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2〕。沈阳市铁西区于1999年检出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4年开始分别在羁押人员和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中检出感染者。为了解沈阳市铁西区不同人群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9月对铁西区不同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殷静  刘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69-1570
目的了解姜堰市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个地方的姜堰市居民824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各项知晓率在67.0%~77.0%之间,其中农村居民的各项知晓率低于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在60.9%~95.2%之间,三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2.0%~92.7%,艾滋病的防治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48.9%~90.2%之间。结论被调查的三类人群艾滋病的一般知识点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存在差距,对危险行为的认识远高于对非危险行为的认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还较缺乏。关于推广使用安全套的问题,人们持反对意见的比较多,大部分认为对社会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估城乡居民、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等情况,为制定下一个艾滋病防治5年规划提供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指标的参考依据,并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分层抽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和大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性题目总分10分,城市居民得分为8.0分、农村居民7.0分、中学生7.0分,大学生8.0分;4类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不够宽容,知识和态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两种因素。结论今后湖北省艾滋病健康教育应着重于传播目标人群知晓率较低的知识条目;广泛宣传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典型事例,扭转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不正确态度;传播对象以农村居民和低文化程度者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通市建筑劳务输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性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采用自填和面访的调查方式,调查南通市1329建筑业劳务输出人员.数据采用Epidata3.02录入后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1岁(18~63岁),已婚者95.7%,初中文化占71.3%.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297,P=0.00),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159,P=0.00).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的是16岁,21岁以下的占11.4%.15.1%的调查对象回答有过临时性伴,12.9%的调查对象回答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建筑业劳务输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建筑业劳务输出人群存在感染HIV的危险性,应尽快提出对劳务输出人群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AIDS)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约有100万.在我国HIV感染中,79%HIV感染为育龄人群,年龄范围在20~40岁,且其感染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为了解中国的已婚育龄人群AIDS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的现状,以便更有效地促进AIDS预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国家计生委于2003年11月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为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社区吸毒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以30~39岁(43.8%)、男性(78.4%)、初中文化(50.0%)、在婚(35.8%)为主,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由2007年的63.4%提高到2009年的87.1%;最近1个月共用过针具比例由2007年33.5%下降到2009年的11.0%,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35.2%~37.9%;2007-2009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维持在5%左右。结论成都市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和不安全的商业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仍需加大力度开展吸毒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一般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所持的态度,探索城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问卷,采取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1080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性差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22%和65.56%。只有32.19%居民认为艾滋病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对艾滋病感染和病人普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对城乡居民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FSW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趋势,收集分析艾滋病相关信息,敏感及时地反映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便制定和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危险因素。方法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培训娱乐场所业主,由业主组织FSW人员到指定地点接受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将所获得的数据录入Epi-data2.1数据库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00名FSW人员,对8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为53.88%,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3种主要途径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65.50%、50.50%和64.50%;对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吃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53.00%和38.50%。FSW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占调查人数的69.00%;在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占14.00%。经HIV抗体检测,200名FSW人员均为阴性。结论南充市高坪区FSW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险性。加强高危险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培训,实施有效地行为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流行仍是持久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体抽取大学在校生886人,在健康教育课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其艾滋病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网上、电视、报纸及书籍。有相当一部分人自我防御意识和行为尚未形成。建议 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631名市场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了解各类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社区干预策略和干预效果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市场从业人员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年龄偏大者、女性、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相关知识水平更低。对Hlv感染者和A1DS病人的态度总体上较消极,而对待H1V/A1DS高危行为的态度较积极。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主要是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强烈。结论 从业人员是艾滋病潜在的一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维和军人艾滋病KAP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赴利比里亚维和的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军人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况,同时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国军人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运用在WHO推荐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基础上修改编写而成的问卷,对赴利比里亚维和的中国军人和埃塞俄比亚军人进行艾滋病知识和相关行为的现况调查;并在中国军人中于艾滋病相关教育后再进行一次调查,并比较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认知有较大的欠缺;两国军人在艾滋的危害性、预防方法、传播途径等方面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军人在教育后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有明显进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及埃塞俄比亚赴利比里亚维和军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有欠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维和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吸毒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所持态度及其吸毒、求医和性行为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和普及面尚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受调查人群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比例相对滞后。[结论]该地区应该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城郊乡镇骨干人群和农民艾滋病相关KAP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郊乡镇骨干人群和农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方面,骨干人群回答正确率普遍比农民高。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人的歧视现象比较严重,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了解更多预防知识。在艾滋病知识传播方面,最主要的渠道是宣传墙报、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在这方面农民和骨干人群也不同。[结论]应在该乡镇深入持久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老年大学开展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开展营养KAP健康教育对老年大学学员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老年大学的就读学员545名,分干预组270名,对照组275名进行调查、干预。[结果]经过二个学期的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与态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行为二组干预前后比较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在老年大学开展营养教育是有效的、可行的,并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PLHA)社会支持和自我歧视状况,以进一步寻求相应的有效对策,降低社会对PLHA的歧视和PLHA的自我歧视,同时也对今后在社区及重点人群中开展HIV/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策略等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建议。[方法]对128名18岁及以上确诊HIV/AIDS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自我歧视行为总均分为(19.93±4.64)分(范围12~36分),半数以上PLHA存在自我歧视行为/自我歧视倾向。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与PLHA自我歧视相关的因素是孤独及消极自我形象(R=0.593,R2=0.351,F=21.285,P=0.00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LHA显著缺乏社会支持并存在较强孤独情感和自我歧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5个项目地区社会8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艾滋病的态度差异.[方法]按照预定的样本量要求,对政府官员、暗娼、娱乐场所老板等8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选择部分关键指标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县和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调查对象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其他3个地区略显不足.[结论]5个调查地区之间社会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是今后在这些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婚检人群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婚检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态度,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0年11月1日-11月24日在南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104名青年男女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知识正确率平均为81.5%,但在个别其他传播途径方面认识较差。知识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介。结论:婚检教育应以艾滋病/性病知识为主,教育双方树立健康积极的婚姻,家庭及性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医学生乳品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医学生对乳品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所高校910名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每周饮奶≥5次的占仅占28.7%,另有9.2%的学生从不饮奶,且女生饮奶情况明显好于男生,绝大部分学生平均饮奶量较少,价格高是主要原因;对于乳品选择都有较清楚的认识;在购买乳品时考虑较多的是营养因素;针对乳品的营养态度总体情况较好.[结论]南京市医学生乳品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饮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乳品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及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高校57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统一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相关书籍;AIDS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33.9%~96.9%。[结论]高校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艾滋病各方面知识的需求很高,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态度,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省城市社区居民当前对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探索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公众艾滋病防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 333名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格率为35.7%,仅19.8%完全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其中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26.8%,远远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66.5%(P=0);多数社区民众对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意识较差;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在不同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职业及艾滋病高中流行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正确行为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婚姻状况之间表现不同(P<0.05).[结论]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社区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建立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艾滋病健康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