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化技术在采油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生化技术处理冀东油田的采油废水,在处理工艺流程中采用了悬浮、附着厌氧-好氧氧化池。与其他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其不同之处是在池中同时存在悬浮污泥和固着生物膜,保持了很高的生物量,增强了设施耐冲击负荷的性能和处理能力。同时,池中还设置了可自由摆动的中密度弹性立体填料,池底设置了可变微孔曝气管。在曝气过程中,弹性立体填料对气泡有多层次的切割能力,可以提高充氧效率,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对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石油类去除率达到83%,COD去除率达到80%,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盐低COD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盐、低COD难降解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试验,介绍了电化学氧化法降解COD、氨氮的原理,探讨了试验对COD、氨氮、聚合物的去除情况,分析了装置的经济性能及试验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晔  冯春杨  黄骏 《四川环境》2006,25(2):14-17,25
随着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和可利用水资源减少,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水回用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氯气处理工艺难以满足污水处理回用的要求,臭氧技术被认为是更适合用于未来水处理领域的新兴技术。本文主要研究臭氧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实验表明,臭氧对降低COD、去除亚铁离子等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含酚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含酚制药污水COD含量高、难降解等特点,综述了采用物化、生化法于一体的方法处理废水,并且从机理上阐述了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改进的厌氧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本文对该工艺,装置的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污水来源广、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油水密度差小、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梳理了稠油污水的来源、成分、特点及处理难点,总结了稠油污水处理中调质破乳、絮凝/气浮、生物降解、氧化或吸附四级处理技术的进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缩短工艺流程、采用物理法与化学法相结合工艺以减少新污染引入,采用靶向氧化技术去除生物毒性、难降解有机物以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增强生物处理以提高处理效能等建议,以期为稠油污水绿色、低碳、低成本、高效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以净化水质,达到各种目的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可采用污水回注的处理工艺,污水作为热采锅炉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外排处理工艺。由于不同的水质要求,具体选择最佳的水处理工艺,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卡拉胶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且浓度高,碱性大,含盐量高,按现有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本文以福建省石狮市中科海藻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卡拉胶废水处理工程为例,阐述了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卡拉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在生化系统建立酶体系,利用生物酶催化作用,提高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与可处理性,从而使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用超声气浮—BAF组合工艺处理油田稠油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超声气浮处理机对稠油油田污水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气浮工艺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去除率只有23.0%。但是,经超声气浮处理后,污水的可生化性明显得到改善,BOD5/CODcr值由0.18上升到0.31,这为稠油污水的二级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稠油污水经超声气浮-BAF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滞留污水中的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质,提出采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对滞留污水进行应急处置,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去除污染物,无二次污染,为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油田采出水膜污染的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形成以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的预处理与膜过滤相集成的油田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污水COD67.3~92.6mg/L,浊度〈0.5NTU,悬浮物〈1.0mg/L,含油〈1.0mg/L,保障了膜过滤系统的稳定运行.膜过滤产水达到油田锅炉用水和配制聚合物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海洋石油平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广泛采用氯片或氯粉杀菌,其采购成本高,稀释浓度不易控制,药剂添加困难。海洋石油平台多数配有造氯系统产生氯水,以限制海生物的附着生长。实验表明:使用合适浓度的氯水能使生活污水达到GB 4914-2008《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中的相关要求,优化了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红浅稠油污水处理站采用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216t/h软化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了分置式反应罐,将混凝、反应、加药、沉降、颗粒吸附有机结合,优选出高效的污水处理药剂,首次在新疆油田公司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改性纤维束过滤器和216t/h软化水处理装置,优化了各节点的配套工艺,使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加药浓度、隔油、反冲洗周期等参数优化,保证了红浅稠油污水回用锅炉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累计处理回用污水约730万m3,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稠油污水生化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稠油污水能否使用生物法处理,以生活污水和农药厂生化池原菌种经过诱导驯化,分别培养了可以在稠油污水中生长的好氧菌种革兰氏阴性菌G-1和厌氧菌种革兰氏阴性菌G-2.以G-2和G-1对稠油污水进行顺序处理,可使其BOD5/CODCr达到0.26;采用SBR法对新疆稠油污水放大处理试验的结果:COD降至150 mg/L以下,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8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油气站场分散于偏远地区,驻站人员少,站场生活污水量一般低于1.5m3/d,目前尚无可靠的处理途径。文章分析了土地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及生活污水土地处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渗井处理系统在此类站场的适用性。由分析得知:渗井土地处理系统具有投资低、无耗能、高效率、出水水质稳定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对油气站场生活污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阻截除油"是一种基于新理念、新材料而开发出的新型油水分离工艺。本文介绍了该新工艺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渤西油气处理厂现场采油生产含油污水(生产水)进行实际运行试验,检验了以"阻截油水分离"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在采油生产含油污水处理方面的性能,并获取了对新工艺进行适用性优化改进的经验,利于进一步对该工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油田稠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稠油污水的特点,利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对微生物进行了培养、驯化进而在稠油污水中生存、繁殖试验,并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了降解转化,生成稳定的CO2、H2O、NH3,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稠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BR工艺可使原水中CODCr从323 mg/L降至72 mg/L,去除率为77.7%;BOD从90 mg/L降至14.4 mg/L,去除率为84%;悬浮物从200 mg/L降至47 mg/L,去除率为76.5%。成功地解决了稠油污水的达标外排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在线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测量原理、设备特点及使用情况。污水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COD、氨氮、悬浮物、水中油、硬度五种监测仪器的组合,实现了油田污水再利用方面水质化验的简化工序,对水质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运行经验表明,依靠该系统测量的数据可有效提高污水的监测水平,使之达到生产要求,对监测不合格的污水及时调整和处理,并可进行远输、传控。  相似文献   

19.
新疆油田公司稠油污水处理普遍采用成熟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SY/T 0097-2000《稠油油田采出水用于蒸汽发生器给水处理设计规范》,供给油田专用高压注汽锅炉用水。采用相同技术建成的采油一厂稠油处理站污水回用锅炉处理工艺投用后,处理后污水回用锅炉,减少了含油污水的外排,充分利用了稠油污水的热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污水回注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利油田目前随着"三次采油"的进行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采出水处理技术面临空前挑战。文章介绍了胜利油田采出水水性特点,水量组成,水质需求;重点介绍了常规污水处理、稠油污水处理、强腐蚀性污水处理等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双膜"脱盐工艺、"热法"脱盐工艺等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加强污水资源化、污泥无害化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