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肌肉骨骼穿刺活检操作技术,评价其在肌肉骨骼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102例CT引导下肌肉骨骼穿刺活检病例均行2-3点取材,肌肉软组织穿刺活检45例,骨骼穿刺活检例57例、其中骨骼并软组织穿刺活检40例.所有病例有手术、切开活检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02例肌肉骨骼病变的穿刺活检总正确率为83.3%(85/102).软组织、骨骼病变穿刺活检正确率分别为95.6%(43/45)、71.9%(41/57), 其中骨骼并软组织穿刺活检正确率95.0%(38/40),软组织与骨骼病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病灶(直径>3 cm)组、小病灶(直径≤3 cm)组穿刺活检正确率分别为88.7%(55/62)、75.0%(30/4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肌肉骨骼活检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大病灶诊断准确率优于小病灶,多点及多种成分取材能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肺实质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39例肺实质性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病灶直径2~12 cm(平均4.7 cm),病灶中心距穿刺点胸膜深度1.0~9 cm(平均4.4 cm)。结果:一次穿刺病灶取材成功率100%,取材阳性率为94.9%(37/39),病理诊断肺恶性占位30例,良性病变7例,另2例虽取材成功,但病变组织不多,病理难以诊断;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84.6%(33/28);术后并发症出现率20.5%(8/39),少量气胸5例,胸腔少量出血1例,咯血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诊断率高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肺实质病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检技术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胸部小病灶(〈3 cm)在CT引导下采用自动切割式活检针穿刺活检。结果50例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病灶取材成功100%。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6%(48/50),对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7.5%(39/40),良性病变为90%(9/10)。并发气胸2例,少量出血1例。结论 C 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胸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CT引导下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穿刺活检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激光导引装置在胸部病变CT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方法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资料的胸部病变CT穿刺活检223例,其中98例(105次)CT穿刺活检应用激光导引装置.结果223例胸部病变中212例有最终临床诊断结果,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2.1%(174/212),对恶性病变的敏感率86.2%(131/152)、特异性100%,对良性病变明确诊断率为71.7%(43/60).激光导引下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8.4%(84/95),显著高于传统CT导引下的诊断正确率76.9%(90/117),(P<0.05);2组病例活检所用时间分别为6.1±4.2min和8.5±5.2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迅速、安全、准确、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激光导引装置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正确率、缩短活检时间,尤其对于胸部小病灶和中心性病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骁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1):22-22,4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结果65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55/65(84.6%),其中病灶直径<2cm者为20/26(76.9%);病灶直径>2cm者为35/39(89.7%)。2例发生气胸,1例穿刺后咯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准确性高的肺内病变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影响诊断正确率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 :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的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 2 4 4例 ,依据手术病理、治疗反应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活检病灶作出最终诊断 ,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 )、病灶相关因素 (病灶大小、位置、有无空腔及病灶深度 )和操作相关因素 (患者的体位 )。结果 :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 82 .4 % ( 2 0 1 /2 4 4)。活检诊断正确率与病灶大小有关 ,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 3 .97± 1 .80cm和 3 .1 1± 1 .4 4cm(P <0 .0 5 )。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病灶位置、深度、有无空腔及患者体位对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灶大小是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大、小病灶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的诊断价值及病灶大小对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活检 2 74例 ,其中小病灶 (Φ≤ 2cm) 5 2例 ,大病灶 (Φ >2cm) 2 2 2例。依据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判断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大、小病灶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诊断正确率73 .1 % (3 8/5 2 )显著低于对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89.2 % (1 98/2 2 2 ) (P <0 .0 1 )。小病灶气胸发生率 (1 5 .4% )略高于大病灶 (1 2 .6% ) ,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经胸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周围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活检针对77例经胸部影像及气管镜等检查均无法确诊的肺部疾病进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情况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肺部疾病中,肺癌57 14%,结核22 08%;其他良性病变20 78%.穿刺活检结果的正确率96 10%,其中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97 67%,对结核的诊断正确率100%.并发症的发生率9 09%,其中3例为可自行吸收的气胸,4例合并少量咯血.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对不明原因肺部疾病的诊断正确率高,而并发症少且轻微,是一项具有较高实用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uang Z  Zhang X  W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25-1528
目的 探讨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 收集 2 4 4例曾行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人的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资料 ,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病人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 )、病灶相关因素 (病灶的良恶性、大小、位置、深度及有无空腔 )和操作相关因素 (病人的体位 )对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2 4 4例胸部病变最终诊断 16 5例为恶性、79例为良性 ,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 82 4 % (2 0 1/2 4 4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6 9 6 % (5 5 / 79)和88 5 % (14 6 / 16 5 ) ,χ2 =13 0 96 ,P <0 0 1;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 4 0cm± 1 8cm和3 1cm± 1 4cm ,F =8 80 5 ,P <0 0 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良恶性 (回归系数为0 32 0 ,Waldχ2 =7 12 6 ,P <0 0 1)和病灶大小 (回归系数为 1 114 ,Waldχ2 =4 95 1,P <0 0 5 )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 病灶的良恶性和大小是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汤四新  张恒  李娅  张玉华 《吉林医学》2009,30(19):2269-227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的颈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颈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结果:21例颈部病灶活检取材总成功率95.23%(20/21),19例病理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95.00%(19/2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颈部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附20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肿块(结节)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使用抽吸针、自制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Cook-18G切割活检针穿刺活检,总结穿刺操作经验,评价临床效果,讨论其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015例患者2153个病灶作了2269次穿刺。其中,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2.9%(662/799),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6.4%(1172/1216),总的准确性为91.0%(1834/2015)。气胸发生率7.2%(146/2015),咯血发生率6.6%(132/2015)。结论自制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与Cook-18G切割活检针选择使用,能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及组织学诊断正确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骨骼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骨骼病变76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比穿刺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最终结果;分析其穿刺活检病理阳性、阴性结果及活检正确率。结果:骨骼病变76例中,活检病理确诊70例(92.1%)。该组转移癌53例中活检确诊49例(92.4%),原发性骨肿瘤21例中活检确诊19例(90.5%),其中骨肉瘤6例、骨纤维肉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血管瘤2例、骨囊肿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假阴性4例皆为取材较少或为血凝块,而无法得出病理诊断,后经手术证实分别为转移癌、骨肉瘤各2例。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骨骼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是明确诊断骨骼病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骨骼肌肉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方法的安全性及准确率.方法 分别对56例骨骼肌肉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行切割活检或同轴式旋取活检.其中骨骼病变47例以同轴式骨髓活检针旋取活检,当中18例并有周围软组织病变者同时采用活检针切割活检,肌肉软组织9例均采用活检针切割活检.结果 55例取得病变组织,成功率98.2%,53例经穿刺得到确切病理结果,准确率94.6%,其中骨骼病变93.6%,肌肉软组织100%.56例中2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符合率93.1%.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孟家晓  吴智龙  龙显荣 《当代医学》2010,16(35):700-702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82例肺部病变患者,行CT平扫+增强后,在电视透视导引下行经皮肺部病灶细针穿刺活检,统计分析穿刺术的成功率,阳性率,并发症。结果 182例中穿刺成功,取得活检标本179例,成功率达98.3%,取得病理结果177例,阳性率达97.2%,并发症:气胸19例(10.4%),肺出血21例(11.5%),疼痛不适2例(1.1%),穿刺失败3例(1.6%)。结论结合CT平扫+增强,在电视透视导引下行经皮肺部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成功率、阳性率高,并发症低,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病灶大小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病灶大小及病灶离胸膜距离与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经术后病理、临床治疗及随诊,最终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6.67%,大病灶(直径〉2 cm)和小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02%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大小病灶活检术的气胸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7,P〈0.05),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肺内较大病灶,其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与病灶大小无关,而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2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26例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这一方法对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际价值。方法利用CT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对26例病人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结果全部病例穿刺成功,获得标本63个,病理诊断:肝硬化结节5例,占19.2%(5/26),肝脓肿2例,占7.7%(2/26),肝血管瘤4例占15.4%(4/26),胆管癌8例占30.8%(8/26),原发性肝癌3例占11.5%(3/26),肝转移癌4例占15.4%(4/26)。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对诊断肝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三种取材方法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适合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肿块或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共206例,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分析+临床随访符合恶性肿瘤者共138例,其中切割活检组47例,针吸活检组45例,切割加针吸活检组46例.比较三种取材方法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切割、针吸和切割加针吸三种方法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相同,均为1.0000;灵敏度分别为0.7500、0.6875和0.92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 8571、0.7500和0.9565,Youden指数分别为0.7500、0.6875和0.9231;在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中,三组总的诊断正确率为69.57%(96/138),其中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34%(34/47)、44.44%(20/45)和91.30%(42/4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15,P<0.001).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切割加针吸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正确率高于单纯切割或针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3种取材方法对肺部肿块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适合CT导引穿刺活检的肺部肿块或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共206例.其中切割活检组67例,针吸活检组69例,切割加针吸活检组70例.根据分组选择相应取材方法,比较3组的诊断正确率及对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的正确率.结果 ①206例CT导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正确率为74.76%( 154/206),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12%(51/67)、62.32%( 43/69)和85.71%( 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763,P =0.0062).②在对恶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中,3组总的诊断正确率为69.57%(96/138),其中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34%( 34/47)、44.44%( 20/45)和91.30%(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15,P<0.001).结论 就肺部疾病诊断及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CT导引穿刺活检切割加针吸取材优于单纯切割取材或针吸取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纵隔肿块性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切割针进行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为100%。病理诊断十分明确72例(90%),不能明确诊断8例(10%);35例患者用18G针活检、45例患者用20G针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43%和86.67%;小于3cm的病灶患者16例,大于3cm的病灶64例,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2%。结论:CT导引下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Pinpoint系统在CT导引下活检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患者,其中胸部病变11例、腹部病变8例行Pinpoint导引下穿刺活检,8例行介入治疗。胸部病灶 0.8 cm×1.2 cm~3.2 cm×4.0 cm,腹部病灶 0.7 cm×1.3 cm~4.1 cm×4.9 cm。结果:病灶刺中率为100%,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4.2%。11个胸部病灶内靶点1次穿中率为72.7%,8个腹部病灶内靶点1次穿中率为72.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操作简单,定位穿刺准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