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护岸的类型繁多,包括自然草木类、砌石类、生态混凝土类等。其各自的水利特性、工程特点、经济造价和适用条件亦不相同。文中通过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思路和发展过程,对生态河道的护岸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城镇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城镇河道护岸选型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治理原则,以及选择城镇生态河道护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护岸的类型繁多,包括自然草木类、砌石类、生态混凝土类等.其各自的水利特性、工程特点、经济造价和适用条件亦不相同.文中通过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思路和发展过程,对生态河道的护岸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城镇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城镇河道护岸选型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治理原则,以及选择城镇生态河道护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在现代河道治理实践中应用新型水工建筑物和生态护岸材料等的具体方法,为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一驹 《治淮》2014,(10):26-27
一、生态护岸设计理念 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代表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传统工程水利正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人文水利转变,河道整治工程已由单纯的水安全治理思路向更多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环境发展。在河道整治建设中,应做到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相结合,构建河道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太平河治理工程首次在盘锦市河道整治项目中采用圆木桩护岸形式,在中小型河道治理中起到示范作用。圆木桩护岸不仅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生态环保,而且通过了2021年度暴雨和洪水考验,护岸固滩效果良好,而且与下游太平河风光带水利风景区有机结合,也使太平河游船的航道更加清晰,再加上工程的河道景观方案的实施,更是为风景区填砖加瓦,值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也值得相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的河道治理案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既保证河道水利功能,也要尽可能维护河道自然生态的系统平衡。以辽河流域治理为例,流域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截流流域污水、河床护底、地下截渗墙、河道护岸、河岸带,生态措施包括干砌石护底、生态型护坡、河岸带植被。对治理后的河道进行生态优化性评价,结果显示:指标总值达0.72,高于标准规范的一级指标值。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的河道治理思路,使得河道的水利功能和生态优化性大幅提升,可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态护岸技术在农村水系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剖析了现状水系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其中河道护岸治理措施结合了水美乡村建设工程,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生态护岸措施,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展示了实施后的良好效果,可供类似河道护岸治理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大力提倡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水利行业结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出采用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对目前河道治理中采用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便于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沙甸河开远段治理工程为例,对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具有安全、生态、环保、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值得在其它中小型河流治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生态治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宏傽 《山西水利》2009,25(1):46-47
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新方法、新趋势。从生态护岸出发,主要介绍了生态护岸的三种型式,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岸的防洪、生态、景观和自净功能,最后提出了生态型河道是生态型城市河道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道在生态系统中出现了淤积严重、岸坡坍塌以及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应用于河道治理中.根据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材料的目标参数,设计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配合比,通过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分析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理化性质,实现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制备,从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重金属浸出安全性、抗剪强度、固化泥干密度和孔隙率四个方面,测试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应用到河道治理中,可以解决河道的淤积严重、岸坡坍塌以及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为河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好溪堰河是贯穿浙江省丽水市主城区的一条千年古河道,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受制于河道周边的密集建筑物,传统的河道护岸技术均难以同时满足水利、市政、交通及景观的多元化要求。在分析其他创新河道护岸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桩柱式、框柱式两种框架结构护岸新技术,这两种护岸在维护河道周边建筑物稳定的同时,均具有不加深河床就可拓宽河道过流断面、不减少河岸用地、保持岸路畅通、改善水质及生态效果、提高亲水性等优点,在丽水好溪堰河水系整治工程中应用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水利血防工程采用硬质护岸形式,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依托某水利血防工程,在对河道附近水位站潮位资料统计排频的基础上,给出了常规硬质护岸的设计方案。结合植物抑螺理念,设计出一种生态型的抑螺护岸。并将不同抑螺植物组合设置成三个生态抑螺护岸试验段。通过现场调查比较,硬质护岸和生态抑螺护岸都能起到灭螺效果,相对于硬质护岸河流景观单一化,生态抑螺护岸更贴近自然,三个生态护岸试验区中,以密毛酸模叶蓼为挺水植物,以益母草为草本植物的实验段植物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生态护岸、坡面绿化、道路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探讨河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实现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有机统一。该设计对类似城市的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现有关于生态护岸、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出18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指标赋分、生态护岸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等级标准,可用于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当前河道的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防洪,人们对河道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型的河道势在必行。该文通过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项目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案例,简述现代河道整治在满足防洪安全的的基础上,采用了松木桩驳岸、水生态植物、城市绿道等工程措施,以适应河道的多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百色市河东区防洪护岸设计中如何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在护岸型式的选择上采用新型的钢丝网石笼生态型护岸,体现了城市堤防“堤、路、园、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适应新时期生态水利的要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靖西鹅泉河旧州集镇段河道生态景观重建与整治工程的概况和环境现状。通过气动盾形闸门与生态袋护坡两项新技术与新材料,辅以恰当的植物群落措施,将传统的工程水利与现代生态水利相结合,实现该河段防洪与生态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河流整治工程中过度硬化现象仍较普遍,亟需开发和应用兼具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符合工程安全需求的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不仅具有传统护岸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能,而且还融入了城市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合生态护岸的基本定义,总结了国内外在中小河流生态护岸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其不足之处,阐述了生态护岸构建技术,指出生态岸坡构建应与传统护坡技术结合、与土工合成材料结合,同时注重新型植被生长基质研发和施工方式的创新。针对现阶段生态护岸技术在破坏机理与耐久性、生态恢复效果定量评价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文中提出了若干生态护岸建设中亟需攻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护岸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硕 《中国水利》2006,(20):13-16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具有滞洪补枯与调节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及保护生物植被的功能。介绍了生态护岸的基本类型和适用范围,使用中应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创造生态、景观、工程等多方面融合的护岸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和改善。根据水利部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河道护岸工程现状和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方面,探讨了河道护岸工程需要进行水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进行了水生态补偿机制相关层面的研究,进行了制度设计,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