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离“痰”的本质,痰浊-痰凝-痰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痰浊为起始阶段,痰凝为中间环节,痰瘀为终末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痰”的不同状态制定治则治法,痰浊初起当健脾化痰,痰浊凝滞当化痰散结,痰瘀互结当兼活血化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步长  伍海勤  王一民  宋琳琳 《光明中医》2012,27(12):2518-2522
中医"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A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机理,探讨及展望中医对AS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发病基础,中医病机以气(阳)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AS初期当属气虚,中期则痰瘀并见,中晚期则痰瘀互结导致血脉凝塞。在AS病理变化中,炎症因子表达谱的异常改变是痰瘀病机的主要效应因素。因此,防治AS应以益气为本,痰瘀同治,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顾护心脉。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脉络病,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脂质代谢失调,导致高脂血症,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痰瘀。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脏虚损、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痰瘀则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理因素,肝脾肾虚损,则生痰、生浊,痰浊日久化瘀,痰瘀伏络则发胸痹心痛。以中医络病学说为基础,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规律,从痰瘀伏络角度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开创一种崭新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热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这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炎症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上。因此从“痰瘀热毒”入手,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多为“气虚、痰浊、血瘀”,病机多为“痰瘀互结、郁久化热”,并将中医药物治疗与血管内皮损伤后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脉道不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脾病"脉道不利"包涵"脾虚"和"脾实"两层含义,体现了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线粒体稳态失衡在AS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脾-线粒体"相关性理论的指导下,"从脾论治"AS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以线粒体稳态失衡为切入点,以脾病"脉道不利"为理论基础,概述并试图阐明AS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从脾论治"AS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赵杰  余晓琪 《新中医》2021,53(22):195-198
针对复杂性肠梗阻临床实际情况,从中医学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理论渊源,探析总结复杂性肠梗阻中医病因病机,认为痰、瘀是复杂性肠梗阻发生发展的共同病因及必然病理结局,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复杂性肠梗阻治疗,从痰瘀入手,治以化瘀涤痰之剂,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2.
郭强中  李云英  陈文勇 《新中医》2017,49(3):167-169
耳鼻咽喉诸窍均以空为用,以痰浊为代表的病变属"变空为实"的典型,在痰浊的基础上还会形成瘀血内结,甚至痰瘀互结。因此,在临床治疗耳鼻咽喉各种疾病,尤应重视痰瘀的"实变",处方用药既要考虑痰浊的性状变化和兼夹淫邪之不同,还要考虑痰浊在经在血之不同。此外,根据痰瘀互结的程度及发展阶段制定出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从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要素分布,以及从痰瘀角度防治本病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以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的基础病理特征更易出现痰瘀等病理因素,目前痰瘀互结证发病率高,病变程度严重,逐渐受到重视。该文介绍了中医学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凝血功能、炎症、糖代谢等改变及基因表达差异相关,通过回顾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中医通过认识病因病机,结合脏腑辩证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痰瘀同治方药改善了痰瘀互结证的客观指标,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肥胖与痰瘀互结病机的相关研究,提出痰和瘀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病机以痰湿为主,腹型肥胖病机痰多兼瘀,肥胖并发症病机多痰瘀互结。由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发展到肥胖并发症,病机经历了由痰致瘀而成痰瘀互结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半胱氨酸依赖性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Caspase)的调控性促炎形式的细胞死亡,其特征在于孔道形成,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和促炎症介质进入细胞间质,导致炎症和细胞死亡。其中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对于细胞焦亡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这种病理机制与中医"痰瘀毒"在AS中的致病机制相符合。因此,从"痰瘀毒"病机探讨细胞焦亡在AS中的作用,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脾肾三脏在生理上联系成一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痰浊、瘀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整体观提出"心-脾-肾三脏一体"的观点。AS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故采用"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治疗AS。  相似文献   

18.
围绕痰瘀浊毒学说源流、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中医病因病机、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西医病理关系等进行论述,提出痰瘀浊毒学说指导下的男性不育症诊治新策略:探索男性不育症特异性分子靶向标志物,从精子形态、能量代谢与精浆生化评估精子质量,重视细胞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作用;治疗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导浊化湿法,"症(精)-病-体-证"多元思辨法等。认为亟待加强男性不育症中医体质学、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理化指标关系、男性不育症领域的中医理论创新与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机演变规律,从中医治疗学角度,提出了脾肾两虚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蕴结是AS发病的关键环节,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是治疗AS的有效治法。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疗AS有效,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谈晓东  苏伟  高枫  周春刚  陆曙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68-869,886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痰浊证素的相关性,探讨MMP-9、TIMP-1基因表达水平作为AS患者中医"痰浊证素"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AS患者分为痰浊证素组30例,非痰浊证素组4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进行MMP-9和TIMP-1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痰浊证素组MMP-9和TIMP-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痰浊证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及TIMP-1基因表达可作为中医痰浊证素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