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为了帮助相关研究人员了解新冠肺炎疫苗研究中的知识扩散与知识转化过程,利用回溯法分析疫苗研发中的知识流动路径。通过Cortellis和PubMed数据库检索疫苗产品及论文,利用逆向跟踪分析构建“疫苗产品-核心技术专利-引证科技文献”和“论文-参考文献”的关联关系。从知识转化和知识扩散的角度梳理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知识流动路径,挖掘新冠肺炎疫苗研究文献与产品的潜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
疫苗合作是应对全球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合作过程并不顺利,伦理困境是掣肘疫苗合作的障碍之一。回顾历史,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疫苗合作当属全球天花根除行动。在根除天花过程中,也遇到不少伦理困境,包括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冲击国家间守望相助、疫苗本身伦理争议阻碍行为体间团结协作以及为了克服疫苗犹豫采取的疫苗强制损害了自由、平等与功效的相称性原则。通过在医学专业群体中塑造专业与科学共识、主导国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合作共识、融入当地文化改善疫苗接种方式等途径破除疫苗合作伦理困境,最终于1980年成功实现根除天花的目标,为今天开展疫苗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制出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研究人员投入相关临床研究,而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研究及伦理审查也存在诸多难题与挑战。通过梳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的相关临床研究,从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经费来源、实施地点、受试者情况、数据管理、是否上传伦理审查批件等方面分析中国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研究及伦理审查的现状,并透过研究现状探讨目前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如有限临床研究资源的分配及使用、临时性医疗救治点或尚未备案的医疗机构参与临床研究的管理、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特殊伦理审查机制的建立及伦理审查要点等。  相似文献   

4.
2019年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造成了一场全球大流行,对人类生命、公共医疗保健系统和全球经济造成了破坏。新冠疫苗接种是保护人群免受COVID-19影响的最重要的干预措施,孕前、孕期和哺乳期作为大家广泛关注与重视的阶段,研究新冠疫苗接种对孕妇及其子代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旨在收集迄今为止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对男性及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报道,以及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研究,总结孕前、孕期和哺乳期接种新冠疫苗对其自身及其子代安全性的临床数据,为未来在这类人群中注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全球疫苗犹豫已成为阻碍个体与群体免疫,扭转免疫规划所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疫苗犹豫后果严重,通常伴随疫苗的使用而存在,疫苗犹豫往往使原本已消灭或有效控制的疾病卷土重来。随着近年来其危害的持续加重,疫苗犹豫问题已成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阻碍着国际和国内社会对疫情的成功控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还是存在对新冠疫苗的犹豫心理,如果人们拒绝接种新冠疫苗,就无法发挥疫苗的作用,无法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国际疫情输入和国内疫情扩散的风险。疫苗犹豫成因复杂,主要包括疫苗信任度(包含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指标的信心等)、群众的自满情绪(包括对疾病危害的认识偏低和战胜疾病的盲目自信等)以及疫苗的便利性,还涉及研发、供应、接种、疫苗价格等多个因素。本文结合海南新冠疫苗接种实际,就新冠疫苗犹豫的背景、成因、后果及消除措施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应对新冠疫苗犹豫的策略,供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公众认知疫苗犹豫,增强免疫接种信心,消除疫苗犹豫。  相似文献   

6.
免疫功能对于机体抵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及相关病毒感染所诱导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其免疫病理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新冠疫苗与抗体药物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公众的新冠肺炎疫苗犹豫现状,基于“3Cs”模型分析造成其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为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1日,我们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制作和发放问卷,通过群发、朋友圈推送等方式,对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居民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疫苗犹豫以及“3Cs”模型的3个维度,分别是信任(confidence)、自满(complacency)和便利(convenience)。运用SPSS 20.0软件包,通过χ2检验分析人口学特征对疫苗犹豫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Cs”模型各维度与疫苗犹豫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完成2 531例调查,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3.9±8.9)岁,男女比例为1∶1.42,疫苗犹豫的调查对象占4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33,95% CI:1.12~1.58)、月收入(与<6 000元比,OR>10 000=1.57,95% CI:1.25~1.97)、是否医护工作者(OR=1.39,95% CI:1.12~1.73)以及“3Cs”模型中的信任(OR=0.47,95% CI:0.40~0.56)和自满(OR=2.49,95% CI:2.10~2.96)对新冠肺炎疫苗犹豫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Cs”模型中的信任和自满维度对新冠肺炎疫苗犹豫有影响,未来可通过提升公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信心,减少疫苗相关的自满情绪,提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战胜疫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为响应党中央“加快科技研发攻关”的号召,《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特开辟“新冠肺炎防治和诊治”专栏。主要报道新冠肺炎防控研究、药品与疫苗研发、病例分析,临床诊疗方案、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欢迎各临床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相关研究人员等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是其首选和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和掌握新冠肺炎HRCT特征性表现,对提高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多次讨论,根据各自的经验并参考新冠肺炎最新的参考文献,针对新冠肺炎的影像分期及表现、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以及影像诊断等内容编写了中国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HRCT在新冠肺炎中的检查,辅助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病因及病机演变,为疫情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数据统计:依据2020年1月—2022年6月明确记录患者入院时寒热情况的相关文献15篇,统计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寒热类型对应的病例数及频率。依据2022年7月前新冠肺炎变异株临床诊疗文献12篇,统计新冠肺炎不同变异株的病因属性。(2)文献研究:查阅新冠肺炎相关理论探讨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讨论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结果 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主要病因属性为湿疫毒。新冠肺炎早期可见恶寒、发热,以低中热为主,部分表现为往来寒热、身热不扬等。一些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已有肺部炎症表现。肺部影像学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等实验室指标改变。新冠肺炎中期临床表现以肺系病变和脾胃病变为主,重症期可见呼吸困难、神志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肝功能损害等。此外,临床部分痊愈者存在核酸检测复阳现象。临证中应用解表清里、化湿解毒的治法多有较好疗效。结论 新冠肺炎的发病过程为湿疫毒从口...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播方式容易实现等特征[1]。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我国国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全球仍呈高水平传播,我国依然面临境外输入的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最安全、有效、简便的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水平现状,为调节睡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问卷调查法,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湖北某三甲医院(定点收治)某病区40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其睡眠相关影响因素及焦虑水平。结果本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PSQI总分(14.67±4.67)分,SAS总分(51.55±10.10)分。睡眠质量与焦虑经Pearson分析呈正相关(r=0.92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患者主观认为疫情严重程度以及焦虑状态是影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睡眠质量整体较差,应完善相关应急措施,加强对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心理疏导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减轻焦虑,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对有效控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及其传播、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但也面临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在借鉴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委员提出的平等尊重、帮助减轻痛苦和公正三大核心价值基础上,强调疫情相关研究议程设置应进行优先性排序,研究方案具有科学有效性的同时要兼具可操作性,研究结果的发表与分享应在遵循科研诚信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强调临床转化与公共卫生实践应用。因此,利益相关方应建立协作网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升COVID-19相关新药/疫苗研发效率。同时,伦理委员会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以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景中更好地服务伦理审查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随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已在5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亚型变异毒株BA.2,其具备较高的疫苗...  相似文献   

15.
《肝博士》2021,(2)
正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这为我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疫苗通过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接种任何疫苗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那么,很多肝病患者会问了:"我能打新冠疫苗吗?"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感染患者初始发病多表现为乏力、干咳和发热,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更为严重的症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生发展、疫苗研发、治疗手段仍未完全阐明。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广泛使用。当前,尚无合适的动物模型能够完全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于阐明其发病机理。因此,建立与筛选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比较了不同动物模型在新冠肺炎基础研究中的优缺点,梳理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发后新冠时代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月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比较,分析加强免疫针效果。方法 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三剂(加强免疫针)的医院医务人员为试验组,以接种两剂新冠灭活疫苗的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对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对照组免疫后24~78 d(中位时间58 d)血清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比较对照组疫苗免疫前后抗体变化以及两组免疫后抗体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加强免疫后SARS-CoV-2 IgG阳性率为94.5%(86/91),均值(6.92±3.40)COI、总抗体均值(460.64±265.98)COI。男、女性IgG阳性率、IgG量、总抗体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IgG阳性率及总抗体量均低于22~<30岁组(F=3.269,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显著高于免疫前(P<0.001)。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和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总抗体分别为(460.64±265.98) 和(595.40±294.36)COI,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比对照组疫苗免疫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针后体内抗体将快速达到高峰,虽然效果可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仍普遍有效。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免疫接种后的保护力可能强于非感染者加强免疫接种后。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非感染者以及免疫接种条件的新冠肺炎康复者,都该及时接种以减少感染或再次感染SARS-CoV-2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已开始积极部署未成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鉴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为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安全有序地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广东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通过回顾新冠病毒疫苗相关文献,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暂缓情形专家共识(第一版)》、《特殊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广东)专家共识》以及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组专家研讨意见,形成《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涵盖了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内容,从接种意义、接种程序、接种禁忌、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处置流程等方面进行讨论,供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过程可知,张仲景的伤寒六经方证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在遵循和保持原创性六经理论体系发展规律、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张仲景六经方证体系在治疗新冠肺炎及其相关并发症中所体现出的固有科学内涵和优越性,并对其重新作出系统梳理和现代诠释,建立新冠肺炎六经方证-病...  相似文献   

20.
焦代疆  单贵 《新疆医学》2022,(3):352-354
根据新冠肺炎防控第七版和新冠肺炎诊疗第八版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机构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方法[1].相关法律法规有新冠肺炎防控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第八版,2016版口腔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供应室消毒管理规范等.该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制定医疗机构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