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弱视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3例弱视儿童作为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对弱视认知程度、依从性及患儿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家长对弱视认知程度、依从性及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弱视儿童与家长对弱视的认知程度,提高复诊与训练依从性明,从而有利于弱视儿童的视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及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120眼)和对照组80例(106眼),对照组患儿及家长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患儿及家长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 〈 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弱视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弱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ZH综合弱视治疗机在治疗儿童弱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首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按弱视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选择一般疗法治疗,观察组选择一般疗法同时用YZH综合弱视治疗机进行弱视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疗效,对照组33只眼总有效率66.67%,无效率为33.33%;观察组38只眼总有效率97.37%,无效率为2.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36,P〈0.05)。结论YZH综合弱视治疗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弱视,完善治疗前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取得患儿的积极合作,家长的关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能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对儿童弱视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童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我院视光学科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儿童治疗及护理,而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弱视儿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弱视儿童的治疗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能更有效提高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弱视儿童的社区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娣 《家庭护士》2007,5(7):84-85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类患儿弱视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62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及家庭治疗法,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及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3%,对照组总有效率8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弱视儿童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远视性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参照患儿及家长的意见,将70例远视性弱视患儿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健眼遮盖法(双眼弱视两眼交替遮盖)和精细作业训练;对观察组患儿行集结成班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在家中由家长督促遮眼及精细作业训练。结果两组单眼及双眼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低度及中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重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显效率:观察组89.5%,对照组62.0%。结论集结成班式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类患儿弱视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62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及家庭治疗法,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及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3%,对照组总有效率8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弱视儿童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58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弱视传统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传统综合疗法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弱视传统综合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弱视患儿160例共计226患眼,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儿共计120患眼,对照组患儿共计106患眼。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给予口头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两组患儿的戴镜治疗依从性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遮盖、训练、用眼习惯及治疗认知方面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监督检查、按要求复查、学习及治疗认知方面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度,从而促使患儿获取良好的视力,显著改善弱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赏识教育在弱视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95只眼,对照组75例88只眼。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将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授给患儿家长,并指导家长将其运用到弱视患儿治疗的各个环节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赏识教育能增强弱视患儿的自信心,提高弱视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意见,将12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遮盖法、弱视综合仪训练、家庭精细作业等治疗,观察组除了上述的治疗外,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心理行为疗法中正强化疗法与兴趣激励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6在开封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172例(287眼)。患者及家长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141眼);心理干预组85例(146眼)。②对照组采用眼科常用的综合疗法(戴镜+遮盖+红光闪烁及精细作业训练,1次/d,15min/次);心理干预组在常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治疗中的正强化疗法及兴趣激励,及时奖赏孩子不同分级的奖品或出游活动,激发弱视儿童的内在合作动机以提高其顺应性。③观察两组患儿视力变化,每3个月复查、验光1次,进行疗效比较。无效为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有效为视力增长0.2或0.2以上;显著有效为视力提高达≥0.9。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弱视患儿172例(287眼)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有效率:两组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增高。干预3个月时,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相近(46.1%,49.3%,P>0.05);但干预6和9及12个月时心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1.3%,78.8%,83.5%;55.3%,59.6%,64.5%,χ2=7.83,12.43,13.56,P<0.01)。结论: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心理行为治疗法中的正强化方法与儿童兴趣激励结合起来,可更有效提高对弱视患儿视力水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86例(278眼)弱视患儿进行戴镜、遮盖治疗、弱视训练及精细目力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186例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最好,有效率为95.2%,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93.6%,与中度弱视(72.4%)和重度弱视(40.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弱视儿童的治疗年龄、注视性质和依从性对弱视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满意,其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年龄、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36-738
探讨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遮盖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根据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制定的弱视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视力,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学,患儿依从性高,视力提升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大大缩短戴镜时间,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氦氖激光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以提高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常规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进行客观检影法检查并配镜后进行弱视治疗.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氦氖激光配合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不同程度弱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60.9%.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氦氖激光治疗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的红光闪烁,治疗法加精细目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视顿视功能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儿均经眼科专业医师检查,散瞳检影,确诊为弱视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一般疗法,观察组用一般疗法同时采用维视顿视功能系统进行弱视治疗。结果2组都取得了一定疗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81例145只眼的总有效率为67.6%,无效32.4%;观察组85例148只眼的总有效率97%,无效3%。结论维视顿视功能治疗系统综合数种主要的主动治疗手段,利用计算机完成各训练项目,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操作更简便,趣味性更强,疗效更确切,更易被广大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弱视的机理。方法:采用平行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弱视儿童分为治疗组28例(43眼)和对照组26例(44眼)。对照组采用验光戴镜 左旋多巴常规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制弱视明目胶囊,3粒/次,1d2次,疗程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动态变化、视力频数分布,测定视网膜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结果:①2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和停药后12个月治疗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②2组视网膜第一环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以治疗组升高幅度更明显,本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基本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弱视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药改善儿童弱视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03-1504
研究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选取治疗的弱视患儿80例患儿(120眼),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60眼)/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水平。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弱视患儿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的效果确切,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被确诊为弱视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98例176眼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专业调查问卷回访所选病例,以研究儿童的年龄、家长因素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依从性对儿童弱视治疗的作用。结果不同的年龄儿童的依从性有差异性(P<005),家长的对儿童的监督支持和鼓励的频率可引起儿童弱视治疗依从性明显的差异性(P<005),依从性好的儿童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儿童(P<005)。家长的监督与支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弱视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良好地儿童依从性可以弱提高弱视的治愈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指导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视顿视功能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儿均经眼科专业医师检查,散瞳检影,确诊为弱视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一般疗法,观察组用一般疗法同时采用维视顿视功能系统进行弱视治疗.结果 2组都取得了一定疗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81例145只眼的总有效率为67.6%,无效32.4%;观察组85例148只眼的总有效率97%,无效3%.结论 维视顿视功能治疗系统综合数种主要的主动治疗手段,利用计算机完成各训练项目,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操作更简便,趣味性更强,疗效更确切,更易被广大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