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外科事业的开拓者黄家驷教授十分重视外科的实验研究 ,他认为 :“实验外科对外科的发展极其重要 ,它是打开外科禁区的一把钥匙”。就是靠这样一把金钥匙 ,心脏外科工作者为世人打开了心脏外科禁区的大门。在新的世纪里 ,为了更快地发展我国心脏外科事业 ,进一步缩小其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 ,我们务必更加重视心脏外科的实验研究。掌握国外心脏外科实验研究的动向 ,是确定我国心脏外科实验研究方向、提高我国心脏外科实验研究水平的关键。1.心肌保护 :这是心脏外科至关重要而又长研不衰的课题。高钾冷晶体停搏液从实验进入临床以来 ,以能…  相似文献   

2.
微创心脏外科及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必然引起创伤,理想的外科手术应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治疗效果[1]。心脏外科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以趋于成熟,诸多手术技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几乎完美状态[2]。如何在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降低患者外科创伤成为心脏外科领域致力解决的新问题,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微创心脏外科是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新技术,中国[3]及世界从事心外科医生正在努力研究开发和掌握这一技术,其中包括麻醉及监测新技术[3-5]。 一、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无血外科是一个精深、系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在外科手术中避免同种异体血输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能减少血源紧张的局面。无血心脏外科是指心脏外科手术中避免同种异体血输入,改善患者预后的心脏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多年来,许多心脏外科医生采用血液处理和保护技术实施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同种异体血的输注。多数医学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血心脏外科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预后。本文阐述了无血外科的基本理论及其系统的方法,并且对无血外科技术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我国目前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创心脏外科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心脏外科(m in im ally invasive card iac surg-ery)是最近10年来在心脏外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技术。它不同于50余年来经典的心脏外科,正中开胸、纵劈胸骨进行心外或采用体外循环的心内直视手术,而是采用小切口并借用各种特殊的手术工具进行某些心脏手术。最早也是最多使用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之后有利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使微创心脏外科也能满足某些心内直视手术,如心脏瓣膜外科、升主动脉外科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要求。医学工业为微创心脏外科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专业领域。从暴露心脏采…  相似文献   

5.
心脏外科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发展快、潜力大,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实验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和延伸.重视心脏外科的实验研究,将推动有潜力的基础实验研究成果向外科临床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不仅中国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正在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变革,欧美发达国家也因为各种原因正在变革他们已经实施几十年的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尤其是在心脏外科的专科培养领域[1]。我国既往心脏外科人才培养存在着过于偏重专科而忽视外科基础的弊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矫正这一缺陷。但目前北京地区试行的心脏外科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基本沿袭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医学领域,不开胸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主流,达芬奇手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耳鼻喉外科、甲状腺外科、口腔科、头颈外科等领域,并几乎涵盖了以上学科的所有基本手术~([1]),并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心脏外科,二尖瓣修补/置  相似文献   

8.
<正>外科微创化是当前外科发展的趋势,而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surgery,VAS)开创了外科微创化的新纪元。上世纪90年代胸腔镜开始应用于心脏外科,随着腔镜器械与设备的发展,胸腔镜技术深刻影响着心脏外科医生的观念与术式选择,并逐步被  相似文献   

9.
我国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比例高达70%[1].近年来外科房颤治疗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射频、激光、微波、冷冻等多种消融能量技术,大大简化了心脏外科术中房颤消融的步骤,业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2].但是在房颤外科治疗中极少和电生理标测技术相结合,我们总结心脏外科术中同期使用Ensite3000系统标测辅助进行房颤外科消融治疗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病人对减少手术创伤、快速康复需求,"微创化手术"在外科学的发展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与其他外科专业比较,心脏外科由于涉及到较为复杂的体外循环系统,心脏外科手术"微创化"进程相对滞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微创外科才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于1997年成立了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迅速发展,21世纪迎来了心脏外科医疗模式的重大变革.介入和微创技术已成为部分先天性分流性心脏病、冠心病和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治疗中的优选方法,给传统心脏外科带来了挑战,而终末期心衰及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胎儿心脏外科也在悄悄起步,成为近代心血管外科发展前沿的热点话题.现就21世纪心脏外科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联合主办,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外科技术研讨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将于2011年12月9~11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研讨会将主要探讨胸腔镜辅助心脏外科及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技术、手术适应证、学习曲线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胸腔镜心脏外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术器械进行演讲和手术演示。"  相似文献   

13.
微创是心脏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人心脏手术是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方向之一,它通过胸壁数个微小切口、高清立体成像系统和7个维度的机械手臂,能灵活地在胸腔内实施心表或心腔内各种复杂操作。其中,机器人二尖瓣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逐步发展,并在多个大中心取得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尚缺乏长期随访结果。其他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式也在不同探索阶段。未来机器人心脏手术技术的革新,必将继续降低手术创伤、增加操作的简便稳定性,推动其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Xiao MD  Mao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15-1516
在1944年Blalock等首次在心脏病患儿身上行分流手术,此前心血管系统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区。而现在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例心脏外科手术,其中70%以上是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冠心病外科经历的坎坷与辉煌,也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十次心脏外科专题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6):333-335
全国第十次心脏外科专题研讨会纪要由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十次心脏外科专题研讨会于1994年8月11日至14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胸部大血管和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心...  相似文献   

16.
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是冠心病治疗的学科发展方向,规范的围术期管理路径和手术技术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外科学系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承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微创冠状动脉外科学习班"将于2011年5月29日~6月1日举办。届时,将邀请心脏外科专家进行授课,主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技巧、微创手术策略和进展,以离体、在体动物模型进行冠脉吻合训练为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科学的许多领域都获得了新进展,尤以胸腔心脏外科最多。作者择述了下列几方面的革新技术进展并对当前的治疗方法加以评价。收缩能药物在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心脏功能降低,需  相似文献   

18.
心脏外科学是医学领域里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虽早在1896年,Rehn就开始了人类心脏上的缝合操作,但直到1953年Gibbon夫妇等研究体外循环机,探索体外循环技术,才真正打开心脏外科禁区之门,揭开现代心脏外科学发展的序幕,使各种心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胸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Surger),AATS)第93届年会于2013年5月4~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市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涵盖成人心脏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普通胸外科等专业会议以及部分住院医生培训课程,200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的焦点集中在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的应用领域,这也是当代外科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就本次大会心血管外科部分的热点问题做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20.
稿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胸部及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胸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呼吸系统介入和心脏介入及血管介入的医疗、健康护理、教学及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一般医药卫生人员。CN:51-1492/R;ISSN:1007-4848。月刊,每月10日出版。本刊宗旨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出版方针,反映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研究动态,促进学术交流和胸心血管外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