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效果,开展了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其出苗率、开花率、下针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7.5、10.2、2.2个百分点,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可明显促进其生育期提前;等离子体处理较对照常规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增产343.2kg/hm~2,增收2745.6元/hm~2,该结果可为花生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效果,对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效果进行了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玉米拔节率提高8.6个百分点,抽雄期提前1.1 d,收获期绿叶数多1.4片,产量、产值分别提高528 kg/hm~2、1 056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为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大豆种子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处理7增产在6.0~237.0 kg/hm2,增幅达0.2%~7.9%;增值19.2~873.9元/hm2。处理2比处理7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237.0 kg/hm2、7.9%和873.9元/hm2。表明处理2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剂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不同次数处理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应用剂量1.0A×1次,处理2应用剂量1.0A×2次,处理3应用剂量1.0A×3次,处理4应用剂量1.0A×4次,处理5应用剂量1.0A×5次,处理6应用剂量1.0A×6次,处理7为对照(CK)。[结果]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能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对照增产23.0~315.0 kg/hm2,增幅达0.9%~12.6%,增值74.8~1 126.0元/hm2。处理2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315.0 kg/hm2、12.6%、1 126.0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次数为2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这可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开展多年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不同处理剂量、不同处理次数以及不同处理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使出苗率、开花率、下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7.5%、9.2%、2.2%。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明显促进生育期提前,为花生生产达到安全成熟,提供根本的技术保证。处理比ck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分别增产343.2kg/hm2,增收2745.6元/hm2,为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等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作物之间,其最适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略有差别,大豆、花生和芝麻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80 W,油菜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1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4%、7.94%、12.68%和12.50%,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17%、20.10%、18.19%和31.03%;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幼苗地上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96%、14.03%、29.37%和16.09%,根系干重增加了27.60%、15.85%、18.11%和16.86%。此外,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显著增加了幼苗茎长和根长。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等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作物之间,其最适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略有差别,大豆、花生和芝麻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80 W,油菜种子最适处理功率为1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4%、7.94%、12.68%和12.50%,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17%、20.10%、18.19%和31.03%;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幼苗地上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96%、14.03%、29.37%和16.09%,根系干重增加了27.60%、15.85%、18.11%和16.86%。此外,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显著增加了幼苗茎长和根长。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处理茄子种子对产量及产值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离子体处理茄子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茄子种子,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促进坐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 d;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大豆种子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机处理后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对提高大豆的产量性状具有促进作用,并可提高大豆产量.其中处理剂量为1.5A的效果较好,增产率为6.2%.  相似文献   

10.
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相似文献   

11.
对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花生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花生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量、根系长度、下针期株高和下针率;各处理皆比对照处理增产增效,增幅为314~596 kg.hm-2,增幅达5.4%~15.5%;增值1 439~4 169元.hm-2。其中处理3的增产、增幅、增值都最高,分别为596 kg.hm-2、15.5%和4 169元.hm-2。表明处理3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2.
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_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春大豆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田间设置4个玉米秸秆还田量处理:0 kg/hm~2(对照)、6 000 kg/hm~2(B处理)、12 000 kg/hm~2(C处理)、18 000 kg/hm~2(D处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新大豆27号’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处理(B处理、C处理和D处理)大豆LAI峰值、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6.5%~26.5%、12.2%~34.5%、9.7%~26.8%;秸秆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较对照增加68.2%~169.9%、转移率提高2.9%~7.2%;单株粒数较对照增加6.7%~13.1%,产量增加11.4%~19.6%。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能有效增加大豆产量,还田量为6 000~12 000 kg/hm~2,大豆产量较高(5 172.5~5 361.4 kg/hm~2)。玉米秸秆还田量高于12 000 kg/hm~2,大豆增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进行净作大豆(T_1),净作大豆+钼肥拌种(T_2,播种大豆前取5g钼酸铵用温水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0.5kg,即为1%钼酸铵溶液,然后拌种),间作大豆(T_3),间作大豆+钼肥拌种(T_4)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净间作条件下,钼肥拌种大豆能明显改善地上部的农艺性状,T_2处理大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T_1处理增加28.9%、T_4处理比T_3处理增加15.1%;单株根瘤数T_4处理为47.2个/株,比T_3处理增加24.5%,且比T_2处理增加12.9%;净间作大豆的根系活力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55.8%和33.6%,产量分别增加550.25kg/hm~2和340.4kg/hm~2,增产幅度为23.4%和38.03%。钼肥拌种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净间作大豆株高,促进根瘤数增多、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能力提高,进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处理黄瓜种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黄瓜种子,明显提早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使株高、根系数、根系长、根系重以及坐果率均有增加;分别比CK增产16500kg/hm2,增幅达18.0%;比CK增值21100元/hm2,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不同次数处理花生种子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花生种子明显提高苗期根数、平均根长、下针率,并且降低出苗期株高、开花期株高以及下针期株高;各处理皆比处理7增产达到166.0~608.0 kg/hm2,增幅达4.1%~13.7%;增值832.0~3 042.0元/hm2。处理2比处理7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608.0 kg/hm2、13.7%、3 042.0元/hm2。表明处理2为等离子体最佳处理次数,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钼酸铵的不同使用方法,从而验证钼酸铵对改善大豆品质和提高大豆产量效果,为大田生产应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农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属黑壤土,前茬作物大豆,有机质含量6.65%,pH值6.01,秋整地,秋起垄,5月6日播种,常规施肥施磷酸二铵147kg/hm~2、尿素74.6kg/hm~2、硫酸钾45kg/hm~2。用海伦王精量播种机大垄4行播种,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的适宜密度和施肥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分别在3种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分析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结果]土壤地力条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影响不同。在低土壤地力条件下,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密高肥处理(密度25.5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中等地力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中肥处理(密度18.0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的产量较高;较高地力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单株粒重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高肥处理(18.0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高产栽培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坡耕地上开展玉米地膜种植与祼地种植的比较试验,并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增产、增值分别为2 371.5 kg/hm~2、1 212.15元/hm~2,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的各生育期提前5~7 d,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的收获株数、收获穗数分别高出7 350株/hm~2、6 000穗/hm~2,表明地膜种植玉米对提高保苗率,促进各生育期提前作用显著,为玉米在坡耕白浆土种植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