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胆红素血症,包括临床常见的胆汁瘀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均是由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血清胆红素成分分析在肝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Bδ在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方面有较为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儿术后少奶期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15 2例剖宫产儿分为两组 ,母乳喂养加人工辅助 84例为实验组 ,纯母乳喂养 6 8例为对照组。对照观察排便、皮肤颜色与血清胆红素。结果 :两组在排便次数、排尽胎粪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由于剖宫产儿出生头几天内奶汁不足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胎粪排尽延迟 ,血清胆红素偏高 ,建议实施个体化喂养方案 ,少奶期适当施行混合喂养 ,但忌用橡皮奶头和小勺 ,以免形成乳头错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酶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斌  何亚薇 《华西医学》2003,18(3):366-367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63例高胆新生儿为治疗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改变与黄疸程度一致。结论:高胆新生儿存在心肌损害,对其应常规作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旁路高胆红素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女 ,2 2岁。14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尿黄、肤黄、眼黄。近 2 a黄疸加深。 2 0 0 1- 11起到本院住院 2次。全身情况好 ,皮肤、巩膜黄染 ( ) ,肝肋下 1cm,脾肋下触及 ,B超脾厚 6 0 mm。Hb10 0~110 g/ L,Ret1.2 %~ 2 2 .0 % ,总胆 5 8.0~ 178.7μmol/ L,间胆5 0 .7~ 16 6 .2 μmol/ L,直胆 7.3~ 12 .5 μmol/ L,抗体筛选试验阳性 ,Coomb′s直接法阴性 ,尿胆原 16~ 131μmol/ L,尿胆红素阴性 ,尿 Rous试验阴性。骨髓增生性贫血 ,幼红细胞增多。G6 PD及 Hb分子病检查正常。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结合球蛋白缺如 ,诊为自身免疫性…  相似文献   

5.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过程中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1/2003-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并收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200例。纳入标准:①窒息儿根据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②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③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符合足月儿胆红素&;gt;205μmol/L。④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gt;85μmol/L时,临床出现肉眼黄疸。依据缺氧缺血程度分为2组,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窒息组分为轻度、重度2个亚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每个亚组4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与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取患儿股静脉血4mL,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并在急性期(3d内)和恢复期(10d内)用464nm和530nm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反应物中胆红素生成量代表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以每秒每升血清生成胆红素量为单位(μkat/L)。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和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对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胆红素水平: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和对照[(325.62&;#177;39.1),(243.64&;#177;37.6),(305.70&;#177;51.3)μmol/L,F=10.89,P&;lt;0.01]。轻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胆红素水平接近[(89.4&;#177;8.1),(86.7&;#177;3.9)μmol/L]。②胆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重度窒息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l活性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恢复期和对照组(F=38.63,P&;lt;0.0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和恢复期)(F=8.93,P&;lt;0.01)。③黄疸发生率:轻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2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5%;重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生理性黄疸3例,黄疸发生率23%。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0%。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6例,黄疸发生率1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5例,黄疸发生率13%。结论:当不同程度缺氧缺血使新生儿脑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增加致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途径开放,胆红素水平降低。提示胆红素水平、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能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玉霞  朱晴晖 《检验医学》2008,23(2):156-159
目的评价结合胆红素(CBil)和非结合胆红素(UBil)的直接测定在胆汁瘀积性黄疸(CJ)、肝细胞性黄疸(HJ)和新生儿溶血性黄疽(NHJ)中的价值以及δ胆红素/总胆红素(δBil/TBil)比值对CJ患者手术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用Vitros 250型干式生化仪及配套干片测定18例CJ患者和20例HJ患者血浆TBil、CBil和UBil,计算δBil;13例CJ患者在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3d、5d、7d复测。同法测定22例NHJ患儿血浆CBil和UBil,计算新生儿总胆红素(NBil)。结果CJ组CBil/TBil比值与H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UBil/TBil比值、δBil和δBil/TBil比值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1、0.067、0.090)。6例经胆总管切开引流术治疗后排泄良好的CJ患者的TBil、CBil和UBil在术后第3d起逐渐下降,δBil缓慢下降,δBil/TBil比值由术前的0.16~0.44升至0.52~0.78。7例治疗后排泄不良的CJ患者其TBil、CBil和UBil在术后5d~7d缓慢减低,δBil变化甚微,δBil/TBil在0.20~0.46范围内波动。NHJ患儿血浆NBil、UBil及UBil/NBil比值均明显增高。结论CBil和UBil的直接测定及δBil/TBil比值对CJ、HJ和NHJ的诊断和/或鉴别诊断以及CJ患者手术疗效的判断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红素总量和血浆白蛋白量的比值与神经行为评分之间的关系及在预测胆红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胆红素总量>205μmol/L的足月新生儿56例,以同期妇产科出生胆红素总量<205 μmol/L的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在入院时及黄疸消失时进行两次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20项,每项0~2分,总分40分,<37分为异常)评估其行为,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量,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的总量和白蛋白的比值、血清胆红素与行为神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6例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果:治疗前高胆红素组低于对照组(37.80&;#177;2.10,39.20&;#177;0.8,t=4.43,P<0.01);治疗后两组无差异(P>0.05).[2]胆红素总量/血浆白蛋白量:治疗前高胆红素组高于对照组[(5.54&;#177;1.45)&;#215;10^-3,(3.56&;#177;1.29)&;#215;10^-3,t=6.82,P<0.01],治疗后两组无差异(P>0.05).[3]胆红素总量/白蛋白和行为神经评分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有高度负相关关系(r=-0.97,P<0.01),直线回归显示存在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y=42.17-0.79 X,回归系数为-0.79,P<0.01).高胆红素组患儿当神经行为评分<37分时胆红素/白蛋白为6.54&;#215;10^-3.[4]血清胆红素总量和行为神经评分的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3.5,P>0.05).结论:在预测神经毒性方面,胆红素总量/白蛋白较胆红素的量更准确、更直接.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当胆红素总量和白蛋白的比值达到6.54&;#215;10^-3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每次4-6h照射,再间歇2h,3次/天,重复3-4天的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每天连续16h蓝光照射,重复3-4天照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h、72h经皮测定胆红素。针对不同照射方法导致患儿的舒适度及顺从性的差异,调整相应的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能更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疗间歇期护理人员给予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提供母乳喂养及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母亲及新生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冷光源胆红素治疗仪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皮胆红素仪和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对191例新生儿胆红素进行测定,评估经皮胆红素仪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上的应用。方法对1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日本产的JM-103型电子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同时与Beckman 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作对照。结果无论前额部或颧弓部或胸部的经皮胆红素值(TcB)监测均与血清胆红素呈线性相关。结论Tcb测定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随时作动态监测,对监测和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吸附是利用吸附材料从血液中特异性地或有选地吸附并去除致病物质,它与血浆置换同是清除体内致病因子,使病情改善,但免疫吸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血浆置换,而且不浪费血浆,在血浆缺乏或对血浆过敏的患者,免疫吸附是最佳治疗方案,胆红素吸附与血浆置换作为“人工肝”的两种治疗方法同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在效措施,但因价格昂贵不能做为常规治疗。我科2000年11月~2002年5月应用日本旭化株式会社制造的全电脑自动控制Plasauto iQ血液净化机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素血浆吸附术(PA)治疗12人次,收到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甲胎蛋白与胆红素检测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新生儿120例,依据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与否分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每组60例。分别检测两组脐血中甲胎蛋白水平及胆红素水平,并分析脐血甲胎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甲胎蛋白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 0. 05);新生儿脐血甲胎蛋白的特异性高于总胆红素的特异性,而敏感度低于总胆红素的敏感度,甲胎蛋白的最优临界值是50. 41 mg/L,而总胆红素的最优临界值是41. 25μmol/L;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 d时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252. 96±26. 14)μmol/L;新生儿出生时脐血甲胎蛋白和出生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512,P=0. 036);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和出生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52,P=0. 003);新生儿出生时脐血甲胎蛋白与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468,P=0. 048)。结论新生儿脐血中甲胎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上升,两者均可作为临床中新生儿是否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又称肝内胆汁淤滞或术后黄疸.1950年Caroli首先报道了14例,1973年Lamont等正式提出这一新概念.近几年来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有关专题报道很少,但临床并非少见.所以观察手术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就2003~2004年108例住院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胥文春陈宏础罗春丽(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简单快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离并测定了四种胆红素组分比。这四种胆红素组分是:未结合胆红素(Bα)、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酯(Bβ)、胆红素双葡萄糖醛酸酯(Bγ)及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胆红素(Bδ)。所用色谱柱为C4宽孔短链的国产柱子。标本处理简单,不需除去蛋白质,血清经稀释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直接进样,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在波长436nm处,Bγ、Bβ、Bδ及Bα依次出峰,22分钟可测一个标本。并初步探讨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根据实验室测定胆红素总值和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损害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高尿胆红素伴胆红素管型尿的检测分析,进而了解胆红素的肾毒性.方法 观察尿颜色、黏稠度,进行尿胆红素的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结果 高尿胆红素、高黏尿病人多伴胆红素管型尿,有病理意义.结论 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胆石症等病人尿胆红素增高,尿沉渣中多见胆红素管型,可能某些病人对高尿胆红素的高敏感性,使高尿胆红素不同程度地导致肾功能下降,建议治疗肝胆疾病的同时要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红素总量和血浆白蛋白量的比值与神经行为评分之间的关系及在预测胆红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胆红素总量>205μmol/L的足月新生儿56例,以同期妇产科出生胆红素总量<205μmol/L的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在入院时及黄疸消失时进行两次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20项,每项0~2分,总分40分,<37分为异常)评估其行为,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量,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的总量和白蛋白的比值、血清胆红素与行为神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6例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果:治疗前高胆红素组低于对照组(37.80±2.10,39.20±0.8,t=4.43,P<0.01);治疗后两组无差异(P>0.05)。②胆红素总量/血浆白蛋白量:治疗前高胆红素组高于对照组犤(5.54±1.45)×10-3,(3.56±1.29)×10-3,t=6.82,P<0.01犦,治疗后两组无差异(P>0.05)。③胆红素总量/白蛋白和行为神经评分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有高度负相关关系(r=-0.97,P<0.01),直线回归显示存在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Y=42.17-0.79X,回归系数为-0.79,P<0.01)。高胆红素组患儿当神经行为评分<37分时胆红素/白蛋白为6.54×10-3。④血清胆红素总量和行为神经评分的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3.5,P>0.05)。结论:在预测神经毒性方面,胆红素总量/白蛋白较胆红素的量更准确、更直接。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当胆红素总量和白蛋白的比值达到6.54×10-3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测胆红素(TCB)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的2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应用TCB技术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应用TSB技术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两组实施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灵敏度为92.36%,特异度为90.23%,误诊率为0.18%,漏诊率为1.10%。观察组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CB能有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为患儿临床诊治方案的确立提供指导,且为无创操作,护理过程简单易行,可降低患儿静脉炎及感染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中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干化学法对临床多型黄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胆红素检测,并用SPSS软包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组δ胆红素相比较,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δ胆红素均小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其它疾病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δ胆红素检测对各型黄疸鉴别诊断和病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检测血清胆红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在检测各类型黄疸患者的胆红素的差异。方法分别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临床多型黄疸患者的血清进行了胆红素检测,并用SPSS6.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总胆红素干湿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胆红素的其余指标两法间结果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干湿两种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应建立各自的正常参考范围,提示干化学法未结合胆红素结果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较湿化学法更具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