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他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在吉他音乐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现介绍其中最著名的几位: 1.费尔南多·索尔(1778—1839) 西班牙的作曲家,也是吉他古典乐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里的部分旋律改编的《魔笛主题变奏曲》及《月光》、《伟大的独奏》等。他编著的《吉他演奏法》,被世界各国一些吉他学校当作教材。因此,在吉他的发展史上,被人们誉之为“吉他音乐史上的贝多芬”。  相似文献   

2.
序曲(Overture)这个外文单词源自意大利语,意思是“开放”。后用于歌剧、清唱剧、舞剧及其他戏剧(如话剧等)开幕之前和电影进入正片前奏出的、概括全剧中心思想和主要形象,或为造成一定气氛的管弦乐曲。以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序曲为例。它由两主题组成:一个是薇奥列塔(也就是茶花女)的悲剧主题;另一个是她的爱  相似文献   

3.
协奏曲(Concerto)原文的意思是“竞赛”。最早使用这个名词的是,16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阿达纳(Viadana,1560-1627)。他在1602年为教会创作一部经文歌,称之为《教会协奏曲》(Concerti ecclesi-astici)。由于这个作品里合唱队、乐队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点,又能相互溶合,而且性格活泼,使听众感到新颖,因而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有的作曲家也就效仿创作了类似的作品,如《教堂协奏曲》、《室内协奏曲》等。1619年,作曲家蒙特威尔迪(Monteverdi,1567-1643)创作世俗音乐、多声部《牧歌集》时,将“协奏曲”作为歌集的副题。后来作  相似文献   

4.
欧洲早期的芭蕾音乐,都是用当时的流行曲和民歌作为伴奏、伴唱音乐。从整体艺术上讲,当然也不是完整的。自《仙女》一剧编创后,当时在巴黎歌剧院担任院长的梅龙,感到有必要邀请专业作曲家为《仙女》谱曲。这位作曲家叫让·修尼兹霍法尔。由于是第一次为芭蕾谱曲,没有经验,当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介绍作曲家、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活经历及其主要作品,重点介绍了伟大的声乐作品神剧《创世纪》。  相似文献   

6.
Variation——变奏曲,意为根据某一主题为中心,运用各种不同方法奏出的器乐曲。变奏曲在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或钢琴小曲、即兴曲甚至一支器乐练习曲,你都会随时碰到变奏曲这种体裁。变奏曲是一种流传十分悠久广泛的音乐体裁。它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初期,但真正广为流传、分布到欧洲各国却是在16世纪。由于当时尚未形成正规的管弦乐团,因此演奏也较为随意,几乎是能拿到什么乐器就用什么来演奏。据记载,最早演奏变奏曲的是农民,他们在田间地头耕种或休息时常常…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著名交响曲中,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演奏最多、录音最多的。不少音乐爱好者是听了这部交响曲步入交响圣殿的。在全国中学音乐教材第五册中就选有此曲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在舞台上演奏的就是此曲的主题,而刘欢为这部连续剧作曲的主题曲,也是由此曲的主题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8.
19 波莱罗 (Bolero) 是 18世纪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种三拍子双人舞。据传这种舞是由一个名叫塞瓦斯蒂安·塞雷左的西班牙舞蹈家于 1780年 ,根据古老的民间舞蹈改编而成。跳这种舞的时候 ,舞者一面敲着响板 ,一面歌舞。舞姿轻柔、温雅。波莱罗舞曲是 34拍 ,音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除第二段外 ,第一和第三段都带反复。德国作曲家贝多芬、韦伯 ,波兰作曲家肖邦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德里布 ,俄罗斯作曲家柴斜夫斯基都写过波莱罗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里的《西班牙舞曲》 ,就是用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和风格写成的。法国作曲家德里布的著…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著名交响曲中,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演奏最多、录音最多的。不少音乐爱好者是听了这部交响曲步入交响圣殿的。在全国中学音乐教材第五册中就选有此曲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在舞台上演奏的就是此曲的主题,而刘欢为这部连续剧作曲的主题曲,  相似文献   

10.
“练习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这类曲子很多,仅19世纪欧洲作曲家就写有上千首。最早和系统地写钢琴练习曲的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里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带有“练习曲”性质;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统地写过一些钢琴练习曲,例如《12首超级技巧钢琴练习曲集》,著名的钢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此外,象克拉莫、玛丽亚等人也写了不少练习曲,巴赫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李斯特练习曲中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克拉莫等人为…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改编的《瑶族舞曲》主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被中外许多乐团演奏,也编成了多种版本的舞蹈,成为了一首世界名曲。人们都熟悉这首舞曲的旋律,但对这个民族和原始舞曲诞生情况却知之甚少。在此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舞曲(dance music)指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舞蹈伴奏曲,如带有歌曲,则可称之为歌舞曲。用民间舞曲主题作为素材写成的器乐作品,有时也冠之以“××舞曲”的名称。舞曲分实用性舞曲和欣赏性舞曲两大类。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实用性舞曲;作曲家们用民间舞曲主题、节奏,按西洋曲式创作的器乐曲,多是欣赏性舞曲。关于外国舞曲,我在“爱乐之路”第25~32讲  相似文献   

13.
一等奖序号节目名称单位制作人员1中国 红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徐四中、叶桥珍2兵之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赵晓维、郑峰日3黄河口神话东营人民广播电台蒲坚、赵连云4龙凤呈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刘新杰5向往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任小沙、胡伯乐6昆曲《思凡》上海文广集团技术中心徐国庆7改变我生命的是你淄博人民广播电台柴萍萍、赵宗川二等奖序号节目名称单位制作人员1心感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立君2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上海 文广集团技术中心朱荣生、陈根宝3平沙落雁河南信息广播电台胡士杰、白可4寒鸭戏水深圳人民广播电台乌马运河5评调《三上轿》…  相似文献   

14.
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改编的《瑶族舞曲》主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被中外许多乐团演奏,也编成了多种版本的舞蹈,成为了一首世界名曲。人们都熟悉这首舞曲的旋律,但对这个民族和原始舞曲诞生情况却知之甚少。在此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交响曲(Symphany)原文的意思是“共同发声”。在17世纪以前,这个名词用法不一。既指多声部的器乐曲,或由几件乐器演奏的片段,也用它称呼由速度快慢不同的、三段组成的意大利歌剧序曲。1741年,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创作清唱剧《弥赛亚》,其中有一段乐队间奏曲“田园”,作曲家也称之为“交响曲”。由于这些乐曲本身存在“快-慢-快”段落的鲜明对比,到18世纪逐渐形成了早期分乐章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6.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电影也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与影像所构建的空间真实性相比,声音具有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延展性、参与故事的叙事性。电影中的音乐作为一种剧作手段直接参与叙事与表现。本文将通过作曲家汉斯·季默为《敦刻尔克》创作的电影配乐来浅谈现代电影中配乐的创新性趋势——电影音乐的音响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吴学军 《音响技术》2006,(12):43-44
民族乐队与西洋乐队相比在乐队的配置及乐器的音质特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哀怨凄婉爱情故事的《梁祝》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作曲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而用民族乐器二胡配以民族乐队的形式来演绎是一次创新。笔者参与录制了以民族管弦乐队伴奏的二胡协奏曲《梁祝》,在民族乐队的音质特点和同期录音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托卡塔(Toccata)是一种古老的西洋器乐体裁名称,这个原文的意思是“触键”。也就是说,通过管风琴大键盘或羽管键琴的演奏者,在琴键上快速、即兴的演奏,表现他手指精湛的技巧。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迪(1567-1643)是第一个将托卡塔运用在歌剧音乐中的作曲家。他在1607年谱写了歌剧《奥尔菲斯》(Orfeo),就是从巴罗克小号吹奏托卡  相似文献   

19.
杜靓 《包装世界》2014,(3):84-85
孝感孝文化是孝感本土文化的代表。作者试图用自己擅长的黏土动画设计的形式去传达孝文化主题,用贴合大众审美的富有趣味的形式去宣传孝文化。本文根据以孝感著名的孝子故事《孟宗哭竹》改编的黏土动画制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孝感孝文化故事主题的黏土动画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柴,多么亲切的称呼.这是中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昵称,如老朋友般,足见其受欢迎和喜爱的程度.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三大芭蕾——《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12序曲》,《如歌的行板》,《意大利随想曲》……其中《第六交响曲"悲怆"》,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交响曲中屈指可数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