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I0012-I0013
<正>2014年7月8日,《BP能源统计年鉴》在中国北京发布,这已是BP第63年进行全球能源的年度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中国2013年的能源消费、生产、进口等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政府强力推进的节能减排政策在能源数据上有着很直观的显现。一、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大幅放缓2013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从7.0%降至4.7%,  相似文献   

2.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7):71-71
英石油年鉴称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 近日.英国石油油集团(BP)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2011年能源世界供应中断及需求增长为阿大主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2011年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中警告,鲜有迹象表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变革正在进行.而如果不及时改变方向,我们将被葬送在前进的道路上.报告提出,通向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大门正在关闭,而拖延行动是一笔错误的经济账:在2020年之前,电力行业少投资1美元就会造成2020年之后需要多投资4.3美元来补偿增加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挑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破局之法”。本文对全球、中国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未来5年,化石能源生产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长势头强劲;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储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资金、技术不足等发展阻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不断努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为共建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借鉴。为助力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议中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发挥中国影响力,全力开展可再生能源外交;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智慧,促进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伟利 《环境》2007,(7):54-55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分析报告.该报告称:目前,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产业投资日增.流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金从2005年的80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起伏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高涨,清洁能源所需原材料的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不平衡加剧,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博弈加剧,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及国际碳中和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及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应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努力重塑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大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安全体系;推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表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产值将达2.4万亿美元,成为继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该报告称,包括风电设备、保温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乙醇生产设备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2007年获得了9300亿美元的收益,已超过了全球制药行业收益的总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负责人基姆·卡斯滕森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和中欧清洁能源中心(EC2)于2011年2月24日在清华大学中意环境节能楼举行了“中国能源领域政策和措施及其国际比较研讨会”,与会议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和欧盟的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探讨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以及实现“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日趋复杂,能源安全愈加成为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无论是学科层面上世界能源地理与国家能源安全的科学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还是国家现实需求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与国际能源合作等问题,都亟待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一问一答”的访谈方式,展示主持人与九位学界或业界访谈嘉宾基于不同视角的问答内容。分别围绕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全球能源治理模式、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世界能源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不平等地理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未来能源地理学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内容发表观点。以期达成一定共识,从而更好地研讨世界能源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并积极应对世界能源的百年变局,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4):F0004-F0004
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海能源”)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4年1月16日,公司注册资本2.22亿元,总资产9.62亿元,公司股本22215万股(其中控股股东泰达控股持有8351万股,  相似文献   

11.
据了解,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设计分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未来:40年能源战略、未来20年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即未来5年能源发展。“现在目前我们是三个在一起做”吴吟说。他表示,从今年到2050年的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气候问题,由中央政府制定并实施的农村能源政策倡导农户使用多种清洁能源及技术。同时,商品能源逐步成为当下农户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举式”的能源政策是否造成甚至扩大不同能源、技术的需求差异,这一结果是否符合政策的初衷和目标?基于此,论文研究并分析2005—2014年农村能源政策以及收入水平对农户生活能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存在替代关系的能源、技术需求间的此消彼长;政策的溢出效应促进了部分商品能源需求;收入的提高对部分能源需求产生了正向作用。建议制定兼顾清洁能源以及商品能源的农村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实现政策的精准发力,同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能源的生产及利用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及环境都非常重要。更进一步来说,能源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例如:化工燃料的燃烧,造成全球气候转暖。在过去20年里,全球能源产量大约增长了50%。工业化国家消耗的商业性能源是发展中国家的3倍,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球环境,人类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全球的用能现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回眸2011年能源之事,可谓异彩纷呈,有喜有悲。  相似文献   

15.
全球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收集全球能源储量和流通状况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各地区能源消费量和各国人均能源水平,汇总了全球CO2排放总量及各大洲对全球CO2排放量的贡献率,到2100年,全球C矿量预计将从目前60亿t/a增加到360亿t/a,同时,旨出1996年中世界人口18.8%的北美、欧洲、日本、CO2排放31.6亿t(碳),占全球当年CO2排放总量的52.4%。  相似文献   

16.
池州市2000—2010年能源足迹动态测度与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足迹测度分析是揭示能源消费对区域环境压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能源足迹的碳吸收计量模型、能源足迹强度与生态压力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费数据,对2000—2010年池州能源足迹及生态压力与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2015年、2020年能源足迹进行了预测,并借鉴STIRPAT模型对能源足迹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池州人均能源足迹由2000年的0.1173ghm2(全球公顷,下同)上升至2010年的0.8993ghm2,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03年,人均能源足迹的供给大于需求,EPIEF<1,2004年开始人均能源足迹的需求已超过供给,供需状态严重失衡,EPIEF>1,2010年,EPIEF比值达2.4,能源足迹为森林对能源足迹承载力的2.41倍.煤炭足迹为能源足迹的主要贡献者,平均贡献率达90.21%.能源足迹强度整体呈倒"U"型趋势.人口规模、人均GDP、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能源足迹呈正相关关系,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5698、0.590、1.468、0.144.可为池州市政府动态了解能源消费对环境形成的压力,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而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微观尺度区域能源足迹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利用状况评估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并实施能源发展规划,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国家在制订能源发展规划之前,首先应当对我国的能源利用状况有明确的认识。针对与能源利用相关的问题,选取了“单位GDP能耗”、“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作为能源利用状况评估指标的初步方案,为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能源——21世纪的能源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铗 《环境》1995,(1):4-5
植物是古代人类的主要能源,通过燃烧植物取得热能,但热能转换效率差。由于近代社会发展和人类增殖的需求扩大,导致地球表面的绿色覆盖率大大缩减,于是发展了矿物燃料以取代柴薪,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工业革命。现今全球85%以上的电力是由煤、石油或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提供的,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推算,世界贮藏的石油只够用60-80年,天然气够用50年,煤够用150年,因此寻找新能源迫在眉睫,而目前世界人口激增,更促使能源供不应求。能源危机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甚至会导致国家政局不稳,金融动荡乃至爆发战争。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绿色能源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3月,英国政府公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提出了绿色能源基本战略,并试图通过创建基于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经济”,使英国处于“领导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能源转型是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能源转型挑战。本文利用能源发展指数(Energy Development Index,EDI)方法,从能源可获得性与可负担性两个维度衡量比较了中印能源发展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能源发展在总体上落后于中国,其主要差距表现在能源价格与能源结构两方面。其中,印度能源价格呈增长态势,2010—2014年年均增速达9.6%;而中国能源平均价格整体呈下降趋稳态势(除煤气价格外)。同时,印度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较高,是中国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的6.6倍(2017年)。研究指出,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是中印两国提升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和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两国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合作共同解决能源可持续转型问题,携手实现全球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