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源热泵机组制冷剂充注量的多少对机组的能效比影响较大.在建立的地源热泵系统实验台上,对制冷剂R22不同充注量的热泵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从外部水循环侧和内部制冷剂侧对热泵机组运行性能进行测量计算;同时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热力学分析;指出了制冷剂充注量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了地源热泵机组制冷剂最佳充注量.研究结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及能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地源热泵在冬季运行供暖的实验研究,具体分析了长期连续运行时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系统的COP变化情况,以及太阳能辅助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时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系统的COP变化情况.试验数据表明了增加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后,显著地提高了冷凝器出口温度和室内温度,有效地提高了热负荷,增加了供热面积.总结出了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一般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地源热泵项目在国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地源热泵运行工况参数确定方法大多计算复杂,在工程应用中有诸多不便。文中提出了基于季节能效比的地源热泵运行工况参数确定方法,将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能耗进行比较,再确定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的合理设计工况参数,保证了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节能性及应用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的优越性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比较地源热泵与传统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说明了地源热泵在运行费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虽然地源热泵的应用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一项节能新技术,地源热泵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建立地埋管传热模型和系统能耗模型,对非平衡冷热负荷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当建筑空调冷负荷大于热负荷,且供冷时间较长时,地源热泵系统从冬季初始运行,到达夏季时段,地温比夏季初始运行低,更加有利于夏季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7a后,采取夏季和冬季初始运行两种方案的地埋管钻孔壁年平均温度与土壤初始温度相比,分别上升3.10和5.12℃,导致机组耗功率逐年增加,应考虑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或增设地埋管设置分区运行策略,平衡土壤传热量。  相似文献   

6.
地源热泵在室内游泳池供暖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和概算了室内游泳池的冷热负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可同时满足室内游泳池的供暖、空调及池水加热3项需求;分析了不同季节地源热泵在游泳池的运行工况。通过分析比较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费用比传统的冷水机组加燃油锅炉系统的运行费用节省约50%,比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系统的运行费用节省21%。  相似文献   

7.
吴芳 《上海节能》2008,(2):48-52
介绍了某综合楼运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传统的水冷螺杆机组+燃气锅炉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域和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管昌生  门小静 《节能》2009,28(9):46-48
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背景。利用费用现值法和年值法对地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计算,运用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公式得出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的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实例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费用低,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功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和室内游泳池的冷热负荷概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可同时满足室内游泳池的供暖、空调及池水加热3项需求;分析了不同季节地源热泵在游泳池的运行工况。通过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费用比传统的冷水机组加燃油锅炉系统可节省费用约50%,比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系统可节省费用21%。  相似文献   

10.
地下换热装置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地源热泵系统的投资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对地下换热系统换热效果和周围土壤的温度场进行试验研究,在北京工业大学高科技能源楼建立了一套包含60种不同结构的地下换热系统的实验台,探求不同结构地下换热系统的换热情况。试验系统不仅为地源热泵的设计提供了数据,而且为地源热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套复合式土壤源热泵性能实验台,采用冷却塔作辅助冷源、太阳能热水器作辅助热源,能够实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一年四季提供60~80℃生活热水的功能。给出了系统中热泵机组、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水泵、太阳能热水器等主要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经搭建好的土壤源热泵性能实验台运行测试,制冷和制热效果良好,同时也解决了土壤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山西省长治市东掌村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特点,通过对系统实际运行费用和集中供热费用的比较,指出,地源热泵的技术优点和使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力、机械功、燃气和液体燃料),实现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以上海某小型别墅为对象,设计了一套家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首先计算了夏季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然后根据冷、热负荷选择一套水源热泵机组(MWH080CR型机组)和相应的风机盘管,进行了室内水管环路系统、土壤热交换器和地板采暖的设计选型,最后对系统的能效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空调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稳定可靠、舒适耐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暖通空调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土壤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冷热源,对整个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建筑负荷特性要求系统对土壤的取放热量不同,二者的不平衡会使土壤的温度发生变化,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对特定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土壤的热物性测试是设计地埋管系统的重要依据。本文对热物性测试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岩土体的导热系数等具体热物性参数,为地源热泵系统的精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态冰的冰源热泵可以利用近冰点淡水或海水相变潜热作为热源,具有采暖能效高、适用性广的特点。为研究新型冰源热泵在采暖期的能效及经济性,选取我国典型供暖区域的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5年采暖期各城市的气象参数,分别模拟计算空气源热泵、冰源热泵、地源热泵的系统能效。通过计算各热泵机组的初投资及采暖期运行费用,确定了不同类型热泵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冰源热泵在采暖期的系统能效较高,为2.8 ~ 3.2。相较于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哈尔滨地区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最低,不存在静态投资回收期。在北京、郑州、武汉、南京地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0年、5.1年、2.3年、2.6年。基于流态冰的冰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CO2跨临界循环地源热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CO2跨临界循环地源热泵的系统流程,并在考虑输气系数和绝热效率的基础上,与R22和R134a等进行了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用于需要较高供水温度的空调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时,CO2可具有和常规工质相当的性能。同时对于一特定的CO2地源热泵,分析了在热水流量和热水温度变化时的运行特性,并讨论了CO2地源热泵容量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证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中出现的冬夏季取排热不平衡从而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在采取控制运行方式、增加辅助热源和蓄热系统解决方法的分析基础上,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地源热泵设备的角度出发,提出热泵供热和制冷互补模式与太阳能-地源热泵多功能互补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桂林市岩溶地质条件下某地源热泵系统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季节运行工况下的实测数据,按照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主要研究系统极低负荷率及机组负荷率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季节系统负荷率低于30%及机组负荷率大于80%工况下地源热泵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机组与水泵耗电量占比符合输配系统能耗要求。热泵机组在7月运行期间机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为4.48,平均系统制冷能效比为3.59;1月运行期间机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为4.26,平均系统制热能效比为3.32;夏冬季节节能率高达30.72%和35.93%。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显著,值得在桂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a reversibl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coupled to a municipality water reticulation system, is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and with simulations to a conventional air‐source heat pump for space cooling and heating. A typical municipality water reticulation system comprises hundreds of kilometres of pipes designed in loops that will ensure adequate circulation of water. This results in a substantial heat exchanger with great potential. Indirect heat transfer occurs between the refrigerant and ground via the municipality water reticulation system that acts as the water‐to‐ground heat exchanger.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comparisons of the ground‐source system to the air‐source system are conducted in both the cooling and the heating cycles. Climatalogical statistic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apacities and coefficients of performance of the ground‐source and air‐source heat pumps. Results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and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municipality water reticulation systems as a heat source/sink is a viable method of optimizing energy usage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industry, especially when used in the heating mode.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