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TP-ELISA、和TPPA法对227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11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RPR、TP-ELISA、及TPPA法的敏感度分别是83.2%、98.7%、99.7%,特异性分别是73.5%,97.4%、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TP-ELISA法在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IgG/IgM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各期梅毒血清80份,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排除梅毒的患者血清样本40份,以及100份献血员血清样本。全部血清标本分别进行RPR、TPPA和TP-ELISA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P-ELSIA在梅毒患者组中的阳性率为100%(80//80),确证试验TPPA的阳性率为98.8%(79/80),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P-ELSI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初筛试验RPR的检测阳性率87.5%(70/80)。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RPR试验出现假阳性,其他两种方法无假阳性出现。结论: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确诊,TP-ELISA试验阳性标本建议进一步作RPR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TP-ELISA、RPR和嗍法对12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3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TP-ELISA、RPR及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78.29%、61.24%、77.52%,特异性分别是95.24%、79.22%、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3种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种常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梅毒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梅毒的检出率.方法:同时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155例梅毒螺旋体质控血清标本.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PR、TPPA和TP-ELI...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方法,为梅毒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TP-ELISA筛查方法检测住院、门诊和体检患者标本17 824例,检测出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和RPR检测。结果:TP-ELISA检出阳性231例,阳性率为1.30%;TPPA检出阳性228例,阳性率为1.28%,两者阳性的符合率为98.70%;RPR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4%,同时对不同年龄组TP-ELISA、TPPA、RPR阳性结果进行比较,21~4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85%、1.85%和0.67%。结论: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可提高梅毒抗体的检出率;用TPPA作确证试验,可排除假阳性患者;最后用RPR法进行检测,可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患者,并用其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3种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选择最合适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最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3种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共4876例进行检测.结果:ELISA、TPPA和RPR检测梅毒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6.1%、88.3%和80.5%.3种方法阳性率中TP-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RPR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RPR的灵敏度比ELISA、TPPT差.ELISA是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缪亚梅  王文鼎 《海南医学》2013,24(8):1168-1170
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不同方法,对68份阳性标本及80份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PPA、TP-ELISA和RPR三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1%、94.1%、80.9%,特异性分别为97.5%、91.3%、88.8%,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7.1%、90.1%、85.9%,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7.5%、94.8%、84.5%。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的TPPA比较,RP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诊断中联合应用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对临床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结果6483例血清标本行TP-ELISA筛查,检出阳性342例,其中TPPA法检测结果阳性313例,阳性检出率为91.5%(313/342);TRUST滴度在1∶2以上的265例,TPPA确证264例为阳性;TRUST滴度阴性77例,TPPA确证阳性49例,29例TP-ELISA阳性而TPPA阴性的标本TRUST滴度(<1∶2)阴性为28例。结论TP-ELISA法敏感性较高,操作方便,易自动化,可取代TRUST作为梅毒的常规筛查,但存在假阳性(8.2%)问题,尤其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TP-ELISA阳性的标本应进一步行TPPA确证,若TPPA阴性,2周后应再复查1次TPPA。TRUST已不适合梅毒的常规筛查,但其滴度可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62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环状卡片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3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实用价值。结果:TP-ELISA、TPPA、RPR 3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6.66%、98.32%和66.62%。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的患者可选用TP-ELISA法、TPPA法进行检测,准确率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P-ELIS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用RPR和DTP-ELISA试剂同时检测临床确诊并经TPPA确认的梅毒患者血清30例,阴性对照血清30例,与TPPA结果比较,分别计算出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结果 RPR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93.3%,符合率为90.0%:TP-ELISA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6.7%,符合率为98.3%。结论 TP-ELISA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RPR,阳性结果不易漏检,更适合做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1.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测量阈值,并对CMIA检测出的假阳性样本进行分析.方法 对航天中心医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1月间49720例样本进行CM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出的阳性样本进行TPPA确证实验,运用SPSS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720例样本中CMIA法筛查出919例阳性样本.919例阳性样本进行TPPA确证,检测出真阳性样本650例,假阳性样本269例.CMIA法S/CO值>10的样本,真阳性率为100.0%.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和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假阳性率较高,分别高达88.9%和50.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高,可作为筛查实验.CMI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S/CO值在1~10之间的样本需要进行TPPA确证,而S/CO>10的样本无需TPPA验证,可直接发阳性报告.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及妇产科就诊患者假阳性率较高,检测报告需慎重发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经CMIA法检测疑似梅毒阳性(S/CO≥1.0)标本27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对阳性标本采用 TPPA和 TP-ELISA 法进行检测。结果 270例 CMIA 法阳性标本中,TPPA 阳性检出率81.85%(221/270),TP-ELISA 阳性检出率83.33%(225/270)。 TPPA、TP-ELISA与CMIA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浓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IA法较TPPA和TP-ELIS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用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准确性与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Tp)外膜蛋白基因Gpd及细胞因子佐剂IL-2为目的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干组体pET28a/Gpd-IL-2,表达鉴定并进行免疫活性的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Tp疫苗动物实验打下基础. 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Gpd-IL-2进行诱导表达;Ni索和层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后,Western blot 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免疫新西兰兔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Gpd-IL-2,表达鉴定及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60 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两融合基因之间的表达相互没受到太大影响;纯化的Gpd-IL-2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能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ELISA检测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在1∶6400以上. 结论 Gpd-IL-2融合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这为进一步开展Tp疫苗动物实验条件的优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种检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方法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求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方法用于输血前和临床诊断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应用TPPA、ELISA、TRUST等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5例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梅毒血清标本,ELISA法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TRUST法为93%;经稀释法检测,ELISA法较TPPA法敏感。对815例临床标本检测,ELISA方法与TPPA法的检出符合率为100%。结论 ELISA法操作简单,结果判断可标准化,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既可用于过筛试验,又可用于筛检阳性样本的确认。  相似文献   

16.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荣  刘迪  张捷  崔丽艳 《北京医学》2007,29(8):497-498
目的 探讨三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602份标本,其中61例确诊为梅毒感染.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RP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7.8%和91.8%、96.9%;RPR与ELISA法、TPPA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Q-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法和TPPA法是较好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FQ-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ELISA TP-IgG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 id p lasm a reagin c irc le card test,RPR)梅毒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ELISA TP-IgG和RPR 2种试剂同时对56份临床疑似标本进行检测,结果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乳胶凝集试验(Toreponem a pallidum latex immuno assay,TPLA)方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 TP-IgG检测率高于RPR,且与TPLA确证实验完全吻合。结论:ELISA TP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好于RPR方法,是临床检测梅毒感染和筛选献血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TpN47)重组抗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pN47重组抗原,再进行T-A克隆及测序,然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中,以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对正常人血清200份、类风湿性关节炎(RA)阳性血清55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血清34份及梅毒可疑患者阳性血清135份进行检测,其结果与梅毒血凝试验(TPH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ET32-TpN47重组表达载体,重组的TpN47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稳定表达。对梅毒可疑阳性血清采用ELISA、TPHA、TRUST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1.48%、98.52%、71.11%;TRUST测出的8份可疑阳性样品及31份阴性样品TPH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ELISA检测结果阳性19份。ELISA检测阳性率与TRUST和TPH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pN47重组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ELISA试剂特异性、敏感性次于TPHA,但明显高于TRUST。  相似文献   

19.
梅毒作为一种接触性慢性经典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有着很强的传染力和致病性,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防范医院交叉感染发生.本文通过综述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来分析5种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验室的条件,指导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检测.  相似文献   

20.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春怡  苗岩 《黑龙江医学》2009,33(6):451-453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为血清学试验,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测。这些方法对于各期梅毒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当前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状况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