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105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组,55例静脉留置针组,记录静脉炎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60-24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2~10天。结论:PICC管置管组静脉炎发生3例(6%),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6例(12%),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18例(32.7%),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20例(36.3%)。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对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输液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剌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相似文献   

3.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 500 ml)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PICC置管,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与CVC相比较,PICC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较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浅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把139名乳腺癌化疗的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给予PICC;对照组89例给予浅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 PICC组并发症如静脉炎明显少于浅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并发症比较少,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作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9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PA组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各38例。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当天和化疗结束后,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ICC组,QLICP-BR生活质量评分优于PI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与PICC均有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但VPA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低于PICC,生活质量高于PICC,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理想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8.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500m1)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体会。为接受化疗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痛苦小的静脉通道,降低频繁静脉穿刺、采血。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而致的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255例术后行健侧PICC插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 d,平均为69 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 d,平均为83 d,未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