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求单味中药功效发挥的环境因素。方法:从地域、温度、品种、南北医家用药等诸方面浅谈生态环境对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结论:分析认为生态环境是控制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之一,品种以及产地决定了单味中药的不同偏性,即质不同则性不同,从而影响其"体",则其"用"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中药配伍中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和规律,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和直接的有:一、药物环境。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其功效的发挥受到配伍的药物所形成的药物环境的影响。二、剂量环境。配伍中不单只考虑到其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各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三、机体状态。因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机体的状态常常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发挥方向。  相似文献   

3.
单味中药大黄具有多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1].但在临床遣方用药中,大黄往往是发挥某一特定的功效.因此,为了避免临床加减药物的随意性,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讨论影响大黄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西平  夏丽娜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62-1563
单味中药大黄具有多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但在临床遣方用药中,大黄往往是发挥某一特定的功效。因此,为了避免临床加减药物的随意性,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讨论影响大黄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方药功效发挥方向不仅受组成药物的影响,还受到配伍环境、用量多少、炮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全面掌握影响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以更好地发挥方药功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就影响方药功效发挥的因素略谈体会如下。1配伍环境配伍环境就是通过药物配伍,控制其功效往某个方面去发挥。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往往是由配伍环境决定的,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成华  薛长松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9):1596-1600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成因。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是中医学具体理论流派指导下的不同流派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过程,是中药临床功效与临床用药倾向影响中药单味药药性形成过程的具体实例。单味药人参的复杂药性成因体现了中药单味药药性理论与药性实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气血药配伍应用协同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木香、当归分别具有益气、理气、养血活血功效。本文主要观察这三种不同功效的中药在单味应用和两两配伍应用时对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及解聚性的影响,并略探讨配伍应用协同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性-功效-应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单味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功效,每种功效都与药物本身的药性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单味中药的多种功效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笔者从"药性互参"分析中药的多种功效,从"性效结合"分析中药的基本功效,最后得出结论,药物的多种功效都是建立在基本功效基础之上的。由此可以帮助医者更好的认识中药,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王英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87-1687
中药四性就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它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效的概括。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指出了“药有寒热温凉四气(性 )” ,现代对其研究则更细致、深入。笔者认为 ,中药四性的功效离不开它的整体调节观。1 从中医角度探讨治 则 阴阳五行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 ,我们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以阴阳五行学说剖析了生命的制约调节统一规律。中药的四性就是从调节机体体内平衡为出发点 ,从而建立了治则、治法。《神农本草经》指出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指出了 :“寒…  相似文献   

11.
“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假说及其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药整体调理寒热证型和中药多成分共存状态下的性效相关性为客观假设前提,提出了“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假说。认为某一类别功效相近、四性属性相同的中药组群理论上应该具有基本相同的、能客观反映其药性寒热本质的“性效谱”,反之,则“性效谱”即可作为界定某一新中药四性属性的科学依据。由此认为“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应是现代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寻求的主攻方向之一,研究“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可使中药四性理论体系具体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对此假说的科学依据进行了论证,并指出了开展此项假说论证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功效只存在于复方整体水平之上,不同于各单味药功效、也不同于各单味药功效的累加功效。中药复方分析存在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作者从复方药物的性味配伍研究复方功效主治,尝试基于知识元语义分析,以中药药性、功效知识元为基础,采用归纳、统计分析方法,从中药复方性味知识元配伍、性效知识元关联、效证症病知识元关联、功效知识元关联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综合各分析反映复方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13.
自古迄今,大量临床病例实践表明及现代科研文献资料证实,单味中药对症治疗功效奇观。很多单味中药具有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某些自觉症状及临床体征的效能。然而,当今临床界有部分人士过于强调辨证论治。鉴此,容易忽视单味中药对症治疗的作用,作者认为先辈临床家经验和现代某些中药学者、专家的精心钻研考证,不但肯定了单味中药对症治疗的功效,而且有所开拓、发展创新。将单味中药制成各种、各样的成品,其中针剂不少于百种,部份广泛应用于临床,解决了临床急用需要。体现了后世医家、学者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发挥了择其优而从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的本原是整体,系统阐明中药“整体观”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药起效的整体调节作用已被普遍认知,但单味中药自有成分的整体内在逻辑需要进一步阐释。为全面揭示中药药效作用机制,该文充分融合中药整体观与辩证思维去探究中药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中药自有多成分共存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单味中药内在的“自洽”现象,即各成分在理化性质、药动学作用、生物效应、性味归属、中医功效等方面呈现的同向或反向作用现象,整理归纳同一味中药所表现出的各类辨证逻辑关系并分析内在原因,并重点分析了影响中药功效“自洽”现象的外界因素,以期帮助更好地揭示药效物质基础理论,进一步丰富中药整体观的科学内涵,为中药炮制工艺、配伍形式、制剂设计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大多情况下只取其一部分功效,而非全部。中药功效有选择性的发挥是通过方剂中药物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完成的。方剂的配伍方法、药物间的剂量变化、方剂的剂型选择是影响药物作用方向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制药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经过炮制合格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的单味中药颗粒.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单味饮片没有改变.用中药配方颗粒代替传统中药饮片供临床应用,在辨证论治、随方和药、随证加减等方面与原中药饮片相同.但因其携带方便,不需要煎煮等优点.迅速被医生和患者所接纳.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笔者对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单味中药降血糖作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特点,为降血糖新药的筛选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分析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单味中药发挥疗效的活性部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具有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因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单味中药有降血糖的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中2种功效的中药可能是未来降血糖中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1 几个概念问题1.1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在我国实行工业化生产还是近几年的事 ,但不能否认已在一些地区试用的事实 ,而且必须正视其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 (包括生产、试用与研究 ) ,且已远销国外。目前 ,国内外对其称呼有“免煎中药饮片”、“免煎汤剂”、“中药精制饮片颗粒”、“科学中药”等 ,笔者认为 ,应统一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上来 ,这样 ,既符合生产实际 ,又符合汤剂改革以来行业的共识。1.2 根据生产与研究应用的实践 ,我们可得出如下定义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对单味中药材按照中药炮制理论加工制成的饮片 ,依据传统中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推广单味中药胶囊,促进中药现代化,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方法:从单味中药胶囊的制备、使用,临床疗效等方面与中药配方颗粒等剂型比较,显示出单味中药胶囊的突出优势。结论:单味中药胶囊是中药的最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清宁片的质量控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黄生用具有攻里通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止血等功效。但亦有“伤胃气、伤阴血”等副作用。其炮制品,既保持了大黄原有功效,又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江文君,中药通报1986;11(12):3)。为了控制单味熟大黄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