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提高光伏阵列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阻抗匹配(DIM)和两步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首先建立光伏状态空间方程,计算当前时刻光伏系统动态阻抗并预测下一时刻外部阻抗,然后定义成本函数构建两步模型预测控制器,预测开关管状态控制DC/DC电路内部阻抗接近外部阻抗,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快速和稳定地输出最大功率,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且大幅提高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结构复杂度与控制效果难以兼得的问题,文章从阻抗适配角度论证了最大功率传输理论应用于光伏系统控制的正确性,并提出一种具备快速自寻优能力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并与常见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相比较,文章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3.
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跟踪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最大点,实现光伏阵列和负载的匹配,常在系统中加入最大功率跟踪器。准确跟踪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点依赖于有效的搜索算法。分析了传统的扰动观察法和增量电导法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寻优算法。通过验证表明,这种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2017,(12)
通过对光伏水泵系统功率输出特点的分析,找到影响最大功率输出的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对光伏输出I-V曲线和P-U曲线分析,提出了一种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扰动观察法的优化算法和实现方法,解决了MPPT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震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针对光伏电池成本高、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基于电导增量法和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方法采用了非对称的输出隶属度函数和具有PID功能的变结构模糊控制,能快速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准确跟踪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且有效地减小了最大功率点处的输出波动。  相似文献   

6.
最大功率点跟踪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常用的跟踪方法都是根据电池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值来寻求最大功率点的.文章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温度及光强的直接检测法,用求极值的方法直接得出光伏电池最大输出功率点及相应负载与温度和光照强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并与一组硅电池片参数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导增量法无法搜索全局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的不足,文章将神经网络与电导增量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光伏并网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该算法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情况下,采集光伏阵列电压值和电流值,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并将此电压作为电导增量法参考电压,从而实现局部阴影下最大功率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与电导增量法相结合可以准确实现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针对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出现多峰值输出的情况,提出一种优化粒子群算法与模糊控制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利用优化粒子群算法在全局范围内寻找极值点及最大功率点;通过设置语言变量、定义模糊子集及模糊控制推理,进行跟踪调节和稳定控制,实现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输出。提高了搜寻精度,缩短了搜寻时间,避免了在最大功率点处的震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光伏系统中,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和负载变化等将会影响光伏系统的功率输出,因此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是光伏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在对比当前几种MPPT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扰动观察法得到了一种改变变换器开关频率占空比(D)来获得光伏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的方案。利用MATLAB对光伏系统进行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仿真,证明其是可行的。同时,在一个实际光伏应用系统中进行占空比微增(ΔD)法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2016,(12):1766-1771
最大功率点跟踪是目前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重点,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结合黄金分割点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首先利用黄金分割点算法得到最大功率的参考值,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预测出由输出功率构成的最优化性能指标函数,然后通过控制Boost变换器的开关管占空比,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结果来验证模型预测控制结合黄金分割点法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当阴影条件变化时,并联光伏组件的全局最大功率点(MPP)会随之改变.为了实现太阳能发电最大化,要求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始终能实时而准确地锁定住并联光伏组件的全局MPP.不同阴影条件下并联光伏组件会呈现不同的外特性特征,如多阶梯的电流电压特性以及多峰值的功率电压特性.基于此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并联光伏组件外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可能发生的失稳现象,提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传统控制策略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型,并分析其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了提高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变化的鲁棒性,考虑数字控制延时的影响,通过建立离散域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标准H控制模型,并设计加权函数,求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H控制器。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相比,理论分析与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数字H控制器可显著增强弱电网条件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A-CAES)与内燃机(ICE)和有机朗肯循环(ORC)深度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IES-ORC-CAES),通过改变ICE的部分负荷率、ORC的烟气占比、低温烟气温度、电制冷占比和电价低谷期的储电量,实现了系统能量根据用户负荷的动态调整。基于K-均值算法将典型年负荷聚类为典型日场景集,考虑分时电价,以经济性、环保性和能效性为目标,采用并行式的遗传算法对IES-ORC-CAES和参考系统展开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目标下,IES-ORC-CAES系统的年化运行成本、CO2排放量和一次能源消耗量分别比参考系统降低了10.43%、8.19%和1.80%。此外,通过协同调节ICE、ORC和AA-CAES的出力,IES-ORC-CAES系统中AA-CAES和ORC在典型日1分别承担了用户电负荷的12.26%和0.10%,对减小电网压力和增加系统供能灵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平抑光伏功率波动,提高光伏输出功率的稳定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模型预测控制(KF-MPC)的光储系统双调节反馈优化控制方法,即将卡尔曼滤波和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采用双调节反馈控制实现光储系统的优化控制。在卡尔曼滤波器中引入滤波调节因子,通过自适应调节卡尔曼滤波增益使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有效平抑光伏功率波动。在模型预测控制器中以储能出力最小、荷电状态最优以及光伏波动率最低为目标,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得到储能系统最优出力和最佳荷电状态。通过对某光储电站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可知,该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平抑光伏功率波动的同时还可有效延长储能系统使用寿命,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分布式发电,其输出是典型的不稳定,这些不稳定的输出对现有的电力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负面影响,需要控制在微网中的各个分布式电源的输出。设计了一种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结合功率流动的控制策略介绍了各部分的运行原理,对系统能流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电池的特性设计了充放电的控制策略。在PSCAD平台下对设计的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在不同能流模型下控制策略仿真分析,验证所提出储能方案的正确合理性,对功率平衡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屋顶分布式光伏作为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源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光伏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相辅相成逐渐成为主要产业.首先,从屋顶分布式光伏的扶持政策以及试点应用出发,然后根据当前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提出储能在适用于整县制屋顶光伏发展的核心技术:屋顶光伏和储能的场景生成和评价、屋...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will present the performances, the simulation responses and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photovoltaic (PV) refrigeration plant using latent storage. This approach uses a new storage strategy of stand alone PV plants which substitutes the battery storage with thermal, eutectic, latent or a hydraulic storage.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less battery storage systems at several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under load disturbances allow us to evaluate the PV system reliability and to compare its performances with classic battery storage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李琼  吴文宝  刘斌  刘君 《太阳能学报》2022,43(2):233-237
该文基于无人机光伏组件可见光图像采集,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光伏组件鸟粪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RCNN)对光伏组件边界进行框选,再利用迁移学习策略,构建光伏组件鸟粪缺陷检测模型,实现鸟粪智能检测.利用上述方法,实现光伏组件鸟粪覆盖检测准确率为96.75%.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引起储能系统功率流动方向的频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ADRC+MPC)的储能系统双向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其中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应用于电流内环,无需进行参数整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采用自抗扰控制策略的电压外环,通过在高频段降阶简化控制对象,达到降低自抗扰控制器复杂度的目的。仿真和样机实验显示当电感电流与输出电压参考值突变时,系统可分别在0.2与30 ms内迅速调整到给定值;当负载与电源电压突变时,系统能在20 ms内恢复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控制方法优于PI+MPC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和波动幅度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光伏/相变材料冷却系统(PV/PCM)为研究对象,数值研究翅片间距、厚度及外翅片长度对PCM换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降低和外翅片长度增加可强化光伏组件冷却,提升电池发电性能,但翅片厚度对PCM换热性能影响较小。此外,选取无外翅片(方案1)和有外翅片(方案2,间距7.3 mm、厚度2 mm和长度25 mm)做对比研究,相对于方案1,方案2融化时间延长34.6%,电效率下降速度减缓68%且180 min时电池温度降低约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