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MA评分(52.35±6.48)分高于对照组的(46.44±6.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积极的行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改善,提升整体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是优质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利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分别为(43.56±10.82)、(59.36±13.1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8±10.02)、(54.14±1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玉才 《北方药学》2015,(10):99-10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经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77.14%,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手法按摩治疗,另予以治疗组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超声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的疼痛情况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ADL、FMA评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ADL、FMA评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超声波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5例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肩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上肢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用于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77-57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VAS评分,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中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56±2.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6±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中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及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将两组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熏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降钙素与康复训练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训练配合降钙素疗法,对照组仅进行降钙素疗法,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手肿胀程度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应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估患者上肢症状严重程度和从事日常活动能力;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上肢和腕关节运动功能、上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肿胀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肿胀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ASH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DASH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配合降钙素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手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导入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对肩手综合征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声药物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药物导入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临床水肿、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灸理疗配合中药熏洗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所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药熏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理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患者肩关节、腰椎关节、颈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理疗配合中药熏洗可有效提高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4-187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肩手综合征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0例行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88.39±5.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4.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29±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0.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向心性缠绕手指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等护理干预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VAS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FMA与BI评分明显改善,康复护理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针刀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及对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的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改良Ashworth评分(M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1 d后的M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简式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1 d后的FMA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小针刀以及超声引导下...  相似文献   

18.
雷湘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49-235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应用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强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均有提高,但观察组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观察组FMA评分继续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患者的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机体康复水平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选择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针刺、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肩部功能恢复质量、疼痛改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AHI、NHIS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HI评分、NH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AHI评分、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1个月直至治疗结束两组组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是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在康复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对于整体疗效来讲较为理想,能有效恢复肩关节正常位置,降低疼痛,改善功能,减少神经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例,进行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定。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温针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温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及疼痛的评分经t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及疼痛的评分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关节活动和疼痛评分比较经t检验,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增加活动,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