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无症状HIV感染期及AIDS前期患者眼象特征,旨在整理挖掘民间独特的壮医目诊技艺。方法:对200例经性传播目前处于无症状HIV感染期及AIDS前期的患者应用壮医目诊白睛诊法观察分析其眼征,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人作对照,总结分析无症状HIV感染期及AIDS前期患者的眼象特征。结果:观察组在12点(颈椎、胃、脊柱)、6点(胃、生殖系统)2个反应区出现双眼阳性眼征频率较高,分别为83.50%、78.25%,明显高于其余10个反应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形态分布方面,以伸向其他、根部粗大、颜色淡红、较直或不规则、无斑点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75.76%、83.64%、85.45%、77.58%、59.39%。结论:初步得出无症状HIV感染期及AIDS前期患者的眼象特征为:在白睛12点或6点反应区出现异常眼征,形态以直线形或斜线形为主,多有延伸,脉络粗大,颜色淡红,边缘浸润混浊,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CH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n=33)、痰浊阻滞证(n=42)与痰瘀互结证(n=41),比较不同证型CHD患者病变血管及斑块IVUS特征。结果 气虚血瘀证CHD脂质池面积、血管外弹力膜面积、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性指数均大于痰浊阻滞证及痰瘀互结证(P均<0.05);气虚血瘀证斑块内纤维脂质成分比例大于痰瘀互结证(P<0.05);痰浊阻滞证脂质池面积、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偏心性指数均小于、而斑块内坏死成分比例大于痰瘀互结证(P均<0.05)。结论 不同证型CH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斑块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高血压肾早期损害的病因病机,并探讨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例为实验组,5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病例为对照组,收集资料(患者一般资料、体重指数、血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痰浊、阴虚血瘀、阴虚火热,主要中医症候分别为痰湿、血瘀、气虚。②2组病程均超过10年,年龄均大于60岁,体重指数大于25 kg/m2,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控制不佳,说明病程、体重指数、血糖水平与早期的肾损害有一定关系。③对照组气虚血瘀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实验组,说明此证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危害更大。④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比实验组高,说明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好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并且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以防导致糖尿病肾病。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组早期肾损害主要证型为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痰浊、阴虚血瘀、阴虚火热。肾、脾是本病的中心脏腑,病机为脾肾气虚而致痰瘀互结、气虚痰浊、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脑利钠肽前体(pro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TnT)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1-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427例,将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6种中医证型,检测各证型患者上述8项检验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以上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proBNP、D-D、Fib、Hcy、hsCRP、PLT、cTnT的单个指标检测对冠心病血瘀证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proBNP对痰阻血瘀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94.9%,对气虚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的鉴别诊断特异度为95.2%,proBNP对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部分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其中D-D与proBNP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的灵敏度为87.0%,cTnT与PLT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特异度为87.9%,proBNP与D-D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 proBNP、D-D、Fib、Hcy、hs-CRP、PLT、cTnT对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D-D、proBNP联合检测用于鉴别冠心病气滞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火阻络证、痰湿蒙神证、痰热腑实证5种类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与其他证型相比较,HCY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跟痰热腑实型两者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指标,且气虚血瘀型与痰热腑实型为急性脑梗死的两大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证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证、痰证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证、痰瘀证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证.根据3个观察点证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病证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证候,完善中风病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7.
于红梅 《护理研究》2009,23(2):409-410
(目的]探讨中风痛的证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证、痰证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证、痰瘀证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证。根据3个观察点证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痛证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缸候,完善中风病辩证施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TCD检测对中医辨证分型的意义。方法:将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3例病例中有7例(其中气虚血瘀证5例、阴虚风动证2例)TCD检测正常,其余96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异常率达93.20%。其中:①脑血管痉挛的41例(其中气虚血瘀证1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34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6例),占39.81%;②血流速度减慢、供血不足的49例(其中气虚血瘀证41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3例,阴虚风动证5例),占47.57%;③血管狭窄的6例(其中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3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1例),占5.83%。结论:TCD检测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风急症证候研究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风急症患者的证候分布。方法:对249例中风急症始发状态患者进行了中风辨证量化诊断调查。结果:本病急性期证候分布概率以血瘀证最高(64.66%),其次为风证(62.25%)、痰湿证(47.79%)、火热证(30.12%)、气虚证(25.70%)及阴虚阳亢证(18.88%)。证型组合形式复杂,计54个类型。脑出血者以3证组合居首,2证次之;脑梗死则与之相反。证候组合规律以风瘀同时存在最多(40.56%),其次为风痰(35.34%)、痰瘀(31.73%)及风火(16.47%);3证组合依次为风痰瘀(19.68%)、风火痰(8.03%)和风火瘀(7.23%);4证与5证组合以风火痰瘀最高,两者共占7.23%。证候得分均值与疾病性质、病灶大小关系密切。结论:用统一中医辨证量化诊断标准探讨中风急症病理病机,并对重视早期量化诊断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痰瘀同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痰瘀本质及痰瘀对其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 3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61例给予西药降血压、降颅内压对症常规治疗 ,治疗组辨证分风痰上扰、痰瘀阻络、痰热腑实、痰闭心神、气虚血瘀 5型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以加味醒脑散辨证分型化裁论治 ,3 0d为 1个疗程。结果 :无论疗效、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证候积分的改善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或 <0 .0 1 ) ,但 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 2组病例证型多呈气虚血瘀及痰瘀阻络型。结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以痰、瘀为纲 ,风、火、虚为目 ,痰瘀同治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SYNTAX评分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0例冠心病病人辨证分为六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用SYNTAX评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病人中,女性偏于心肾阴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等虚证;而男性偏于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多表现为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证。气虚血瘀证的TC水平高于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的TG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与痰浊闭阻证;痰浊闭阻证的LDL-C水平高于其余五组。痰浊闭阻型的SYNTAX评分均高于其他5型。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证型患者TC、TG、LDL-C水平有所不同;痰浊闭阻证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最高,病变更为复杂和显著。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与益气活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临床上可分为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阴虚血瘀、肝肾亏虚证型,中医临床辨证时以气虚血瘀证型多见,针对气虚血瘀型DPN多选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时可灵活选用补阳还五汤单方加减治疗或单方合用其他方剂或西药、足浴、针刺等治疗,临床疗效甚好,现将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眩晕的临床常见证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分型治疗眩晕50例,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虚血瘀三个临床常见证型,采用平肝潜阳、化痰降浊、活血通络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痊愈14例,好转3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中医分型治疗眩晕疗效肯定,切实可行,体现出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之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医学检验的角度,提供血瘀证(BSS)诊断的实验依据。以及进一步分析中医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医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和健康人(健康组)各50例,采集血液样本按规定进行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血清游离钙(F-Ca2+)、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三型血瘀证与健康组相比,血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除外)、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F-Ca2+、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以及ET、NO、ANP、F-Ca2+、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临床检验指标对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诊断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提高血瘀证诊断分型的客观性。为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在结合临床经验基础上,制定OSAHS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102例确诊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确定基本证型,结合PSG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情轻重程度、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结果:痰湿阻滞证41例,占40.20%;痰热内蕴证为29例,占28.43%;痰瘀互结证13例,占12.75%;气滞血瘀证19例,占18.62%。从AHI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痰湿阻滞证AHI水平明显低于痰瘀互结证和气滞血瘀证,有显著差异(P<0.01);痰热内蕴证AHI水平低于与痰瘀互结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气滞血瘀证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病情轻重程度与中医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轻中度患者主要以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的表现为主,而重度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痰瘀互结证和气滞血瘀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后中医证候的分布及其规律性。方法:以2001-10/2004-10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发病3d内接受资深中医师辨证和量化评分:参照《中风辨证诊断标准》,将脑梗死分为6个中医证型:①气虚证。②阴虚阳亢证。③风证。④火热证。⑤痰证。⑥血瘀证。以证型评分≥7分为证型诊断确立,最高分为30分。还将上述6个证型分为虚实证,其中阴虚阳亢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属于实证,气虚证属于虚证,而风证属于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之证。患者同时接受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调查,分为前全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4型。比较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中医虚实证型分布和各种中医证型组合例数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9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分布:192例中前全循环梗死15例(7.8%);部分前循环梗死26例(13.5%);后循环梗死17例(8.8%);腔隙性梗死134例(69.8%)。②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前全循环梗死组中以火热证和风证分布最多,气虚证分布最少;部分前循环梗死组中风证和痰证最为多,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偏少;风证和火热证在后循环梗死组中分布较多,后者中阴虚阳亢和气虚证分布较少;腔隙性梗死组中最多为风证和血瘀证,余下各项分布较不明显。③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的中医虚实证型分布:各个亚型中的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例数均明显多于虚证(P&;lt;0.05),但各个亚型中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之间分布无明显区别(P&;gt;0.05)。④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各种中医证型组合例数分布:前全循环梗死组亚型组的中医单一证型者明显少于3种证型组合者,而腔隙性梗死组中中医单一征型者明显多于3种和4种证型组合者(P&;lt;0.05),余下各亚组中不同证型组合间无显著区别(P&;gt;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中腔隙性脑梗死最多,次之为部分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而前全循环梗死组最少,且无论是哪一种分型,中医证型分布在前位的均有风证、痰证或火热证。②各亚型之间中医虚、实证分布较均匀,说明仅以虚实很难反映病情及预后程度。③病情重者(前全循环梗死亚型组)的中医单一证型者明显少于3种证型组合者,而病情轻者(腔隙性梗死组)中医单一征型者明显多于3种和4种证型组合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2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E)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验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CRE及6MWT的关系。结果:心肺气虚证中心功能II级占比最高(59.26%),气虚血瘀证中心功能III级占比最高(64.52%),而心阳虚衰证中心功能IV级居多(79.55%)。NT-proBNP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顺序升高,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2(P<0.05)。LVEF、CRE、6MWT在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与心阳虚衰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T-proBNP、LVEF、CRE、6MWT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随着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转化,心功能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检查指标与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寒凝血瘀证22例,血脉瘀阻证63例,气血亏虚证27例,另选择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应用外周血管检查诊断系统,观察足趾末端光电容积描记(PPG)和踝肱指数(ABI),评价下肢动脉功能状态,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辨证分型均对足趾PPG结果有影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OR值均大于1。其中血脉瘀阻型OR值最高,其次为气血亏虚证型、寒凝血瘀证型。中医各证型组AB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PG和ABI是诊断下肢动脉缺血的可靠无创指标,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血脉瘀阻是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重要病因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较多,治疗手段各异,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将其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滞心胸、气血亏虚等证型。本研究选取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辨证分型中的不同及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组(早期组)、肝肾阴虚,血瘀风动组(中期组)、脾肾阳虚,痰瘀互阻组(晚期组)4组,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及其波幅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结果 各证型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晚期组检出周围神经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周围神经损害较轻,较局限,而脾肾阳虚,痰瘀互阻型损害较重,较广泛.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在各证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