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烧冲复合伤早期肺组织ET-1及ETAR转录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A型受体(ETA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烧冲复合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及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ET-1、ETR及TNFα的转录表达变化、相互关系及与组织细胞损伤的关系。结果:伤后早期肺组织TNFα及ET-1的mRNA转录及其产生分泌均显著增加,血浆一氧化氮(NO)也有所增加,肺组织中的内皮素A型受体(ETAR)mRNA升高,但ETR却“下调”,各项指标变化均以烧冲复合伤组为显著,并与肺组织病理变化相关。结论:ET-1及其受体ETAR等在烧冲复合伤后肺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通痹灵(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滑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采用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检测脂多糖(LPS)诱导关节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IL-1、TNF-α的活性和PGE2的含量。结果:AA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IL-1、TNF-α的活性和PGE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通痹灵可使AA大鼠滑膜细胞异常升高的IL-1、TNF-α和PGE2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5);甲氨喋呤(MTX)也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了滑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5);消炎痛对PGE2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1),但进一步上调了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IL-1、TNF-α的功能(与正常组比P<0.01)。结论:IL-1、TNF-α和PGE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痹灵对R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过度分泌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T-B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嗜酸粒细胞(EO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gE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人类组织相关抗原(HLA-DR)百分率表达与气道高反应(AHR)的关系。方法: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口服强的松20mg/d,疗程一周,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并检测外周血EOS、SIL-2R、IgE、CD3、CD4、CD8和HLA-DR百分率。结果:EOS、SIL-2R、IgE水平及CD4、HLA-DR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而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PEF,FEV1明显好转(P<0.01)。结论:EOS、SIL-2R、IgE和CD4、HLA-DR百分率表达增强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烧冲复合伤早期肝组织ET—1及ETR转录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后早期肝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ETR)及肿瘤二死因子(TNF-α)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原位发校和斑点杂交等核酸分子生物学技术,观测大鼠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后肝组织ET-1、ET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转录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致伤后早期肝组织TNF-α及ET-1的mRNA转录及合成均显著增加,TNF-α的峰时早ET-1,虽内皮互A型受体(ETA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肺动脉高压(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线(15只)和低氧组(15只),常压缺氧(氧浓度10%)4周,每周6d,每天缺氧8h;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MT/ED)、血浆ET-1和VEGF。结果:低氧组m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中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r-HuEPO治疗中出现高血压CRF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5例及对照组15例,CRF贫血动物模型,以及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34例患者,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观察用药或透析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①CRF贫血患者及贫血鼠用r-HuEPO治疗16周后,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压升高,ET-1升高(P<0.01),血浆NO2/NO3下降(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在用药16周后,RT- PCR测得实验组大鼠肾皮质及髓质iNOSmRNA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透析低血压患者透析后NO2/NO3含量增高,ET-1含量减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r-HuEPO导致高血压与iNOSmRNA减少、合成NO减少和ET-1增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HdE1CMV-NGF,经与pJM17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NGF。琼旨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NGF和AdE1CMV-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小管和内皮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放射免疫测定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并测定3HTdR掺入率,观察肾小管损伤时产生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既有ET1mRNA的表达,又有ET的两种受体(ETARmRNA和ETBRmRNA)的表达,还有ET1的蛋白合成及分泌。且肾小管损伤及再生过程中,ET1表达增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加入ET1,3HTdR掺入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证明肾成纤维细胞有ETRmRNA的表达。结论: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较正常时合成和分泌更多的ET1,ET1通过ETR的作用,促使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内皮素1( E T1)及其基因在早期链脲 菌素 ( S T Z) 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采用免疫组化 A B 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4只早期 S T Z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E T1及 E T1 m R N A 的定位及半定量表达。实验分为4组,每组6只。结果: E T1和 E T1 m R N A 的分布一致,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之中。髓质中 E T1和 E T1 m R N A 的表达高于皮质, 在糖尿病发生后1~2周, 二者在肾小球内均明显减少 ( P< 005), 但在4周时开始增高 ( P< 005), 而且在髓质中持续性增高。上述结果表明, E T1及 E T1 m R N A 参与了早期 S T Z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灌注及有关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R1,TGFR2)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及TGFR1,TGFR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水平。结果 白血病细胞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 患者的TGFR1及TGFR2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腺嘌呤所致急性肾衰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肾衰(ARF)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后4组用 腺嘌呤加入饲料中喂养,制作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模型,用NADPH-黄递酶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OS 活性,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组织ET-1的表达,采用CMM3型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染色后切片的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ET-1在正常鼠肾组织表达广泛而弱,而ARF时髓质部位ET-1表达明显增强(P<0.05),皮质无明显变化。鼠肾各层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ARF鼠予以L-精氨酸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有改善(P<0.01),但ET-1,NOS在肾组织表达无改善。当停止给ARF鼠喂养腺嘌呤后,尿比重、尿钠、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逐步恢复正常,肾组织ET-1和NOS的表达也恢复正常。结论:ET-1及NO可能参与了肾内梗阻型急性肾衰的发生、发展和转归;L-精氨酸可能对ARF鼠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DNA损伤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ure,ARF)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5、10ml/kg50%甘油注射于Wistar大鼠后肢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ARF,1、3、6、12、24、48、96h测定血BUN、Cr;膀胱穿刺取尿液台盼蓝 拒染法计数脱落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DNA损伤。结果 尿中脱落肾小管上皮活细胞计数及DNA损伤变化明显早于BUN、Cr,与肾功能相关;二者变化趋势相似,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细胞脱落、DNA损伤是ARF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多米诺骨牌”中的重要环节,其变化与损伤程度相关,有助于早期发现ARF的发生并判断其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褪黑索(Mel)在甘油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对肾组织局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L组)双侧后腿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ARF组)双侧后腿肌肉注射甘油;褪黑素组(Mel组)腹腔注射Mel后30min,双侧后腿肌肉注射甘油。分别在1、6、12、24、36、48、72、120h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GF及C—met蛋白在肾脏的表达。结果与ARF组相比,Mel组肾功能(BUN、Cr)明显改善,肾组织匀浆SOD活性升高、MDA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HGF/C-met表达增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褪黑素对ARF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能够增强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损伤的肾小管恢复。  相似文献   

15.
S Lin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4):201-5, 253-4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endothel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RF, we determined the plasma endothelin (pET) level in different clinical ARF patients and experimental ARF rat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pE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epatic renal syndrome (n = 9, pET 210.1 +/- 32.0 pg/ml),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n = 18, 113.3 +/- 14.86 pg/ml), septic shock ARF (n = 8, 121.5 +/- 13.5 pg/ml), gentamicin ARF (n = 7, 55.9 +/- 6.23 pg/ml) patients, and in HgCl2 ARF (n = 8, 31.75 +/- 3.07 pg/ml), glycerine ARF (n = 8, 44.75 +/- 9.8 pg/ml) ra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 persons (n = 9, 33.6 +/- 3.08 pg/ml) or of normal rats (n = 10, 11.4 +/- 0.98 pg/ml). Both in the patients and animal groups, there were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pET and Scr (r = 0.603 4 and 0.844, P less than 0.01, respectively). Intrarenal infusion ET in dosage of 0.16 micrograms.kg-1/h produced a severe reduction of RPF and GFR in the infused kidney, without significant similar changes on the contralateral kidney. Pretreated with captopril ameliorated the renal hemodynamic changes induced by iv ET (0.67 micrograms.kg-1/h), whereas indomethacin potentiated this effect.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circulating or local generated ET during the ARF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RF. RAS and PG might involve in its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08只,等分为大、小剂量及对照组,分别于后肢肌肉注射10、5ml/kg50%甘油及10ml/kg生理盐水。于1、3、6、12、24、48h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取肾脏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测定DNA损伤。结果两实验组BUN、Cr分别于12、6h起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两实验组间BUN和Cr分别在12h和24h起出现显著差异(P<0.05,P<0.01),表明肾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肾脏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对甘油注射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变化趋势与尿脱落细胞DNA损伤相似,但损伤程度较轻。结论DNA损伤、细胞脱落及凋亡等变化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是ARF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多米诺骨牌”中的重要环节,在预防或及时阻断其发生在ARF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NO和内皮素 1(ET 1)的含量 ,探讨NO和ET 1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 ,分别在成模后 2周、12周时处死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 ,应用放免法测定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 2周、12周时 ,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量、肾重 /体重比均明显高于同时期正常组大鼠 (P <0 .0 1)。糖尿病大鼠 2周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高于 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1) ;12周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下降 ,并低于 1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早期 ,肾皮质组织内NO含量升高 ,ET 1含量下降 ,参与早期肾小球高滤过机制 ;糖尿病晚期 ,肾皮质组织内NO水平下降 ,ET 1水平升高 ,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缺血性急性肾衰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衰模型,测定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中的变化规律。结果:I/R肾早期(24小时)至1周IGF-1水平升高。早期血肌酐升高,后期降低,术后1周血肌酐恢复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IGF-1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可能在大鼠I/R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尿中肾小管上皮活细胞数量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用胎盼蓝拒染法对ARF 47例尿中肾小管上皮活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尿中肾小管上皮活细胞数量与肾功能受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RF病人尿中肾小管上皮活细胞计数检测可早期预测其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