镜见右下肺基底段开口处呈外压性狭窄。病理检查示支气管黏膜上皮鳞状细胞化生。CT及B超示胸腔积液,巨大实质性占位。多次胸腔穿刺抽出血性积液2700ml,胸水常规为渗出液,未查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后乳糜胸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3年3月至2003年8月,共遇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12例,其中8例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经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2例,4例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7例治愈.1例失败。其中,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治愈,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1例治愈。保守组2例治愈,愈合时间长,且并发症多。结论: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争取及早手术,并以右侧开胸入路为宜,结扎胸导管应在低位结扎,保守治疗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2.
对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治疗气胸引发血胸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2岁。因右侧胸痛、胸闷、气短3d入院。门诊胸部X线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100%)。以右侧自发性气胸收入。查体:BP110/70mmHg,体形消瘦。右肺呼吸音消失。化验血象正常。先给予常规右侧胸腔穿刺抽气3次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39岁,因腹胀、消瘦、纳差3月入院。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胸语额减弱,呼吸音弱,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罗音。腹部膨隆,肝脾末及,腹水征(+)。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45ug/L;甲胎蛋白正常;腹水常规示黄色微泽、细胞数86/PL,单核80%,多核20%,蛋白(+);腹水细胞学检查见腺癌细胞;右侧胸水淡红色;左侧胸水深红色静脉血样,蛋白(++)、有凝块;胸水细胞学见大量红细胞及少数淋巴细胞,未见癌瘤细胞。肠镇检查见降结肠局部狭窄僵硬,疑结肠癌。B超检查:右侧胸腔深及无回声暗区最大7cm,…  相似文献   

14.
对成人肺梅毒树胶肿误诊为肺脓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5岁。因胸闷3个月余伴胸痛1个月收入院。患者存在低热,咳白痰,且痰量较多,右胸呈钝痛。查体: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弱,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无特殊异常。入院后查梅毒确诊试验阳性,胸CT提示:右肺下叶胸膜下两个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为30Hu,大小分别为3cm×5.2cm及3cm×3cm,中心密度较低,右侧胸腔内可见液体密度影。纵隔内可见淋巴结影,直径〈1cm。  相似文献   

15.
【例1】男,63岁。因胸闷、胸痛、消瘦、千咳2个月入院。1年前因右侧胸痛、干咳,胸部X线检查示右肺下野大片阴影,考虑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后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阴影无明显变化,胸腔积液检查报告为淡黄色渗出液。考虑为结核病,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仍无效。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片、CT均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纵隔淋巴结不大。胸腔积液检查示:胸腔积液为暗红色渗出液,离心沉淀细胞学检查可见淋巴瘤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CD19、CD20阳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骨髓检查、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考虑为恶性淋巴瘤。遂到上级医院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黏膜丰甘关淋巴组织(musoc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确诊后转回我院行化疗,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加依托泊苷方案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胸腔积液明显减少,予定期化疗。3年后复查胸部CT,右肺阴影消失,无积液,一般情况好。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迟发膈疝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立阳  姜达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01-3301
患者男,70岁:因发热伴胸闷憋喘1周于2008年2月3日收入院3年前曾行食管癌根治术:查体:体温38.2℃.呼吸25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138/84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略促。左胸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壤痕气管右移,左肺呼吸音弱。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胸腔胃.左胸包裹性积液.钡透见吻合口宽约1.5cm钡过通畅,胸腔胃无异常,幽门排卒迟缓,左胸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粘连.血常规,WBC13.61×10^9L,N90.8%、入院后给抗生素、对症及支持治疗,左侧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群链球菌胸腔灌注疗法治疗开胸术后乳糜胸的疗效。方法对15例开胸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予以A群链球菌加利多卡因稀释液体行胸腔灌注治疗,密切的观察病情,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注意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结果12例患者有效缓解,无效3例行胸导管结扎术。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A群链球菌胸腔灌注疗法能有效降低开胸术后并发乳糜胸而行二次手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霍真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43-243,I069
患者男性,45岁。咳嗽20余天,活动后憋气、乏力7天。胸部CT示右肺门增大,伴右下肺致密影,右侧胸水伴胸膜多发结节状增厚。胸片曾发现肺内有钙化灶,先后2次因背部多发皮肤黑痣行激光治疗。查体:背部多处小瘢痕,右下肺呼吸音减低。临床诊断:肺结核或肺癌。于CT引导下行胸膜及肺实质活检。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汉族,四川籍,公司职员。因突发性胸闷、胸痛7h,于2006年7月13日入院。患者自2004年起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无发热、咳嗽、咯血。于入院前7h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伴左胸痛,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心胸外科。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伴少量胸腔积液,肺被压缩至少90%;右肺呈毛玻璃样稍高密度,纹理增粗,怀疑右下肺炎症”。动脉血气:pH值7.419,动脉血氧分压(PaO2)58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3mmHg,动脉氧饱和度(SaO2)90.9%。初步诊断为左侧自发性气胸、左侧肺大疱,遂在全麻下行急诊左侧肺大疱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清醒后鼻导管吸氧6L/min,SaO2仅维持在77%~93%,转入ICU病房进行监护、治疗。切除之标本送病理检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大小不等囊状影,左侧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行右侧胸腔穿刺抽出淡粉色乳糜样胸液约600ml,将部分胸液送检,回报乳糜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5年至2004年收治的11例单纯性肝性胸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平均年龄45,3岁,男性7例(66%);胸水多位于右侧;以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5例大量反复胸水者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胸水明显减少。结论 单纯性肝性胸水少见,发病机制同胸水合并有腹水者;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有促进胸膜粘连、减少胸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