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散文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又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尝试引导学生沉入语言,细读文本的关键点,欣赏散文的线索美;还原情感,细读文本的矛盾点,体悟散文的含蓄美;涵泳语境,细读文本的技巧点,领略散文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陈碧芳 《广西教育》2011,(10):48-48
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可以揣摩文本的思想情感,领悟文本的修辞技巧,挖掘文本的意蕴。那么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呢?  相似文献   

3.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4.
董承颖 《教师》2014,(36):30-30
正说到细读,有的老师会认为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而低年级学生好像就不那么适合,甚至没有必要。其实,低年级的文本细读可以暂且将文本的结构、背景等较难于低年级学生理解水平的部分放一放,但绝不应该忽略对文本语言、细节的有效细读。这些有效的细读正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体会文本的情感。"疑为知之始""读书贵在有疑",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词句含义、结构层次、情感意境、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细细咀嚼,进而捕捉到更多的学习信息,挖掘更多美点和亮点。在体味语言文字的时候,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特针对基于文本细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以细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品的语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美妙之处。多种视角开展文本细读,可以保证学生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文本细读中融合多种阅读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低效,其中表现为课堂解读文本的无效或低效。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迷醉形式,架空语言。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细读文本,要重视内容确定、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细读,触摸文本语言的形象感;借助文本细读,感受文本意境的意蕴感;借助文本细读,体验文本情感的深刻感。  相似文献   

9.
文本细读为学生提供畅游在语言海洋的机会,充分融入作者构造的语境中,提高学生品读语言和感悟深意能力,并在"咬文嚼字"中丰富认知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本文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细品语言结构意蕴以及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望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质兼美"在进入语文教材后,"原生价值"上多了"教学价值",这两种价值需要深度解读,常称为"细读"。细读具有整体性、渐进性、隐义性。在文本细读中可以领会文本深意,可以捕捉文本情味,可以体味多彩神韵,从而向着"明亮的那方"努力。细读是阅读教学的独特进路。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内容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个人认为:要上好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只有师生共同进行文本细读,贴近文本的意蕴,才能发展阅读主体的创造力。一、潜心涵咏,推敲词句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谈不上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关键在潜心涵咏,  相似文献   

12.
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而非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但是,将教与学的某些环节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却也极其重要,例如文本细读。首先,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编写体例看,它是相同主题不同意旨的体现,教师为主体的备课可以更好地走近文本;其次,对于文本语言之美、意旨之美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智慧的方法"释放思维向下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感悟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题眼、细读文本的中心句、细读文本的精彩片段、细读文本的重点字词、细读文本的特殊句读来亲历文本细读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更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己细读文本,更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传神的词句等进行细读,让学生养成慢读细品的习惯,具有静心潜读的能力。在细读文本中,学生能走进作品的特定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亲近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与文本进行亲密的对话。本文将从当前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首先进行文本的细读,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细读的环境中感悟文本,更需教师在细读时思考。以《夏感》为例,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剖析,落实文本的文字美、角度美、情感美,让细读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施妙咏 《成才之路》2022,(10):113-115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言语的内在精妙之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感悟文学作品的意义,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文章从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线索,创设阅读情境、促进文本解读,开展合作学习、拓宽思维路径,组织朗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中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自身的认知经验,通过对文本的语言、语境、文学形象、情感、艺术内蕴等展开细致入微的品读,获得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实现文本的审美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实现文本细读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呢?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