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省4城市住宅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城市住宅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甲醛和苯对不同类型居住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湖南省4城市住宅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醛、苯进行检测,采用暴露评价方法研究住宅中不同类型人员的室内空气中苯和甲醛的寿命致癌概率与非致癌效应。[结果]尽管住宅中苯和甲醛浓度低于国家标准,也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致癌风险率和非致癌效应,各类人群中家庭主妇的苯和甲醛致癌风险最高,分别为1.25×10^-4和5.36×10^-4[结论]不同城市、不同职业人员、甲醛和苯的致癌风险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超过了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居住者要有意识地改变生活方式、改善室内环境以降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方法2011年7-10月对广州市120个监测点的卧室、客厅、办公室及室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应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卧室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超过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限值要求,其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39×10-4和1.41×10-4。甲醛的致癌风险值分别为7.81×10-4和7.82×10-4。甲醛的致癌风险高于苯的致癌风险,女性的致癌风险略高于男性,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的苯和甲醛致癌风险值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安全限值(1.00×10-4)。结论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对人群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7、8、12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4个城区中选择成年居民1 2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体表面积为1.747 m~2,其中男、女性分别为1.846 m~2、1.646 m~2; 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1.731 m~2、1.783 m~2、1.709 m~2;夏、春秋、冬季的皮肤暴露面积分别为0.437 m~2、0.175 m~2、0.087 m~2。日常活动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男性、女性分别为56.82、96.45 min/d;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75.31、78.27、76.02 min/d;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分别为77.34、73.93 min/d;夏、冬季分别为75.93、77.10 min/d;涉水活动时间在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游泳习惯的居民中,游泳时间为407 min/年,性别、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对兰州市城区居民日常涉水活动时间有影响,在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用水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4个城区抽取1 236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饮水量和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650、394和2 142 mL/d,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不同,不同职业城区成年居民间接饮水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表面积为1.746 m2,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46和1.646 m2,18~44、45~64岁和≥65岁者分别为1.731、1.783和1.709 m2;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其中洗脸、洗手、洗头、洗脚、洗澡、洗碗、洗菜、洗衣服的皮肤涉水时间分别为5.67、6.26、6.24、12.75、14.34、13.18、11.97、6.10 min/d,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成年居民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涉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BMI和职业对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延安大学学生公寓甲醛污染特征,为甲醛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建筑年限学生公寓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2和2013年对室内空气中甲醛进行了监测,计算超标率,并采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学生公寓甲醛致癌风险水平。结果新建研究生公寓(建成0.5年)宿舍部分甲醛监测值超标(标准值为0.10 mg/m3),超标率为38.0%;建成1.5 a以上的学生公寓甲醛均未超标。女生宿舍由于室内化学品(化妆品等)的使用使得甲醛浓度为男生宿舍的1.69倍。学生甲醛的癌症风险值为2.51×10^-6-17.82×10^-6,超过美国EPA制定的安全限值(1.00×10^-6),存在一定致癌风险。结论甲醛污染浓度随公寓建成时间延长而降低,建议适当推迟入住时间。室内化学品(化妆品等)是学生公寓甲醛的一个重要来源,建议放置于靠近窗户处,并增加通风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的冬季时间活动模式特征。方法对2013年冬季开展的活动模式调查中10 322位成年居民的时间活动模式信息,采用描述统计、非参数统计检验,描述各类人群在不同场所中的活动时间,分析日期类别、地区、性别和年龄对时间活动模式的影响情况。结果冬季北京市成年居民每日花在室内、室外和交通出行上的时间,工作日期间分别为91.67%,4.17%和4.17%,休息日期间,则分别为87.50%,8.33%和4.17%。城区、郊区、远郊区成年居民工作日/休息日在各场所内的活动时间三者间均具有差异。60岁以上居民比其他年龄的成年居民有较多的室外活动时间和较少的交通出行时间。成年居民住家室内活动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在室外和交通出行中花费的时间都多于女性。结论时间活动模式受日期类别、地区、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使用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0年1月17—28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6个镇(社区)共1 500名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随机访问。结果受调查人群淋浴、盆池浴、洗脸和洗脚时间的P50分别为10、12.5、10和5 min/d;有游泳习惯的人数占受调查人群的10.73%,游泳者游泳时间的P50为450 min/年。结论太湖地区成人淋浴、盆池洗浴、洗脸、洗脚时间推荐值分别为10、13、10和5 min/d,游泳者游泳时间的推荐值为450 min/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0年1月17-28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6个镇(社区)共1500名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随机访问.结果 受调查人群淋浴、盆池浴、洗脸和洗脚时间的P50分别为10、12.5、10和5min/d;有游泳习惯的人数占受调查人群的10.73%,游泳者游泳时间的P50为450 min/年.结论 太湖地区成人淋浴、盆池洗浴、洗脸、洗脚时间推荐值分别为10、13、10和5 min/d,游泳者游泳时间的推荐值为450 min/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的室内外活动时间,为估算人体对空气中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提供重要参数。方法基于"我国居民(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室内外活动时间,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居民的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 200 min/d,平均室外活动时间为221 min/d,室内外活动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同时受气温、职业和住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居民的室外活动时间长于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室内活动时间短于澳大利亚和韩国,但长于美国和日本。结论在进行我国居民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价中,要考虑到居民地区、性别、年龄等差异,根据调查居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室内外活动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室内空气中苯和甲醛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贵阳市室内空气中苯和甲醛的癌症风险。方法于2004—2005年,对贵阳市110个监测点的卧室、客厅、厨房、办公室、教室空气中以及室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应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和甲醛的人群癌症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办公室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了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其他环境空气中苯和甲醛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苯癌症风险分别为1.63×10~(-4)和1.40×10~(-4),甲醛癌症风险分别为6.05×10~(-4)和5.23×10~(-4)。甲醛癌症风险高于苯癌症风险,男性癌症风险高于女性。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的苯和甲醛的癌症风险值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安全限值(1.00×10~(-6))。结论贵阳市室内空气中苯和甲醛浓度对人群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国大陆某地居民的健康调查和室内、外空气中苯并(a)芘[B(a)P]的监测,定量评估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PAHs)污染物致人群肺癌危险度。[方法]将以燃煤做饭、采暖的L镇作为暴露组,以作物秸秆等为燃料做饭、采暖的R镇为对照组。对调查区农户进行室内、外空气样本采集,检测空气中B(a)P浓度,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该地区居民健康情况,按照美国环保局(USEPA)建议的健康风险评价步骤和方法,对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致居民肺癌高发现象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调查地区B(a)P致肺癌的致癌强度系数为22.5,该地区暴露组L镇居民及对照组R镇居民日均暴露剂量分别为1.557×10^-5 mg/(kg·d)及0.71×10^-5 mg/(kg·d),人群肺癌终生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50×10^-4及1.60×10^-4。[结论]参照USEPA的判定标准,苯并(a)芘引发肺癌的健康风险可接受,但仍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了解其交通出行特点,分析相关交通出行暴露参数,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调查兰州市3个区县2782名居民交通出行的方式和时间特征。结果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为步行(占77.4%),其次为乘坐机动车(占47.8%)和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占9.0%);兰州市居民平均每天的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60.0 min/d,其中步行40.0 min/d,自行车或电动车40.0 min/d,摩托车30.0 min/d,小轿车60.0 min/d,公交车60.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因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而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有差异。在开展人群交通出行过程中对空气污染物的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价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交通出行模式选择合适的参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human cancer from the inhal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different indoor environments in Guiyang City in China. Offices had the highest mea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0.11 mg/m(3)) and classrooms had the lowest mea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0.04 mg/m(3)). The cancer risk levels in different indoor environments ranged from 6.96 x 10(-6 )to 2.48 x 10(-4) and were greater than the acceptable cancer risk 1 x 10(-6). High human formaldehyde risks imply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human health in Guiyang City. The highest cancer risk values occurred in bedrooms (ranging from 1.87 in 10,000 to 2.48 in 10,000). For office workers, offices were the highest risk environment after bedrooms where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levels were identified. Student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population, and the highest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protecting their health in indoor environment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low emission materials and public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indoor pollution are highly recommended in China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4.
Efforts to assess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s to multiple urban air toxics have been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exposure data for people living in urban areas. The TEACH (Toxic Exposure Assessment, a Columbia/Harvard) study was designed to characterize levels of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personal exposures to urban air toxic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in inner-city neighborhoods of New York Cit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This present article reports methods and data for the New York City phase of TEACH,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and summer among a group of 46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A. Philip Randolph Academy, a public high school located in the West Central Harlem section of New York City. Air pollutants monitored included a suite of 17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aldehydes,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 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市医院放射科与核医学科室内氡浓度和γ照射量率水平,估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D累积氡探测器和FH40G环境X、γ剂量率仪测量室内外氡浓度和γ照射量率。结果 核医学、放射科地下和地面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和居民受照剂量分别是1.98 mSv、1.84 mSv、1.62 mSv、1.48 mSv和1.49 mSv。结论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受到的附加剂量主要与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量与防护条件有关。放射科工作人员剂量增高的原因主要来自氡污染产生的内照射。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measure particulate pollution (PM(10), PM(2.5), and PM(1.0)) continuously (24 h/day for 7 day) using real-time exposure monitoring and to estimate total inhalation mass using breathing rate and time-activity. Breathing rates were calculated from measured heart rates.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ecord a time-activity diary every 15 min. Five microenvironments were defined based on the time-activity diary: home, workplace/school, other indoor, outdoor, and transportation. The average masses of inhaled PM(10) were 530, 316, and 280 μg/day for two office workers, a housewife, and three students, respectively; those of PM(2.5) were 316, 279, and 210 μg/day; and those of PM(1.0) were 251, 264, and 187 μg/day, respectively. We found that home and office/school microenvironments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of PM(10), PM(2.5), and PM(1.0) inhaled mass during weekdays and weekends because dwelling time was a determinant factor for inhaled mass. Considering micro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breathing rate, and dwelling time in each microenvironment, indoor home microenvironments were the largest source of particulate inhalation, followed in order by workplace, transportation, other indoor, and outdoor microenvironments. 34.6% and 69.6% of PM(10) inhalation mass were accumulated in home microenvironments during weekdays and weekends, respectively. The inhaled mass of particulate <1.0 μm (PM(1.0)) in size occupied largest, followed in order by particulate 10-2.5 μm (coarse particle) and 2.5-1.0 μm in size for all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