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小油菜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白菜型油菜北方小油菜冬,春不同生态型3个品种的染色体型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皆为2n=20,相对长度最短为6.74%(门源油菜)最长为15.77%(关中油菜)。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0=12m+6sm+25t(2SAT),3个品种冬,春生态型间的染色体臂比总数,着丝粒指数,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及染色体组长度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波里马不育胞质向南方白菜型油菜转育及育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三种白菜型细胞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菜型油菜中发现能安全恢复育性  相似文献   

3.
以保存于油料作物中期库中的1 962份白菜型油菜种质为基础材料,按照地理位置、表型性状分组并按比例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4份地方品种,对其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山西省的冬油菜生育日数较长,来源于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的春油菜生育期较短;来源于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株高较高;来源于云南、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全株角果数较多;来源于西藏的材料千粒重较大。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我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09,高于国外材料(1.250);就不同生态类型而言,半冬型油菜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春油菜,冬油菜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204时,244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质划分为四簇,每簇包含的种质数分别为117、38、34和55;簇I以半冬型油菜为主,簇II、III以春油菜为主,簇IV以冬油菜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菜型油菜分为春油菜、半冬型油菜与冬油菜三个明显的基因库,其结论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淹试验。通过调查幼苗期湿害/渍害、半淹、全淹三种处理下的死苗率,发现全淹(没顶淹水)6d、排水后7d的相对死苗率可作为幼苗耐淹性鉴定指标。具体过程如下:选取饱满种子,置于铺有1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25℃处理36h,取正常发芽的种子均匀移栽到塑料杯里的潮湿土壤中,培养条件为光照10h 25℃、黑暗14h 20℃,生长36h;待幼苗子叶平展时,每杯留苗20株全淹6d,排水后7d调查死苗率。用此方法对50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淹性鉴定,获得3个较耐淹材料和5个淹水敏感材料。与已知耐湿系数的材料相比,它们的耐淹特性在形态和生理上均得到验证,表明本文方法可行,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露地越冬葡萄春季抽条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冬春寒冷、干旱,在葡萄生产中通常采用埋土越冬以预防冻害和抽条,但一些抗寒性强的品种如北醇、北红、贝达等可以露地越冬.近些年来,国内外先后培育引进了一大批抗寒性在-25℃左右、甚至能抵御更低低温的品种[1],同时由于观光果园的发展,各地纷纷兴建葡萄长廊,迫切需要能够不下架越冬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山西产地来源的冬性大麦品种作为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山西冬性大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山西冬性大麦品种与清香型白酒制曲大麦品种的理化指标、培曲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出房大曲、投产大曲的质量,研究其制曲性能。结果表明:该山西冬性大麦品种淀粉含量为58.12%,蛋白质含量为15%,3 d发芽率为96%,5 d发芽率为99%,水敏感性为3.00%,属于淀粉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水敏感性较低的大麦品种;二者在培曲过程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无显著性差异,在培曲过程中,山西冬性大麦品种曲温稍高于清香型白酒现用品种大麦,酸度、糖化力与液化力稍低于清香型白酒现用品种大麦,可能与其理化特性有关;山西冬性大麦品种出房大曲上霉均匀,有典型的曲香味,优质曲率为83%,水分为21.2%±0.8%,酸度为0.9 mmol/10 g±0.1 mmol/10 g,糖化力为1356.97 mg葡萄糖/g·h±125.2 mg葡萄糖/g·h,液化力为2.67 g淀粉/g·h±1.01 g淀粉/g·h,达到清香型白酒出房大曲的质量要求;山西冬性大麦品种投产大曲水分为12.2%±0.6%,酸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低温冻害对我国黄淮油菜产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为材料,于2009-2012年间进行3年覆盖处理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覆盖物及覆盖时期对各小区不同土层的温度、冻害程度、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冻害指数,显著提高油菜越冬存活率。覆盖稻草的两个处理冻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覆盖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55%~58.28%,且以冬前对油菜进行覆盖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单株有效结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提高,各覆盖处理单株有效结角数比对照增加4.48%~20.39%,千粒重比对照增加29.97%~41.11%。因此认为,黄淮油菜产区稻草覆盖和培土壅根均能保温、防寒,有利于油菜增产,相关措施宜在冬前进行。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蔬菜苗期经常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灰霉病、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等六大病害、严重时造成大量死苗、甚至毁种、延误农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冰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架式、夏季修剪、适宜负载量、冬剪、越冬防寒等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株行距为0.5m×3m的小棚架产量和固酸比较高;夏季修剪果穗以上留10片叶摘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0月16日采收,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2.86%,总酸1.01%。株产3.5kg,适宜的叶果比和枝果比为11.2:1和1:1.3;冬季修剪,结果母枝适宜剪留长度为单茅或双茅;覆土越冬防寒深度15cm和盖膜+覆土10cm适于冰酒葡萄越冬防寒。  相似文献   

10.
泸州酒曲害虫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酒曲害虫种群均存在明显的越冬现象.越冬的主要场所为曲库,冬后残留虫为次年发生的重要虫源.酒曲害虫的重要种群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对频振式灭虫灯趋性最强及午后从曲库飞出的库外空中群集飞翔性.  相似文献   

11.
冰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主要栽培措施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冰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架式、夏季修剪、适宜负载量、冬剪、越冬防寒等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株行距为0.5m×3m的小棚架产量和固酸比较高;夏季修剪果穗以上留10片叶摘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0月16日采收,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2.86%,总酸1.01%。株产3.5kg,适宜的叶果比和枝果比为11.2:1和1:1.3;冬季修剪,结果母枝适宜剪留长度为单芽或双芽;覆土越冬防寒深度15cm和盖膜+覆土10cm适于冰酒葡萄越冬防寒。  相似文献   

12.
5月2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了“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国家863重点项目。该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介绍,此项应用研究课题中,将围绕育种材料、品种和制种技术等三方面展开,长远目标是20年内使油菜产量或产油量增长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受体及当地常规品种在春油菜区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与受体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油菜品种硼素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尹经章 《中国油料》1996,18(1):31-33
在水培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油菜品种的硼素营养特性,在高硼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含硼量为新油杂7号〉伊犁野油菜〉泽荣83,在低硼条件下为伊犁野油菜〉泽荣83〉新油杂7号,施硼明显增加各油菜品种的单株结角数和每角粒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其中,新油杂7号增产潜力最大,泽荣83与伊犁野油菜次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四个油菜品种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各部位损失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油菜品种机械收获损失主要发生在脱粒和清选过程中,占总损失量的80%左右;抗裂角性强的油菜品种可减少自然脱落和割台的损失,但增加了脱粒过程的损失;高产品种虽然机械化收获的损失量最高,但总收获损失率却最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茎秆菌丝接种法对四川省33个主栽油菜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菌核病抗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以川油21为耐病对照品种,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病、感病两个类型,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和高感六个等级。结果显示:四川省种植的油菜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仅27.27%的品种抗(耐)菌核病;35.37%品种表现为低感菌核病,高感、低抗、中感的品种分别占22.23%、20.20%和15.13%。品种的菌核病抗性稳定性受油菜花期环境和基因型影响显著,仅科源油9号和蓉油12号表现出稳定的耐菌核病特性;11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丧失,20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影响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有翅蚜的第一次迁飞期的长短、早晚和有翅蚜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一烟草品种移栽越早,大田发病越重;不同烟草品种间存在不同的耐病性;越冬蚜量和越冬毒源似乎不是影响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因素;有翅蚜的第二次迁飞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相关性不大。文中还分析了影响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其它因素,如气象因素、栽培条件、烟草生长阶段抗病性、烟蚜的越冬寄主或中间寄主、烟蚜的天敌因素对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阐述毕节市油菜产业的开发情况,并研究菜籽扩种的发展潜力。指出受天气条件影响、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不足和栽培经济效益较低等情况,并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强培养以新兴农民为主要经营主体的力量,或引导和扶植生产技术能力较强的炼油公司,加大对油菜机械耕作分厢撒播和化简生产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对中央扶持油菜栽培补助资金落实兑现的力度,加强对适宜良种品种的选择力度等意见,为进一步开发毕节市油菜资源提出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传承传统绿色蔬菜的加工方法,介绍了绍兴万年青和脱水油冬儿菜的加工方法。绍兴万年青是将油菜的菜蕻经烫漂、去水和烘焙制得。脱水油冬儿菜是将油冬儿菜切梗分叶后,将菜叶经烫漂、摊蘼和烘干制得。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油2号,宁杂1号等中晚熟杂交油菜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栽培技术是本地区超高产的有效技术途径。科前群体和个体主要形态指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增加角果数的潜力最大,是冬发冬壮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