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埋软弱地层隧道旋喷预衬砌支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浅埋软弱地层隧道旋喷预衬砌支护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室内试验、旋喷器具、施工工艺及应用情况,并与其它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平旋喷成拱工艺,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旋喷的影响,并采用该方法在鞍子河电站成功地进行了工程施工,为软弱地层隧道预衬砌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水平旋喷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国内外水平旋喷注浆技术的发展概况、设备的发展趋势。此项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开发成功,为我国岩土工程加固又添一新手段。水平喷注浆加固技术在隧道预支护的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推广此项技术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董书赞  万文 《湖南地质》2000,19(3):200-202
本文通过对水平旋喷和土生物工程对边坡加固作用的分析,考虑多种支护目的,提出水平旋喷与土生物工程联合起来对边坡治理。同时简要地分析联合支护的可行性,认为此项技术在当前和今后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管棚法施工技术发展状况,介绍了这一超前支护技术的施工原理,技术要点,机械设备等。  相似文献   

6.
徐华  张瑜  郭国和  蔡敏  李奕信  陈壮 《岩土力学》2023,(7):2064-2072+2128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等因素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浆液渗透范围的平面分析模型,推导出高压旋喷浆液的径向渗透范围计算公式,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取值方法;结合现场开挖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探讨影响浆液渗透范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浆液渗透径向范围分别为成桩半径的0.630倍、0.618倍,两者相差仅2%,能较好地体现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特性及各施工参数的影响;随岩土体孔隙率、浆液水灰比、旋喷压力的增大以及迂曲度的减小,浆液渗透范围呈增大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为隧道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桩间距及桩径设计、加固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钰锋  阳军生  邵华平  龙云  杨峰 《岩土力学》2012,33(Z2):229-234
以广-珠铁路江门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段为依托,针对其超浅覆、大断面、富水等特点,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提出在地表隔水措施基础上,采用水平旋喷与大管棚复合超前支护并结合三台阶法开挖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止水并加固地层,有效规避塌方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及降低造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浅埋暗挖法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 2 3标区间隧道施工中成功运用 ,其中地表降水、旋喷止水帷幕、天桥基础托换和地质超前预报等技术都在含砂、含水、软土地层中成功实施 ,隧道顺利通过富水软弱含砂地层及两座人行天桥 ,施工进度、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都得到保证 ,并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对各项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及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该技术在富水软弱地层中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是一座用矿山法施工的水下浅埋软岩公路隧道,应用"全断面注浆+管棚+小导管"的联合超前支护技术。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采取任何超前支护措施、仅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采取联合超前支护措施三种情况下的初衬拱顶沉降和最大轴力;然后根据应用实践,总结联合超前支护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后通过现场观察和现场测试浏阳河水位、初衬背后的水压力、初衬的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连接小导管的型钢拱架的应力、二衬砼的应力等,分析联合超前支护的作用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超前支护措施通过互相补充加强,可为水下爆破开挖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承载拱、可改善初衬的受力变形状况、可避免过早施作二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喷混凝土工艺的定义、特点、应用范围、设计试验以及影响和提供其质量的因素及相应规范,对使用该工艺施工的部分现有的衬砌作了评价,最后介绍了有关该工艺施工和材料标准化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