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沙颍河(河南段)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的沙河、颍河、贾鲁河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沙颍河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显示:①流域内主要支流沙河、颍河、贾鲁河水体TN浓度均超过Ⅴ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要求,为劣Ⅴ类。②流域水体CODMn、TP浓度从上游的Ⅳ类到下游的Ⅴ类逐步恶化,部分河段超过Ⅴ类水质要求。周口段贾鲁河和沙颍河NH3-N、TN、TP、CODMn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沙河、颍河TN、CODMn浓度为Ⅴ类或超Ⅴ类水质标准,NH3-N符合Ⅲ类水质标准,TP符合Ⅳ类水质标准。③沙颍河流域水体TN、TP、CODMn浓度随季节而变,枯水季节的TN、TP浓度明显高于丰水季节,CODMn浓度明显低于丰水期。④沙颍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TN,其次为CODMn和TP。认为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为贾鲁河,其次为颍河和沙河,该流域水体不仅点源污染严重,还存在明显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为基准年,从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同水体分布区域和松花江流域水体主要超标项目等方面,多尺度、多角度分析2006—2009年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在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均出现整体好转的趋势,表现为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Ⅳ~Ⅴ类水体比例减少;松花江流域汛期水质略差于全年期,非汛期水质略好于全年期;松花江流域污染严重区域(Ⅴ类及劣Ⅴ类水体)由嫩江水系逐渐转移至松花江干流水系,由全流域分散的几个城市逐渐转移至流域干流周边的几个城市;从水污染指标看,除COD、CODMn 、BOD5外,NH3-N成为新的水污染超标项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草海流域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草海不同断面空间水体进行布点采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水体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草海水质进行了评价,探究草海水体污染物源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海丰水期DO、CODMn、CODCr、TP较枯水期高,其余的污染指标也表现为枯水期较好;水质指标总体上在码头通往湖中心方向的这段水域表现最差;CODMn和TP对草海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大,超标指标主要为CODMn和CODCr;草海码头和草海出口处的水域的水质污染较重,其余水质相对较好。草海各断面空间的水质类别总体上在Ⅳ—Ⅴ类之间。草海流域应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扩大Ⅲ类水域占比,从而缩减Ⅴ类水域,这对改善草海流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草海流域污染防治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武仕水库水质监测评价结果和不同区域水质变化情势分析,得出水库高密度网箱养鱼区底层水DO仅为表层的30%,总硬度是表层的2.5倍,NH3-N是表层的2~7倍,底层水质明显受到污染。结合网箱养殖对水体的影响和主要污染物在不同区域变化情势及底层水质较差原因,提出改善库区水质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林 《水资源保护》2003,19(2):51-53
通过对影响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未来供水水质主要因素———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汾河水库上游河段及汾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评价 ,以及对未来供水水质进行的初步预测 ,定性地指出了未来供水水质状况、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引黄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应首先使万家寨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水质标准 ;其次必须加强对汾河上游河道的水污染治理 ,其主要污染物为铁、锰等金属类及石油类污染 ;根本问题是必须彻底治理汾河水库的两条主要入库支流———涧河和岚河。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流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污染源水量水质调查和估算,模拟分析了建成区河流4类主要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水漏截排、面源污染和雨季溢流的权重,模拟计算了不同污染源控制条件下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浓度(SS)、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5项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季,河流COD浓度主要受污水处理厂尾水影响;漏截排率是TP和NH_3-N达标的主要阻碍,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时,TP和NH_3-N也分别只能达到地表Ⅳ类和Ⅴ类;雨季,面源污染和溢流率是影响河流水质达标的主要阻碍,在面源污染和漏截排都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溢流率保持5%,即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河流中TP、NH_3-N仍不能达到地表Ⅴ类标准,COD也仅能勉强达到地表Ⅴ类标准。因此要改善建成区河流水质,首先应对面源污染、雨季溢流和漏截排污水进行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库区水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小浪底库区水污染状况进行水质评价。采用200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采样数据,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分析,监测参数共23项。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NH3 N,Hg,CODMn,NO2 N。综合评价三门峡至库区区间水质为Ⅳ~Ⅴ类;支流亳清河、畛河水质为Ⅲ~Ⅳ类。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有引水)和9月(无引水)分别对郑州贾鲁河水系9个断面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进行水质评价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贾鲁河郑州段上游水库综合水质为Ⅱ类或Ⅲ类,中游湖泊水质为Ⅳ类,下游为Ⅳ~劣Ⅴ类;索须河和七里河水质分别为劣Ⅴ类和劣Ⅴ类并黑臭;通过杨桥干渠向贾鲁河引黄补水只能暂时改变最近受水区的水质,对出郑州断面水质无明显影响。2个因子可解释5个水质指标的信息;在干流下游和支流,第一污染因子代表性指标TN、TP、NH■-N主要与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水相关,第二污染因子代表性指标COD_(Cr)和COD_(Mn)主要与未处理污水相关;贾鲁河上、中游主要为面源性和内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选择反映大伙房水库入库、库区、出库的7个水质监测断面7项水质污染因子监测值为对象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大伙房水库主要受氮磷营养盐污染;入库河流中浑河的污染程度最高;库区水质主要为Ⅱ类,出库水质为Ⅱ类,水质安全、可靠.从浑73、浑37、浑7三断面2005-2010年水质监测值变化来看,库区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库区水质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浪底水库水质和营养状况,保护库区水环境,对库区及其支流进行了调查监测与水质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水质较好,基本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水库上游黄河来水水质较差,为Ⅳ类~劣Ⅴ类,是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各支流流量较小,对库区水质影响不大。水库的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以中营养状态为主,中营养及轻度富营养分别占92.1%和7.9%,轻度富营养化多发生在春季。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水质空间分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口133 km空间范围内9处河段水体样品的现状水质状况.从影响因素看,影响长江口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水体总氮(TN)含量和重金属Hg含量,其中TN超标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1.94 mg/L,接近Ⅴ类水质标准上限值2.00 mg/L,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Hg超标也较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0.12 μg/L,超过Ⅲ类水质Hg含量限值.从空间分布看,吴淞口水体水质最差,其TN、TP和重金属As、Pb、Cr含量均为9处采样点中最高,且TN、TP含量严重超标,吴淞口水体是长江口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使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江口水体进行整体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水质现状较差,为Ⅳ到Ⅴ类之间.  相似文献   

12.
赵诣 《水资源保护》2021,37(4):117-120
为分析新型低毒有机磷杀虫剂“1%双硫磷颗粒”投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设置不同药剂投放浓度和不同反应时间的室内试验,以TP、NH3-N及S2-为目标因子,分析该药剂投放后水体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组水样中S2-质量浓度均小于0.02 mg/L,NH3-N质量浓度处于0.029~0.036 mg/L之间,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不同浓度药剂投放1 h后,水体TP质量浓度已达到稳定状态,且在60 h内均保持稳定,药剂投加量与水体TP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不同处理组的药剂在水体中的TP释放量无明显差异,均在1.06~1.30 mg/g之间。“1%双硫磷颗粒”推荐适宜投放量不会使河道水质恶化到劣Ⅴ类,但增加药剂投放量会增加水体TP污染及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州市河流干流未能完全消除劣Ⅴ类、支流水质普遍较差、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等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的现状,分析河湖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调查与监测成果,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城区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低污染水、重点流域总磷超标的针对性治理措施,疏浚湖库区底泥、改变水流流态的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水源置换、推动管理法规建设的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柘林水库水环境容量及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华  陈然  刘志刚 《人民长江》2009,40(24):39-40
通过对江西省九江市柘林水库的污染物特征分析与水环境现状调查,根据沃伦韦德模型和狄龙模型,对柘林水库COD、TN、TP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柘林水库的水质良好,根据2007年库区污染物排放水平,COD、TN用地表水Ⅰ类标准计算水环境容量时,均有剩余水环境容量,可以达到柘林水库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只有TP污染较重,污染负荷量超过了地表水Ⅱ类标准计算的水环境容量的15.3%,需削减33.25 t才能达到功能区所规定的水质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柘林水库TP超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库污染控制及水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河流域龙王沟污染源调查、监测资料,评价了龙王均主要污染源、污染物质及水环境现状;并就黄河万家寨库区供水水质要求,提出了改善龙王为水环境质量、治理污染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选择反映大伙房水库入库、库区、出库的7个水质监测断面7项水质污染因子监测值为对象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大伙房水库主要受氮磷营养盐污染;入库河流中浑河的污染程度最高;库区水质主要为Ⅱ类,出库水质为Ⅱ类,水质安全、可靠。从浑73、浑37、浑7三断面2005—2010年水质监测值变化来看,库区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库区水质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引滦枢纽工程1995年度水环境状况评价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引滦工程分中心1995年度水质监测成果为基础,对引滦枢纽工程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年均值单指标对照法。评价结果为:引滦枢纽工程入库河流水质在Ⅴ类以上,污染严重,主要是面源污染。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两大库区水质在Ⅲ类以上,符合《引滦水质管理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受热带季风季候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导致水库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为探究其水质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粤西沿海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高州水库为例,根据2012~2019年对各主要水质断面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及污染成因;并利用Kendall趋势检验和污染物通量计算,对各断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及污染负荷定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方面,研究期内高州水库水质在Ⅱ~Ⅲ类之间,2条入库河流水质为Ⅳ类,最大值均出现在2016年,这是由于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2016年枯水期间降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年份所致。(2)空间变化方面,良德水库南部库区的水质优于北部库区,石骨库区的水质整体优于良德库区,而TP由入库断面至出库断面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表明在径流、水动力作用下迁移至出库区的磷素通过底泥吸收、浮游植物间的相互转化和释放等方式不断累积,导致TP恶化最为严重。(3) Kendall趋势检验方面,TN与上游乡镇的人口密度、工农业生产总值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有关;TP在没有外源输入的情况下,水库内部通过水力交换与自我调节等方式将磷源进行了释放;NH_3-N在降雨、径流作用下浓度显著降低;入库河流的COD_(Mn)含量较高。(4)污染物通量方面,良德库区所受纳的点源与面源污染中氮、磷和有机污染负荷在降低,石骨库区的磷污染负荷下降较为明显,入库河流的NH_3-N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密云水库的水质变化特征,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库区上游入库支流1991—2010年18个指标、5个控制点长时序的水质时空变异特征:以聚类分析(CA)划分年际聚类组和空间聚类组,判别分析(DA)阐释影响时空水质变异的显著指标,主成分分析(PCA)识别污染来源和组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库区上游控制点水质指标中富营养化显著,氮、磷是应重点加以控制的因子,NO_2-N是TN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随时间推移,大关桥、辛庄桥、石佛桥3个监测点的污染成分由复合污染转为离子污染,对入库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葡萄园桥监测点由降水引起的内源污染过渡到降水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受到汛期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水堡桥监测点水质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情况最为复杂;密云库区水质较上游控制点来水水质整体较好,主要与库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取消网箱养鱼等保护水源地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采用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基于超标倍数法和改进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别对东辽河7个重点断面开展水质评价.通过遴选,确定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是东辽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处于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较多;综合这3种方法比较,单因子评价法表现为过保护,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更适用于低污染河道的水质评价,而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用劣Ⅴ类和黑臭水体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