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步脱色法处理苯酐酸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粉末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对苯酐酸水的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活性炭种类、脱色时间、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其对苯酐酸水的脱色率仍难以达到90%。此后通过试验筛选了4种脱色用大孔树脂,发现SXD-11树脂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在实验条件下,流出液体积为5 BV时的酸水脱色率在95%以上,10 BV时的脱色率85%。针对工业应用,最后在活性炭脱色基础上构建了与树脂脱色相联合的分步脱色法。该分步脱色法不仅保证了流出液体积20 BV时总的脱色率保持在91%以上,还提高了树脂单批处理量和使用寿命,降低了脱色成本。  相似文献   

2.
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活性炭对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 ,分析得出影响脱色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活性炭加入量 >二元酸浓度 >发酵液pH >操作温度。同时还考察了活性炭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长链二元酸的洗脱问题 ,从而确定了发酵液脱色的优化条件 :活性炭加入量 5 % ,室温操作 ,发酵液 pH =8,二元酸浓度为 4 0 g/L ,脱色时间为 2 0min。  相似文献   

3.
基于活性炭吸附法和酸碱精制法对醚后碳四液化气产粗柴油进行脱色研究。活性炭吸附试验中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酸碱精制法实验中,首先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浓硫酸用量、碱加入量和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优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4.
粉末活性炭除臭工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粉末活性炭除臭工艺的若干影响因素(预处理参数、背景有机物、预氯化、pH值等)进行了较为深人的分析和探讨,得到了一些对实际生产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结论:①当混凝过程中生成的絮体尺寸与粉末活性炭尺寸相当时,粉末活性炭除臭效果最佳;(萤去除水中的背景有机物可以大幅度提高粉末活性炭的除臭效率:③取消预氯化可以提高粉末活性炭的除臭效率;(D调节原水的pH至弱酸性,对提高粉末活性炭的除臭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磷酸三丁酯(TBP)脱色后的粉末废活性炭(WAC)为材料,利用高温热解的方法,以亚甲基蓝吸附量和碘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再生次数对废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AC的再生最优条件为500℃下再生90 min,再生4次仍能恢复其82%的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及67%的碘吸附性能。通过同步热分析仪(TG-DSC)测定活性炭的失重、吸热和放热情况;借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从而验证其再生效果。对废活性炭的热解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湿法磷酸净化工艺流程中磷酸三丁酯脱色活性炭的热解再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简介了湿法磷酸脱色的现状,开展了活性炭改性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活性炭类型、活性炭用量、温度、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湿法磷酸脱色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工业级粉末活性炭(平均粒径0.15 mm)、活性炭用量7.5 g/100 mL、脱色温度55 ℃、脱色时间3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磷酸...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对油松花粉水解液进行脱色,研究了影响花粉水解液脱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最佳工艺条件如下: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70℃,加入活性炭量1.0g,pH值5.所得油松花粉水解液无色,氨基氮损失率为2.4%,表明活性炭对花粉水解液有着较强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活性炭对L-乳酸进行了脱色实验,从而达到L-乳酸的提纯与精制。在活性炭脱色工艺中,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脱色工艺中,三个因素对脱色率影响的大小的顺序为:活性炭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适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5g/L,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为50℃,此时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粉状活性炭对颜色较深的维生素D3油进行脱色处理,以达到国际交易市场之标准。针对维生素D3油颜色较深之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油脂脱色处理方法,选择脱色吸附剂,比较脱色剂用量、脱色溶剂、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用粉状活性炭对维生素D3油进行二次脱色,即用环己烷为脱色溶剂,第一次用5%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第二次用3%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脱色温度50℃,恒温回流脱色时间1小时。使脱色后的维生素D3油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活性炭共混超滤膜的研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制备了用活性炭填充共混的改性壳聚糖超滤膜(CS膜),此膜经适当交联后可用于酸性红B染料水溶液的分离脱色,并着重研究了活性炭的种类、数量、铸膜液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多少等因素对CS膜分离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活性炭共混超滤膜具有良好的分离、脱色效果和良好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迷迭香多糖,用活性炭脱色,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迷迭香多糖活性炭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0%,脱色时间60 min,脱色温度8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2.44%,多糖保留率为55.7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黄皮洋葱寡糖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脱色率、寡糖回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 g·L-1、脱色时间20 min、脱色温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脱色率为85.48%、洋葱寡糖回收率为85.13%.  相似文献   

13.
菊芋菊糖活性炭脱色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健  李沛  邵荣  徐虹 《过程工程学报》2009,9(1):143-147
对菊芋菊糖提取液活性炭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规格的活性炭对菊芋菊糖提取液的脱色效果. 结果表明,仅粉末状活性炭TS4具有脱色作用,且脱色效果显著.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菊芋菊糖提取液活性炭TS4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5 g/L,脱色温度80℃,pH值6.0,时间30 min. 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82.6%,菊糖回收率可达93.4%.  相似文献   

14.
卢赛飞 《山西化工》2011,31(1):30-32
研究了活性炭对链霉菌182-2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物质的脱色作用,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活性炭脱色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8℃下,炭-液质量比1.0:2.5、脱色4 h时,1.5mm圆柱状活性炭对182-2发酵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脱色率为77%.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性炭对鸡毛水解液进行脱色处理,考察水解液稀释倍数、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以及溶液中L-亮氨酸保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将水解液稀释2倍后,在60℃下加入6g/100mL的活性炭,脱色20min.  相似文献   

16.
以依兰煤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出了具有焦糖脱色力的活性炭。炭化得率为74.0%~76.2%,活化得率低于14.0%时,样品吸附性能可达到:亚甲基蓝吸附值232.5 mg/g,B法焦糖脱色率80%,对实物溶液的脱色能力均好于标准炭。采用简易有效方法对活性炭中的灰分进行处理,使得样品中的灰分及杂质降到合格范围之内,可用于液体的脱色。对活化工艺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探讨,发现活化温度在860℃时,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提高样品的脱色性能,但活化得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优选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最佳的黑电气石粉,发现来自江西的黑电气石粉对活性蓝49的降解效果最佳;pH为2.0,对100 mg/L的活性蓝49溶液的脱色率为92.6%。该黑电气石粉的矿物成分介于镁电气石与铁电气石之间,属于两者的过渡类型。通过UV-Vis紫外光谱图、FTIR谱图及X射线衍射谱图初步分析了来自江西的黑电气石粉对活性蓝49的脱色机制,结果表明黑电气石粉具有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共钮发色体系,使在可见光区染料溶液的最大吸收峰消失;但不能破坏含有苯环、荼环等小分子的物质的结构。黑电气石粉降解染料废水是不改变其化学结构的,不过其晶体内部的能量和结构位置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提溴废液是海水日晒制盐→提钾→提溴后的母液,其氯化镁质量浓度高达400~450 g/L,但其浊度和色度均较大,影响其加工的精细化工产品色泽和质量。研究了对提溴废液进行物理法脱色和化学法脱色,结果表明,提溴废液的色度是由有机有色物质造成的;砂滤能很好地去除悬浮物,使浊度从40.9 NTU降到约2 NTU,但脱色率仅为41%;活性炭吸附的脱色率为60%,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的脱色效果均不理想。最佳实验条件下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的脱色率分别为80%和79%,能达到较好的脱色效果,综合氧化时间、氧化温度考虑,次氯酸钠脱色优于双氧水脱色;为此提溴废液脱色净化工艺选择砂滤预处理+次氯酸钠脱色,脱色的最佳条件:次氯酸钠加入量8%(质量分数)、pH=6.0、氧化时间为40 min、脱色率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