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汾河灌区灌溉面积99.7kha,约占山西省水浇地面积的1/10,是全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3.5亿m ̄3,每公顷用水量3000m ̄3,有效利用率不足40%,在灌区的中下游每年最多只能普浇一水,属灌溉水量严重不足的灌区。目前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可开采量的1/4,年潜水蒸发量约1.67亿m ̄3。汛期降雨量占总量的70%,洪水外泄量多达4.85亿m ̄3。在这种春旱秋涝、盐碱严重的不良环境下,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要改变这种面貌,发展高效农业,只有大力发展井灌,建成河井双灌的灌溉管理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夺取潜水蒸发量,实现引洪回灌,弥补枯水季节地表水的严重不足,有效地综合治理旱涝碱,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麦茬葱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移栽后缓苗期灌水定额12.9m^3/亩,灌水次数1次;葱白形成期灌水定额77m^3/亩,灌水次数5次,全生育期灌水定额89.9m^3/亩,麦茬葱优良品种为彰邱葱,最佳育苗时间为4月1 ̄3日,最佳移栽时间为7月5 ̄10日,大垅深栽,亩保苗1 ̄1.25万株。  相似文献   

3.
朔州市桑干河灌区是清洪水两用灌区,原渠道设计洪水流量为50m3/s。文中初步探索了本灌区的引洪流量确定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引洪流量大小与工程规模投资的相关关系,以及引用洪水的作用与灌溉效益。得出在满足渠道水力要素要求的前提下,洪水流量一般取偏小值较为适宜,本灌区引洪流量由原50m3/s降为25m3/s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3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是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73%,90年代全国农业受旱面积为0.27亿hm^2,是50提代的2.35倍,全国灌区年缺水300亿m^3,因此,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20多年来,我国在喷灌,滴灌、“管灌”及渠道防渗和非工程节水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涡管排沙是一种较好的防淤减淤的排沙装置,其结构简单,布置简便,耗水少,排沙效率高。经原型试验观测,在渠道流量为0.45~1.9m ̄3/s、输沙率为0.11~2.04kg/s和涡管流量为0.04~0.08m ̄3/s、输沙率为0.11~1.77kg/s的情况下,其耗水比为4.4%~11.1%,其排沙比为54.8%~92.2%。即可用7%的水排除75%以上的泥沙。排沙比还随悬浮指标的增大而提高,当悬浮比小于1.0时,排沙比仅为50%左右;当悬浮比大于1.0时,排沙比达到80%左右。即是说,在渠道上游,适当减小流速,使悬浮比增大,排沙比可提高。  相似文献   

6.
1987年在U型防渗渠道的基础上,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已发展管灌工程930处,铺设管道1150km,灌溉面积19.5万亩,占全县井灌面积的59%。管网布设是每个出水口控制面积不大于10亩,亩均管长不小于5m,每亩划畦4~6块以上,亩次用水量应小于50m ̄3、单管长800~1000m、单井出水量在20~30t/h时,管径采用φ90,30~50t/h时,管径采用φ110,单根管长以800~1000m为宜。在运行中要注意防护水锤和铁件的生锈。管灌与U型防渗渠灌溉相比,每km输水工程减少占地小约2.5亩;输水时间缩短20min;灌水周期缩1/2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25%~30%。全县井灌区可全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水稻控灌技术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夏引黄自流灌区示范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节水高产效果。结果表明,1961.1hm^2的控灌水稻的产量比常灌水稻增产519kg/hm^2,增产幅度为5.3%;灌水次数平均减少16次,灌溉定额平均减少7057.5m^3/hm^2,节水38.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5.3%;稻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0.21%,整精米率提高了1.59%,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了1.12%和0.29%。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第一大灌区,灌溉受益面积150万亩,灌区多年农业平均渠首供水量3.1亿m3,平均每亩供水量206m3,约合灌水次数1.6次,明显属于低水平灌溉,水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开源节流,进行节水型农业灌溉已成为灌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1988—1991年建立了孟封、大象、宁团三个管灌节水试验区,投入资金251.73万元,安装固定管道193.47km,控制面积31380亩。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管灌工程从经济上进行评价:亩均净效益24.66元,亩均节水35.5m3,亩次节能8.09kWh,效益费用比3.12,经济内部回收率0.33,投资回收年限5.69年。汾河灌区管灌节水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适用于灌区的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灌溉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家寨水库冲滩造槽排沙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寨水库投入运行34年,泥沙淤积严重,淤积总量达52.9万m ̄3,占总库容99万m ̄3的53.4%,坝前淤积面仅比溢洪道底坎低0.1m,排沙泄洪洞前泥沙淤积厚度8.5m,库区淤积滩面纵比降2.1‰,据历次实测的库容曲线对比;泥沙淤积死库容占98.8%,淤损兴利库容33.1%,减少22.2%的防洪库容,水库基本丧失了兴利库容的调节能力,减少灌溉面积2300余亩。1978年前采用“蓄洪排清”运用方式,1979~1993年改用“空库渡汛”方式均不能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速度。现选用水力挖塘机组辅助式的高渠拉沙方法,效果较佳。10天排沙4.93万m ̄3,死库容复活9.3%,淤滩造地50余亩,出库泥沙利用60%以上,单机日排沙1020m ̄3,排沙耗水率1.76,排1m ̄3沙耗资0.25元,比基流冲刷排沙相比,日排沙量高2倍,排沙耗水只占1/11,耗资为1/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汾河二坝灌区作物生长缺水现状和二坝水文站以上可利用的洪水资源进行了统计。认为二坝以上每年来洪是解决灌区农作物受旱的水源之一。调查分析了灌区历年来的引洪量、引洪特点、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引洪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它工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三坝灌区,地处汾河灌区最下游,是一个缺水灌区,水源靠区间来水及地下水,但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影响其开发利用,研究咸水灌溉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问题。咸水灌溉,在增加土壤水分的同时,增加了土壤盐分,既有利于作物生长,盐分多了又对作物产生危害。经试验,四种作物的耐盐能力:棉花>高粱>冬小麦>春玉米>绿豆。比较各生育阶段的耐盐能力:中后期>前期。前期即拔节前,浇咸水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即抽穗以后,浇咸水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浇咸水土壤含盐量不超过作物耐盐度临界值。浇咸水应掌握不旱不浇,不宜早浇,即使天旱也宜迟浇(拔节以后)、少浇(灌水1~2次,灌水量40~50m ̄3/亩)。上述各种作物在大定额河水春灌的基础上,按各阶段土壤全盐量、土壤含水率、土壤相对溶液浓度控制指标,适当浇1~2次咸水,对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与棉花(蔬菜)套种的沟灌模式。该模式下灌水技术要素优化组合为:沟宽0.5 ̄1.0m,沟长70m,单宽流量3.4L/(s·m),灌水定额466.5m^3/hm^2,灌水历时16min。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污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秉信 《山西水利科技》1996,(A12):92-95,103
太原市污水灌溉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污灌效益非常显著,但存在问题也不少。至1995年污灌面这39.45万亩,占到太原市部灌溉面积83.4万亩的47.3%。全市年污废水排放量为2.0556亿m^3,而实际年处理达标的仅为0.3200亿m^3,年当量为0.9585亿m^3,绝大部分污灌水是直接提引超标污水。从污灌水质上看,水中各咱污染物铁、镉、六价铬、汞、挥发性酚、全盐量等均有超标现象,污灌区的封及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汶河流域目前已建的大中小型水库共706座,总库容14.9亿m^3。通过对水库工程实际拦蓄洪量、不同典型设计暴雨情况下水库工程拦蓄洪量、不同时期暴雨洪水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水库工程对汶河的中常洪水有一定影响,对大洪水影响不明显。对10~50年一遇洪水,水库地设计年最大5日洪量的影响量为1.0亿m^3,对设计年最大12日洪量的影响量为1.5亿m^3;对50年一遇及其以上洪水,水库工程对设计年最  相似文献   

15.
徐福 《北京水务》1999,(2):13-14
1对顺义区严重缺水的认识1978年开始的水资源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顺义区随着年份的不同变化,多年平均域产可用水31亿m3,其中地下水26亿m3,地表水05亿m3。偏枯年份域产可用水资源26亿m3,其中,地下水21亿m3,地表水05亿m3。...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多平均降水量645.7mm,地表水资源量0.081亿m62,地下水资源量0.134m^3,扣除重复量后,水资源总量为0.186亿m63。全市1994年供水5.066亿m^3,其中市区2.895亿m^3,郊区2.17亿m^3。目前需解决的问题有:1.供水保证率不高;2.缺水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3.水质较差影响身体健康;4.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17.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龙区间水保措施保存面积;水保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采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两种方法平行研究,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在计算淤地坝拦泥量的基础上,将淤地坝分为淤平坝地和正在拦洪时期坝地两部分,分别计算其减洪量,并计算了淤地坝减蚀量;水库、灌溉减水减沙量的计算分为减洪水与减常水、减洪沙与减常沙两部分。此外,还考虑了河龙区间工业、生活用水和人类活动增洪增沙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增洪增沙计算,绝大多数支流采用的是实际典型调查值,增洪增沙指标比较可靠。“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70 年代河龙区间21 条有控支流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年均减洪4 .177 ~4 .258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720~1 .775 亿t ;80 年代年均减洪4 .148 ~4 .292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644 ~1 .645 亿t;90 年代年均减洪4 .805 ~5 .380 亿m 3 ,年均减洪沙2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区是陕西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灌区灌溉设计面积291.6万亩,有效面积283万亩。1994和1995两年的持续干旱,宝鸡峡灌区河源来水缺乏,严重影响了灌区农业的发展。据统计,1994年灌区缺水5.48亿立方米,粮食总产12.45亿公斤,较1993年的15.04亿公斤减产17%。1995年灌区缺水6.45亿立方米,灌区56万亩秋粮作物未能播种。较1993年减产30%。沉痛教训使灌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宝鸡峡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大型灌区,在现有的水利设施条件下,要保证灌区农业的全面丰收,在抓好开源和节水灌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山区半山区农田灌溉中,引小河流自流灌溉的较多,笔者在1994年设计了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夹吉河灌区,该灌区耕地多集中在夹吉河两侧,宽度在0.5~2公里之间,设计灌溉面积 5 000亩,最大引水流量 0.6 m3/s,河流比降在 1/50~1/250,耕地坡度也多在此变化。渠道选线因受山坡、地形、公路及下级渠道的限制,沿公路布置,渠道比降较大,平均在1/50左右,如按渠道比降在(1/10~1/3)建陡坡,大于1/3建跌水的设计原则,消能建筑物数量相当多,且该灌区消能建筑物一般需考虑冻害因素,基础较深,所以工程造价高,如要跌水、陡坡等消能建筑物全部配套,引水灌溉得不偿失,将失去旱改水的机会,1989年乡政府曾动员村民建坝开渠改了 1000亩左右水田:因渠系建筑不配套,加之坡水入渠,渠道被冲的乱七八遭,维修费用逐年增加,水田面积越来越少,笔者在设计该灌区时采取防渗衬砌同消能相结合的办法,即利用硷允许抗冲流速比土渠抗冲流速大,糙率比土渠的糙率小的特点,在渠道比降大于 1/50的渠段直接用硷板衬砌,衬砌段尾部多与倒吸虹或渡槽连接(比降大段底处多是坡水沟)尾部不设消力池利用倒吸虹进出口做竖井消能或渡槽出口连接段做消能段...  相似文献   

20.
灌区节水灌溉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汾河灌区是全省最大的灌区,通过试验、实践证明,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即河井双灌,可使渠道引水量由350 ̄400m^3/亩,下降到200m^3/亩左右,粮食亩产由200kg左右提高到500kg左右,并且旱涝碱可得到综合治理,同时,摸索聘条节水灌溉经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