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个月。8例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4 cm×6 cm,最小为3 cm×4 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此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适用于中小创面。  相似文献   

2.
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5cm×6cm,最小3cm×4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跟腱处软组织缺损,此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中小创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患者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7例为胫骨远端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1例为跟腱后侧慢性溃疡伴骨髓炎,4例为跟骨外侧软组织缺损伴骨髓炎及内固定物外露.彻底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2 cm~13 cm×9 cm,骨缺损范围为3.0 cm ×3.0 cm ×3.0 cm~6.0 cm ×3.0 cm×4.0 cm.所有患者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髓炎清创后形成的无效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手术切取皮瓣大小为5 cm×3 cm~14cm×10cm,肌瓣大小为11 cm ×3 cm~16 cm×4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11例皮瓣、肌瓣成活良好,创面均一次性愈合.1例皮瓣及肌瓣远端坏死,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后愈合.随访6~ 24个月,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患者未复发骨髓炎. 结论 联合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能有效治疗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肌瓣修复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8例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左足5例,右足3例。足跟部溃疡2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致肌腱、内固定物外露1例,碾挫、挤压伤致足部偏外侧皮肤软组织坏死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8.0 cm×2.6 cm。病程30 min~26个月。2例细菌培养呈阳性。入院后清创换药9~15 d,待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5.6 cm×1.5 cm~7.6 cm×1.8 cm的小趾展肌肌瓣移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小趾展肌肌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4 d发生肌瓣部分坏死,对症治疗后肉芽生长良好。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9~21 d肌瓣表面新鲜肉芽生长良好,取小腿内后侧刃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肌瓣创面。一期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肌瓣创面1例,二期修复7例;修复术后皮片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1个月。创面外形、质地和感觉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16~23 mm,平均19.5 mm。1例足跟部溃疡患者负重行走出现表皮磨损。1例术前腓骨长、短肌腱部分坏死者出现足外翻、肌力下降,其余患者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小趾展肌肌瓣移位修复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供区损伤小,不影响负重,创面外形、弹性好,感觉恢复好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5例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患者,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进行修复,肌瓣面积为6 cm×4 cm~9 cm×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移位肌瓣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受区外形与功能均满意,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带蒂肱桡肌肌瓣在覆盖创面的同时,还可对部分患者伴有的伸肌缺损进行修复,是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和治疗效果. 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年龄4-46岁,其中男8例,女3例;早期创伤7例,贴骨瘢痕及陈旧性损伤4例.清创后缺损面积5.0 cm×6.0 cm ~ 8.0 cm× 12.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质外露.11例患者均采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创面. 结果 术后肌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7例术后随访3~10个月,外形良好,可正常穿鞋,移植皮片质地柔软,稍有色素沉着.结论 选用修薄的肌瓣游离移植表面植皮修复后组织的质地较薄,避免了皮瓣和肌皮瓣移植后臃肿的缺点,是修复足背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部组织瓣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小腿下段,外踝腓外侧筋膜间隙,设计切取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最大筋膜瓣6cm×13cm,覆盖跟腱及跟骨裸露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2004至2005年11月,修复足跟后组织缺损6例。修复最小缺损3·5cm×4·0cm,最大4cm×6cm。术后转移筋膜瓣,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损伤小,筋膜瓣薄,柔韧滑润,血运恒定丰富,手术时间短,为小腿下段足跟后难愈性中、小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同侧比目鱼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Pilon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6月,采用同侧比目鱼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20~50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0cm×3.5cm~10.0cm×6.0cm。9例为Pilon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5例为开放性Pilon骨折软组织缺损外固定术后。肌瓣切取范围为8.5cm×5.5cm~12.5cm×7.5cm。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植皮均成活。2例肌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余肌瓣均成活。术后11例获随访3~26个月,平均15个月。植皮无破溃,外形无明显臃肿。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0-25^o,跖屈15-40^o,步态正常。结论逆行比目鱼肌肌瓣手术时不需显露血管蒂,解剖恒定,且比目鱼肌肌腹大,移位方便,旋转弧度可达180^o,且很少发生血管危象,促进创面愈合及骨痂生长,有利于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游离腓骨骨瓣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12例,其中携带皮瓣4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 55岁,平均35岁.修复肱骨缺损2例,尺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4例.腓骨瓣切取范围1.5 cm× 2.0 cm~ 12.0 cm× 16.0 cm,腓骨移植长度6.0~ 20.0 cm.结果 12例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年5个月.4例携带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11例,Ⅱ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2~18 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应用Enneking上肢功能标准评分为22~29分,平均27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可一期完成骨缺损修复,且可同时解决软组织缺损.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9例患者,采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顺行肌皮瓣4例,逆行肌(皮)瓣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烧伤1例、恶性肿瘤4例。缺损范围:6.0 cm×4.0 cm~20.0 cm×8.0 cm,肌(皮)瓣切取范围5.0 cm×5.0 cm~23.0 cm×7.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肌(皮)瓣均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移植后的肌(皮)瓣具有良好的形状和质地,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好。供区直接缝合者外观良好,植皮修复者外观欠佳。结论 带蒂顺行和逆行股外侧肌(皮)瓣面积大、血供可靠、运用灵活,是修复大腿和小腿上段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