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PCAG方案)治疗住院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癫痫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接受抗癫痫西药治疗,治疗组还接受醒脑静静脉滴注和中药辨证论治,疗程14 d,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癫痫发作次数和中医证侯。结果治疗组癫痫发作次数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基本证素治疗后的癫痫中医证素得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火证、瘀证以及肾阴虚证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得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G方案比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在改善火证、瘀证和肾阴虚证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舌象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症状及评分。每6天为1个疗程。对新增症状进行统计学聚类分析处理,确定相关的中医证型。用图像软件处理数字舌图,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8例,风热证27例,风寒挟湿证12例,风热挟湿证19例;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3例,风寒挟湿证36例,风热挟湿证45例;治疗后第6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1例,风寒挟湿证27例,风热挟湿证56例。聚类分析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2型。治疗后第6天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相同证型评分均和第3天的证型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患者舌苔的R、G、B值均低于湿热蕴脾证。[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转变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提示用相应的中医药搭配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痰湿证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进展,资料表明中医治疗痰湿的研究比较活跃,从中药、中西结合、针灸等方面治疗痰湿证均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逐渐从临床转向注重实验研究的趋势,希望探索痰湿证的可能机理。并侧重从辨病角度去研究痰湿证,未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故采用综合的手段治疗痰湿证,并注重从整体辨证论治研究痰湿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Ⅲ~Ⅳ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及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8 d,观察第14,28天各证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结果:总体比较,治疗后两组各证型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14d0.05,P28d0.05,治疗后两组同期比较,P14d0.05,P28d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以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为优;两组各证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14d0.05,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而对照组四种证型P28d0.05;两组各证型不同天数同期比较,四种证型P14d0.05,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能较早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RA)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痹阻等5种证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的效果较好,而治疗其他证型的报道较少,这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在将来,临床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证型,为各种不同证型的RA患者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补肾健脾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后的患者183例,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有多项临床症状频数分布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69.9%,其中显效率为13.1%,生活质量评分KPS由治疗前的76.5上升至治疗后的86.1。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的中医证候以肝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表现为主,应用补肾健脾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第2、4周后,根据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估对比。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改善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的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为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129篇,从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药治疗(以方测证)进行研究.结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脾肾两虚、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  相似文献   

9.
陈西初 《中外医疗》2008,34(34):83-83
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中医根治120例糖尿病临床经验,自拟"丝茸丸".方法 临床治疗,要根本改变各环节相互因果的病理过程,而中医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可为临床解决因素疾病根治问题提供行之方法手段.糖尿病的症型之分:将糖尿病、肾病分为阴虚热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阴阳两虚证,建立起中医整体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验证.结果 中医治疗组60例,西医对照组60例,中医治疗组病人临证采用"丝茸丸"来治疗,治疗状况改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差异的显著性(p<0.01),中医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的肯定,而其中中医整体用药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医证侯积分影响。方法随机将4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16例(复方南星止痛膏组)和对照组102例(骨痛贴膏),疗程2w,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侯疗效,及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侯积分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中医证侯疗效都较明显(P〈0.05),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侯积分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中医证侯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积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方对肝癌微波治疗术后患者中医证侯的影响.方法: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治疗组于微波治疗后3天加用扶正抑瘤方.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对中医证候均有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抑瘤方能有效改善肝癌微波治疗术后患者的中医证侯.  相似文献   

12.
代敏 《大家健康》2016,(8):44-45
目的:探讨选择四君子汤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所有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分组研究。临床采用常规治疗+四君子汤的方法对52例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对52例对照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选择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最终显著提高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在三联疗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HPAG患者经标准三联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指导中医药的后续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HPAG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7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减少,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从实证向虚证转变的规律,三联治疗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虚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14.
学习《伤寒论》中少阳证,找出“耳眩晕”与少阳证病因病机联系,复习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令中医,,临床药物治疗耳眩晕验案,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从少阳证治疗耳眩晕的机理,为耳眩晕中医治疗提供不同思路,尝试根据经典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探索以中医方法研究中医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入路径患者,分为血脉瘀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应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治疗;回顾非入路径患者住院病历,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血脉瘀阻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有效率达70%以上,且优于历史对照组(P0.05)。血脉瘀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历史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对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亚健康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侯的产生与亚健康具有密切关系:亚健康状态的存在是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亚健康状态对于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影响的规律-主要是影响了血脂异常中医证侯虚证的形成.建议在治疗血脂异常时应高度关注亚健康.  相似文献   

17.
从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证基础上的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其他疗法以及综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拓展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外治法有中药熏蒸疗法、蜡疗法,其他疗法包括针灸、穴位注射、针刀闭合性手术、微创针刀镜治疗。不同的治疗方式的序贯及联合使用使中医特色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内治法、外治法及其他疗法的综合运用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肝胃不和证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向湿热转变的规律,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130例口臭症胃腑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化裁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口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罗森伯格口臭量表(Rosenberg)评分、挥发性硫化物(VSCs)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口臭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VSCs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收集40例接受中医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总结相应的辨证分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可分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浊证、湿热证等几种类型,通过辨证施治,使临床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比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在中医治疗方法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改进,以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