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2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戚合德  韩丽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9-179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疗效.[方法]1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日,疗程2年.最初4~12周对症支持治疗.不采用其他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治疗1年及2年后患者肝功能,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结论]恩替卡韦能减轻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痛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宇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71-507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B级35例,C级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48周评估疗效;对照组21例,予一般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ALT、白蛋白的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及阻止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观察比较两纽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Child—Pugh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肝功能改善、HBVDNA下降幅度及Child—Pugh积分值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为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波  王彦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99-620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定期观察肝功能、HBV-DNA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12、24、48、96、144、156周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4.9%、50.7%、60.8%、93.4%、96.7%、97.5%,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和肝功能,长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已证实,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纠正失代偿,提高生存率[1]。我们于2006-06/2007-06应用第三代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博路定)治疗乙型肝炎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5~65(54.3±8.7)岁。乙型肝炎病史10~20 a,肝硬化病史4~6 a。所有患者HB-sA g、HB cA b均阳性,血清HB eA b阳性10例,HB eA g阳性8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1 000 Cop ies/m l)。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2]并排除伴有重度黄疸、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大量腹水、肝肾综合征及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者。所有患者既往均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1.2方法1.2.1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予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安、思美泰、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等护肝、利胆药物及利尿剂、人血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和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治疗,口服恩替卡韦(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  相似文献   

6.
替比夫定属核苷类似物药物,因其抗病毒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作为慢性乙型治疗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确切疗效与安全性资料。我科应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均未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未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本研究在给予保肝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淑彦  王琳 《临床荟萃》2013,(12):1405-1406
已有研究证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6%,进展至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4%。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活跃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持续抑制HBVDNA可以阻止肝脏的炎症坏死反应,延缓甚至改善肝脏疾病的进展。本研究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旨在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肝爽颗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肝爽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HBV-DNA水平与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ST、ALB、TBIL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肝爽颗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促使HbeAg转阴,对疾病康复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Child-PughB级乙型肝炎DLC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疗程均在48周以上。在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肌酐(SCr)、血常规和Child-Turcotte-Pugh分级(CPT评分)等指标。结果恩替卡韦组有24例、拉米夫定组30例已完成48周治疗。恩替卡韦组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拉米夫定组疗效相似。拉米夫定组有7例出现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组无1例发生耐药。恩替卡韦组2例、拉米夫定组3例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DLC1年临床疗效较明显,无耐药发生,是乙型肝炎DL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加拉米夫定组38例与恩替卡韦组42例,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硬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ALB高于加拉米夫定组(P0.05),TBIL、ALT低于加拉米夫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HA、LN、Ⅲ-C、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HA、LN、Ⅳ-C低于加拉米夫定组(P0.05),Ⅲ-C高于加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硬化,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13.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疗效。方法收集初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1例(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乙型肝炎组),均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持续抗病毒治疗9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2、24、48、96周时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指标、出凝血时间、Child-Pugh积分及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①恩替卡韦治疗后,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发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的例数逐渐增加,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肝储备功能方面,恩替卡韦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着治疗的延长,白蛋白不断升高,总胆红素持续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减小,两组患者治疗48及96周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积分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间比较显示,白蛋白升高水平、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下降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组最高,肝硬化代偿组次之,慢性乙型肝炎组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清肌酐增高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情况。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应答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似,同时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阶段乙型肝炎患者肝储备功能,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HBV病毒的感染急速增多[1-2]。大量的研究[3-4]表明,HBV DNA病毒载量为有效预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拉米夫定等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HBV的复制,由此可以延缓乙型肝炎的发病进展。第三代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因价格因素,大部分病员仍无法长期坚持用药。本研究探讨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2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周俊霞  陈洁  王娟  王小琴 《护理研究》2015,(12):1473-1474
[目的]采用目标管理法提高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132例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不予跟踪随访,试验组通过成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抗病毒治疗管理小组,制定目标并落实,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病人抗病毒治疗状况及责任护士专科知识、沟通能力达标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及沟通能力达标情况提高。[结论]实施目标管理可提高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 a。结果:治疗组1 a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9.1%,对照组为20.0%。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和络舒肝胶囊口服,观察1年后两组肝功能(ALT、AST、TBIL、ALB)和HBV-DNA阴转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肝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为85.9%,优于对照组的4.8%(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