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砂独特的透气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让紫砂壶成为了集功效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品,紫砂技艺也是宜兴紫砂艺人安身立命之本,经过千百年的演绎传承之后,至今依然闪耀着艺术的光辉,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一探其中的奥妙.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怀古提梁壶",造型的设计特别的具有古典的韵味,能够找到最早的"吴经提梁壶"的影子,泥料的选择也是最为基本的紫泥,色泽也是非常的迷人,看起来简约的形态其实蕴藏着紫砂的提梁之道,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在饮茶时候的那份优雅、淡定和从容,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2.
汤杰 《江苏陶瓷》2014,(3):45-45,48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来的艺术积淀,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瑰宝。紫砂壶的文化精髓在于记忆了宜兴的陶瓷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丰富的紫砂语言。一些代代传承的经典茗壶,作为紫砂技艺人员仿制出新的佳作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本篇以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为例,谈谈其传统文化的蕴意。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艺是中国传统制壶业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制壶业相互影响,是一种富有宜兴地区风格的工艺品,充分体现了制壶艺人对于紫砂的深厚感情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运用紫砂泥材质将艺术情怀体现出来,赋予它新的灵魂。紫砂壶是一门审美艺术,在器形的造型创作上别具一格、打破常规,将制壶艺人对于自然万物的艺术想象表达出来,在现实与抽象之间创造出艺术,制壶艺人对于每一件作品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因为要考虑到壶器的实用性,但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又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作品需要灵魂、需要艺术感,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兼顾,才能创作出既庄重典雅又飘逸秀美的紫砂尚品。  相似文献   

4.
许燕 《江苏陶瓷》2014,(4):56-56
将紫檀这种优质的硬木木材融进具有古老历史文化价值的紫砂壶设计中,再运用独特的壶器制作工艺,造就了凝聚独特文化、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本篇以"紫檀提梁壶"为例,考析集名贵紫檀用料与紫砂用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和审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6.
陈亚 《佛山陶瓷》2012,(12):52-52
紫砂提梁壶式样优美、艺术价值高,为紫砂壶中之精品。  相似文献   

7.
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使得此把提梁壶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提梁壶可以说是紫砂壶艺术领域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类别,早先可以追溯到宋耀州窑,那时候的紫砂器尚未涉足艺术文化领域,提梁壶的出现完全源自于当时生产劳作的实用需要,出于便携的目的被创造出来的。而当文化融入紫砂,紫砂包容文化之后,提梁这一十分显著的特色便流传开来,成为了紫砂壶造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下的紫砂壶艺,提梁已经超脱了其本身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9.
全手工提梁南瓜壶的灵感来源就出自于苏东坡先生制作的东坡提梁壶,人文气息浓厚,文人雅客都特别喜爱,高朋满座,竹林读诗畅谈,把玩紫砂壶,可谓是典雅古朴,不失意境。紫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特点的,紫砂这样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非常有自然界万物的美感,同时也传递了中华人民对美学的认知。这件作品也透露出自然界南瓜壶的自然趣味,造型刻画细致独具特色,充分表现出其中的创意美和文化意趣,更表达了紫砂艺术的妙处与趣味。  相似文献   

10.
紫砂壶代代传承,通过紫砂艺人的双手融入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让紫砂壶的造型变得更加广泛,在这些造型中每一种都有着自身的根源,同时也要遵循紫砂成型工艺的基本规则,本文主要谈一谈作品"渔翁体谅壶"的造型结构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的一些趣味,是陶艺工作者通过创造形象来引发观者想象力的,比如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就别具匠心。在“石瓢壶”的基础上设计了圆形提梁,使人仿佛看到彩虹高悬的美景,嗅到雨后的清新空气.从而心旷神怡。“石瓢壶”型的开片花纹又若被岁月淘洗过的痕迹,在观者脑中产生一种岁月静好的主观感觉,使整把“提梁开片石瓢壶”突然有了生气。这样的审美效果,是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也就是“虚”、“实”相结合的结果。从制作者的角度说,如果我们没有活跃的艺术想象力,对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的“实”的形象进行再加工,也就不可能使观者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紫砂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已经500多年历史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和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紫砂壶也是随着古代饮茶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饮茶同时感受紫砂壶的文化与乐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品味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紫砂壶的种类繁多,其中花器在紫砂造型中比较有特点,它主要是仿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加以一定的装饰手法,把紫砂壶塑造得格外精致,这把"南瓜壶"创造出了一种生动优美、形神兼备,赋予了这把壶独特有趣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紫砂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已经500多年历史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和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紫砂壶也是随着古代饮茶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饮茶同时感受紫砂壶的文化与乐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品味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紫砂壶的种类繁多,其中花器在紫砂造型中比较有特点,它主要是仿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加以一定的装饰手法,把紫砂壶塑造得格外精致,这把"南瓜壶"创造出了一种生动优美、形神兼备,赋予了这把壶独特有趣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集书画、雕刻、金石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在集大成的表现力度中,凸显出其对传统文化题材表达的优势性。本文以紫砂"素宇提梁壶"为例,探析其所蕴含的朴素文化元素,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15.
陈江 《江苏陶瓷》2014,47(5):57-57
四方壶是紫砂方器中较为传统的一种器型,在诸多器型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欲结合紫砂作品“雅方提梁壶”谈谈方壶的创作经验,展示传统器型在现代创新后绽放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马永强 《江苏陶瓷》2010,43(5):42-42,45
人类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精彩的文化,而在陶都宜兴,双手更是赋予了紫砂器物美妙的韵味。巧手与精神相连,依附着自然造化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型技法,顺应且提升着紫砂泥的品性,内含紫砂艺人在作壶之时的个人品格魅力,最终面世的紫砂器物总是伴随着制作者的精神意愿,呈现出高雅的视觉艺术和精神美感。  相似文献   

17.
有壶友嘱我制作一把大彬提梁壶,无实物参考,仅有图片及其说明可以对照。经查阅有关史料,有如下记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时大彬精选上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壶。其作品古朴雄浑,不尚妍媚,壶艺名重天下,主要作品有僧帽、竹节、提梁和各式筋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材质的特殊性,造型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气息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制壶艺人与书画名家合作的文人壶更是被奉为艺术之林的瑰宝。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正所谓"方非一式、圆非一相",造型从大类可以分为光货、花货和象生器,光货又分圆壶、方壶和提梁壶,其中提梁壶是紫砂器型中的一个最为特殊的类别,造型典雅高贵,极富人文气息,深受紫砂藏家的喜爱。明代大彬提梁,清代旭茂提梁,近代顾景舟大师的提壁  相似文献   

19.
徐赟 《江苏陶瓷》2014,(3):21-21,24
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达的是东方的"心理和谐"和内向的"境生象外"。水墨画与紫砂壶的艺术结合,可使我们方便地趋向内省感悟,像这把紫砂"山水提梁壶",陶刻与山水画的结合传达出了传统水墨之"澄怀观道",又使欣赏者的观赏过程中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与品味。  相似文献   

20.
杨丽萍 《陶瓷》2022,(3):105-107
吉祥元素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极为常见,紫砂壶艺术通过结合这些吉祥元素能够表现美好的吉祥寓意,在高雅之上多了一份深厚的民族情感."祥和提梁壶"的主题意蕴鲜明,创作选择的泥料、造型与装饰均包含吉祥元素,再通过巧妙的组合使作品体现出极富中国特色的吉祥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