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CT引导下,应用研制的肿瘤四维立体定位精确穿刺弓箭对肺内肿瘤进行定位穿刺和射频消融,观察定位穿刺和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选择61例患者(69个肿瘤),在CT引导下,利用肿瘤四维立体定位精确穿刺弓箭进行定位和穿刺,利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穿刺到位情况和消融灶范围进行验证评估,采用RITA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对每个肿瘤进行射频消融,采用胸部CT和SPECT对消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04个肿瘤(较大肿瘤分割后重新计数)定位穿刺均一次完成,无重复穿刺;穿刺误差1~4 mm,平均2.6 mm;104个消融灶完全包含预消融肿瘤。术后1个月复查CT,病灶大小与原肿瘤相比变化不明显,但SPECT显示所有病灶完全无核素浓度。术后3个月复查CT,肿瘤缩小者82.6%(57/69),无肿瘤增大者,3例患者发现肺内转移灶,占4.92%(3/61),复查SPECT,消融灶均无核素浓度。结论利用CT引导和肿瘤四维立体定位精确穿刺弓箭,进行肺内肿瘤定位穿刺和射频消融,定位精确,穿刺准确,锚状电极形成的消融灶可以完全包含肿瘤体积,消融彻底安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肺部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而对高龄、肺功能差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总结了射频消融治疗100例肺部肿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不能手术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定期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肿瘤SPECT或PET显像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00例肺部肿瘤病例的106个病灶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6岁-91岁,平均66.6岁。原发性肺癌86例,肺转移瘤14例。所有病例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总生存时间为13.0个月,1年生存率51.0%,2年生存率32.5%,原发性肺癌与肺转移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922)。早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57.7%。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具有安全、有效、定位准确和微创的优点,是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之一,对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局部减瘤手段。  相似文献   

3.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42例肝脏肿瘤60个结节。37例在局麻超声引导下、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和3例在开腹术中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75点次。治疗后通过CT和MR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肿瘤完全低密度灶者占70%(42/60),增强扫描局部病灶有强化(残留或复发)8.3%(5/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对35例NSCLC进行了CT引导下RFA治疗,其中鳞癌12例,腺癌20例,鳞腺癌1例,大细胞癌2例;中央型肺癌4例,周围型肺癌31例.肿瘤直径≤3 cm 6例,3~5 cm 21例,>5 cm 8例.射频消融过程中多数病灶阴影增大,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出现蜂窝气泡样改变,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28个病灶缩小,总有效率(CR+PR)为80.0%.术后出现少量咯血5例,气胸5例,轻度发热7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T引导RFA术治疗NSCLC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病灶≥5 cm,KPS评分≥70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42枚病灶),于螺旋CT引导下采用单针多位点叠加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螺旋CT了解肿瘤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胸部螺旋CT扫描发现,其中3枚病灶达完全缓解,29枚病灶部分缓解,1枚病灶稳定,9枚病灶进展,总有效率为76.19%(32/42)。全组无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采用冷极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和每3个月复查CT观察有无残留和复发,必要时可多次治疗,通过影像学评价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CT引导下消融针均准确穿刺,进入肿瘤预定位置并顺利完成消融过程,未见严重并发症.行冷极射频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发现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坏死、密度减低.根据影像学表现,肿瘤完全坏死10.0%(3/30),不完全坏死40.0%(12/30),部分坏死23.3%(7/30),总有效率73.3%(22/30).结论:冷极射频消融术是肺癌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  方法  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  结果  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3,P=0.447 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 9,Sk=0.120 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 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  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通过三维重建设定射频消融(RFA)治疗方案,采用多极锚状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25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在64排螺旋CT定位引导下,采用RITA射频肿瘤消融仪,用锚状电极经皮穿刺到肺癌组织内进行RFA治疗,治疗靶温度90 ℃。结果 25例患者经CT引导行RFA 29次,10例患者病灶复查CT有不同程度缩小,23例患者复查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SPECT)提示均出现摄取值缺损,2例出现摄取值下降。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CT定位下经皮多极锚状电极RFA治疗肺癌安全可行,减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采用冷极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和每3个月复查CT观察有无残留和复发,必要时可多次治疗,通过影像学评价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CT引导下消融针均准确穿刺,进入肿瘤预定位置并顺利完成消融过程,未见严重并发症.行冷极射频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发现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坏死、密度减低.根据影像学表现,肿瘤完全坏死10.0%(3/30),不完全坏死40.0%(12/30),部分坏死23.3%(7/30),总有效率73.3%(22/30).结论:冷极射频消融术是肺癌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9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包括69例原发性小肝癌和27例转移性小肝癌,定期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和MRI检查,观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螺旋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者64例(66.7%)肿瘤残留者18例(18.8%)。2例因故未作螺旋CT复查。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螺旋CT复查肝内肿瘤复发者12例(12.5%),其中6例为原位复发(6.3%)。与同期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病灶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在患者术后随访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射频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不能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别纳入综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放疗和化疗;综合组在放化疗的基础上加原发灶射频治疗.结果:60例患者进入研究.综合组KPS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组(62.07%,21.42%;P=0.02);原发灶局部复发率综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17.2%,42.9%;P=0.017);中位生存期综合组15个月,常规组14个月:1、2年生存率综合组稍高于常规组(78.65%,60.29%;39.84%,27.83%),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治疗可有效地降低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但无明显提高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加卡铂(NC)联合同期高剂量70 Gy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并初步观察其疗效。方法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同期放化疗。均采用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2 Gy/f,1 f/d,5 f/周,总剂量70 Gy,每例患者放疗计划均满足:双肺V20≤30%且V30≤20%。放疗第一天开始长春瑞滨联合卡铂(NC)方案化疗:NVB 25mg/m2,d1,d8,CBP,AUC=5 mg/ml.m2,d8,每28 d重复,同期化疗两周期,放疗结束后最多4周期。结果 37例患者成为研究对象。血液学毒性为86.5%(32/37),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18.9%(7/37),Ⅲ/Ⅳ级血小板减少为8.1%(3/37),无Ⅲ级及以上贫血发生。非血液学毒性:Ⅲ级放射性肺炎8.1%(3/37),Ⅲ级放射性食管炎13.5%(5/37),全组无Ⅳ/Ⅴ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全组完全缓解率(CR)为13.5%(5/37),部分缓解率(PR)64.9%(24/37),近期有效率为(CR+PR)78.4%(29/37)。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5.1%。结论在V20≤30%和V30≤22%的情况下,长春瑞滨加卡铂联合同期70 Gy的三维适型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耐受,有较好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总生存率,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不能手术的74例原发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 cm31个,3~5 cm 56个,〉5 cm 9个),在CT导向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8例患者共行134次射频消融治疗,除1例术中癫痫发作中断手术而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行CT复查,显示96个病灶体积中88个均进行性缩小,肿瘤内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总有效率为91.7%。1年随访有效率为88.0%,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5.5%。气胸发生率为7.9%。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对不同肿瘤采取科学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价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实践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对照研究,时间截至2014年11月。由两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 RevMan 5.2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共98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的6个月及1、2、3年总体生存率均优于单纯化(OR=5.57,95%CI:2.90~10.70)、(OR=2.01,95%CI:1.41~2.86)、(OR=2.48,95%CI:1.51~4.07)、(OR=2.29,95%CI:1.24~4.2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化疗相比,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R=2.09,95%CI:1.11~3.94),并且能提高患者的KPS评分(OR=3.25,95%CI:1.60~6.6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射频消融联合化疗在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上有明显优势,并且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与放化疗相比,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肺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化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近期疗效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是否可以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远期生存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于晚期NSCLC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射频消融术并进行化疗的IIIb期与IV期NSCLC患者77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只进行化疗未进行射频消融术的IIIb期与IV期NSCLC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目前的生存情况与死亡时间.运用R3.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urvival"程序包,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基线水平,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处理混杂偏倚,并使用协变量均值取代法绘制经过校对的生存曲线.结果 两组基线齐,实验组的1年生存率为70.74%,2年生存率为39.31%,中位生存期为22.1个月;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为54.54%,2年生存率为19.49%,中位生存期为18.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IIb期-IV期NSCLC患者,肺癌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70%以上为晚期患者.本文评价单药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观察29例老年晚期NSCLC,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记录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共观察3个月,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0.69%(6/29),其中CR 1例,PR 5例,SD 9例,PD14例.Ⅲ期与Ⅳ期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7).毒副反应主要为1-2级毒性反应,包括皮疹(37.93%)、腹泻(17.24%)和呕吐(6.9%).3例患者因严重毒性反应终止厄洛替尼治疗,其中1例患者口服21 d后出现典型肺纤维化.结论 单药厄洛替尼治疗老年NSCLC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患者耐受性尚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肿瘤的经验。方法:6例晚期肺肿瘤患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配合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例痰中带血、3例少量液气胸及胸痛、2例轻度呼吸困难及中度发热,经对症等处理均自愈;1例肺脓肿并败血症。术后1月CT评价消融效果:完全消融3例(50%),部分消融3例(50%),消融有效率100%。术后3月评价近期疗效,除1例术后3月9天死于并发症,其余5例中CR 2例(40%),PR 2例(40%),PD 1例(20%),近期总有效率80%。远期疗效还在进一步治疗及随访中。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肿瘤简单、安全、微创、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服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两周期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部分缓解率(PR)9.1%,疾病稳定率(SD)36.4%;常见的阿帕替尼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乏力36.4%,高血压27.3%,口腔黏膜炎 9.1%,且基本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并发症情况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术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诱因.结果 29例(共35个病灶)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术晚期肺癌患者3、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1%、25.7%.16例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疼痛5例(17.2%),发热5例(17.2%),咯血5例(17.2%),气胸5例(17.2%),皮下气肿3例(10.3%),感染3例(10.3%),纵隔气肿1例(3.4%),嗜睡1例(3.4%),窦性心动过缓1例(3.4%).皮下气肿发生在消融病灶靠近胸膜的患者.无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 对于多数晚期肺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