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本文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在此基础上,简析了《平妖传》时间副词的特点,从而勾勒出了《平妖传》时间副词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本文在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及总结前贤对时间副词的分类原则的基础之上,试谈了笔者关于《平妖传》时间副词分类的一些看法及其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3.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本文对《平妖传》中表最初(本、原等六个)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将单个时间副词作了分类比较分析,并简析了“本”“原”等文言时间副词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关于时间副词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试从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时间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时间副词与连词的纠葛、时间副词与其它副词次类的区分、关于时间副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关于词和词组六个方面阐述了《平妖传》中时间副词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本文对<平妖传>中表最初(本、原等六个)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将单个时间副词作了分类比较分析,并简析了"本""原"等文言时间副词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义。这些新兴词义,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三遂平妖传》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具有重要地位,又因其口语化强的特点,成为研究汉语的重要文献。本文选取中《三遂平妖传》介词“于”作为切入点,通过计量研究分析其用法,在了解介词“于”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介词“于”做共时和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8.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汉语中,“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对《警世通言》中“将”的用法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中找出它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近代汉语时期,时间副词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1、数量的增加;2、新旧的更替;3、表时分工的细致化;4、文言词语使用的定型化;5、“三时”发展的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平妖传》中的表将来的时间副词进行考察和分类比较分析;详细分析了书中“将”、“要”、“还”、“又”等七个时间副词的功能、用法及语义特征;最后简析了表将来的时间副词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平妖传》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所撰,原题《北宋三遂平妖传》,初为四卷二十回,又名为《新平妖传》后经明人冯梦龙增补,变为十八卷四十回,其本成书于明泰昌元年(1620)即罗贯中死后约220年。①1957年我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一万册,1981年1月江西豫章书社印行的五万册,以及苏联1983年翻译出版的五万册《平妖传》大概都是据此排印的。《平妖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宋仁宗庆历七——八年(公元1047—1048)发生于贝州的王则起义。这在《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曹巩《隆平集》卷二十《妖寇传·工则传》、卷十九《王信传》、王(?)的《东都事略》卷六《仁宗纪》、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13.
本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分析了书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并将《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进行对比,探求“把’’字句从明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水浒传》与《平妖传》,就其题材而言,都与史实有所关联。鲁迅曾经指出:“《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宋江亦实有其人。《宋史》(二十二)载徽宗宣和二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又说:《平妖传》“记贝州王则以妖术变乱事。《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言则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唐为贝州),庆历七年僭号东平郡王,改之得圣,六十六日而平。小说即本此事。”但是,《水浒》、《平妖》二传,都没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一部大型汉语语词词典,但随着词汇学研究的深入,其书证晚出的现象便凸显出来,补充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的溯源和工具书的编纂不无裨益。《三遂平妖传》现存版本是国内孤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它反映的是明代早期白话,书中出现了一些比《汉语大词典》较早的书证,有的复音词用例还有比《三遂平妖传》更早的用例,我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也稍作溯源,旨在为《汉语大词典》的溯源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但其语言成分比较复杂,既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北方话口语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可能受编者母语影响或元白话影响而产生的非汉语成分,还有一些南方方言成分和文言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考察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认真鉴别,既要避免误将非汉语成分当作当时汉语的特点,也要避免误将汉语固有的用法当作"非汉语用法",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训世评话》白话中"妖怪""感动""谢拜""晨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同时期或较早的汉语文献中已有使用,"妖怪"和"晨早"在现代汉语南方方言中仍有使用,不宜将其视为"非汉语用法"。  相似文献   

17.
《李十三十大本》中"才"的使用频率极高,并且语意丰富。本文通过对文本中近百条"才"字句的分析,揭示"才"在近代汉语中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18.
<三遂平妖传>是典型的近代汉语语料,反映了元末明初语言的一些风貌.本文从单独使用和粘着使用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中方位词"上"的语法功能,以此来揭示方位词"上"在那一时段的一些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宋高僧传》是一部取材于唐朝到北宋初期的高僧传的经典著作,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通过对《宋高僧传》人称代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因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人称代词的在汉语史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