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胆囊癌术前很难诊断,术中又易疏漏,我院1990~2003年胆囊癌19例,有9例术前未能确诊,现就误诊9例从临床与病理形态学方面进行分析及观察。  相似文献   

2.
邢志秀 《农垦医学》2004,26(2):149-149
婴幼儿保留灌肠是儿科常规操作。因婴幼儿药物用量剂量小,用量要求准确。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不利于药物的保留,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而死腔内残存的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群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以其易保管、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等优势,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它为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开拓了新的领域。在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用于临床的同时,为了保障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和病人的健康,减少其废弃物对环境和社会群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消毒医用床刷及刷套在临床应用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优点是开袋即可应用,简便、省时又安全,克服了以往床套刷用后要清洗、浸泡、晾晒,程序复杂,易造成感染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在神经内科,胃肠道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复尔凯鼻肠管因其留置时间长(42d),一般硅胶胃管留置时间为30d,柔软易弯曲,对胃酸不敏感,不易刺激鼻腔、咽喉,管道末端圆滑,可防止损伤胃肠道粘膜,并有多个侧孔,避免发生管道阻塞,能够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也不易发生因液体返流引起的呕吐和误吸,患者耐受性较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膀胱冲洗法主要用于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目的是预防泌尿系感染和保持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冲洗液常以等渗盐水为主。所采用的方法为持续膀胱冲洗法。以往常采用开放式膀胱冲洗瓶或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尿管方法进行冲洗,用开放式膀胱冲洗瓶冲洗的缺点:(1)易引发逆行感染、衔接不严;(2)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工作;(3)操作不便;(4)易造成冲洗液的污染和浪费。通过临床摸索,目前我们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集尿袋接口连接三腔导尿管的方法进行膀胱冲洗,简便易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时,液体已滴完。在墨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出现一大段空气时,我们采用螺旋形拴紧输液皮管,将皮管内空气挤压到墨菲氏滴管以上。此方法操作简便,易掌握,而且效果很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丽丽  王敏  徐良  吴春佼 《吉林医学》2008,29(16):1363-1363
采用甘油灌肠解除便秘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治疗技术,随着一次性物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科通常采用甘油50~60ml注射器(山东威高)与一次性肛管(扬州华泰)进行操作,但肛管直径约2cm与注射器乳头衔接不紧,易漏液,并且甘油推注阻力大,工作起来十分不便,经过反复推敲。予以改进,应用于临床1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科传统骨髓穿刺多用骨穿针在髂骨后嵴穿刺(6个月小儿多用胫骨上端内侧)。该方法患儿痛苦大,且针柄长、粗、笨,深浅不宜掌握、不宜固定,骨髓液易稀释、凝固,成功率低。我科自1998年12月以来采用7号针头连接的5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传统方法作小儿胸骨骨髓穿刺,至今已进行了66例次,无1例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治疗胸腔积液,简称胸液,除病因治疗外,胸腔穿刺抽液亦为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一直沿用传统的硬胶管或者三通管,其结构繁琐,易污染,需两个人配合操作,胶管易老化,产生破裂、漏气或三通管生锈损害,使穿刺引流产生诸多不便。我科自1994年始改进传统方法,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穿刺针治疗胸腔积液5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服给药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用药途径。小儿因年龄特点无法正确掌握固体剂型药物的吞服方法,临床上及家庭中对患儿喂药往往采取把这些药物溶解在温开水中制作成液体剂型后给喂服的方法,因大部分药液口味呈苦涩味,小儿易产生惧怕心理,在喂服期间往往会采取哭闹、拒服等不合作的态度,影响顺利足量地给药,同时家属易产生担忧心理。传统喂服所采用的用小勺或小杯送服方法,易使给药失败,且送服剂量不易控制易致呛咳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食匙进行喂服,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统应用灌肠筒在临床操作中存在着不足,如灌肠流速无法观察,也不易控制;灌肠装置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消毒不彻底易造成交叉感染;因需消毒后才能给其他患者使用,也耽误时间。我们利用无菌空盐水瓶和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器,对1240例患者临床应用,此装置制作简单,取材方便,使用安全舒适,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时间,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周岁以内婴儿及新生儿静脉采血是儿科病房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婴儿及新生儿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相对较厚,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但其操作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易伤及动脉或神经,有一定危险性,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惊恐致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进入实验室引起了一场新的实验革命,针对生理学哺乳动物动脉血压调节实验和药理学传出神经药物对血压影响实验的难度较大、易失误、常导致实验失败等问题,我们尝试性地改革动物手术和描记装置及相关药物调控等关键环节,将生理、药理实验优化组合,把体视显微镜引入该项目进行实验性研究,并与传统记录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了防止医源性感染,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愈来愈广泛。一次性医疗用品不仅便于保存、简单实用,而且减少了清洗、消毒等多项环节,有效地防治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是,一次性医疗用品在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监测等环节尚存在不少问题。为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力度,我院采取全程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导尿及留置尿管是基础护理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解决危重患者、截瘫患者、手术麻醉患者尿潴留的主要手段。近几年以来,通过对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导尿留置尿管的观察发现,采用常规导尿方法易导致尿道损伤。为此,笔者对常规导尿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中新生儿或早产儿因病情需要,经常需要吸氧,常规用的吸氧鼻导管常因患儿鼻孔大小不同而易拖出鼻孔,给护理带来不便。现介绍一种可代替鼻导管的一次性鼻塞导管。  相似文献   

18.
对于尿失禁的男性病人,临床上常用阴茎套式男小便器为患者储尿。但在使用过程中,因橡胶套太紧、流出口偏小,排尿时尿液易返流,阴茎皮肤极易出现尿疹,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皮肤破损而感染。我科自2001年6月~2002年11月开始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食品袋)为男性患者储尿至今已有60例,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秀颖 《西部医学》2005,17(1):94-94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病人诊治的需求,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已广泛用于临床医疗、诊断、治疗、及护理、科研等工作中,对于降低医源性感染、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次性无菌用品如管理不善,将会危害病人健康,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加强一次性无菌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极为重要。笔者通过4年工作实践,探讨了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的管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幼儿在抽搐时易咬伤自己,并且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痰液粘稠、量多,因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不能将痰液咳出,痰液沉积于气管、支气管内而引起吸人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必须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压舌板和开口器在儿科中是一种必用的器材,但在现代临床上大多数仍为金属制品,使用机率低,又要消毒,从而限制了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