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磷酸铁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体系之一,具有成本低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特点.但磷酸铁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衰减问题一直制约了其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磷酸铁锂材料本身低温放电性能的提高,对于改善磷酸铁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的低温放电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种新颖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有效地控制磷酸铁锂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和粒径,提高其均匀性和导电性能,改善电化学性能.添加有机溶剂以改善(减小)团聚现象,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简化了合成工艺,使之易于工业应用.通过XRD、SEM等测试表明,合成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结晶完整、不合有杂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锂电池常用的三种正极材料,即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材料性能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探讨了三种材料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选择中的优势和特征,及其特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改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金属粒子掺杂改性及碳包覆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综述各改性方式方面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上对改性方式的理论体系建立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研究小组的研究,对磷酸铁锂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朱敏  盘毅  郑春满 《材料导报》2012,26(17):143-149
随着电动汽车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断改善和提高正极材料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切入点,介绍了磷酸铁锂的结构特点与脱嵌锂机理及制备方法,分析了其作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并从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其改性进展,指出了各改性方法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形貌控制的角度阐述了其原理与国内外研究情况,展望了功率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特殊的空间架构以及优越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和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无法超越的循环性能,使得其在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业中快速发展。通过配制爆炸合成专用炸药制备了纳米级磷酸铁锂颗粒粉体,分析粉体材料检测结果发现:合成的纳米磷酸铁锂粉体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较高,在高温条件下粉体样品的质量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数值范围内;另外根据扫描得到的伏安曲线发现粉体材料的循环重现性较好,并且材料的脱锂性能与嵌锂性能也具有很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特殊的空间架构以及优越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和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无法超越的循环性能,使得其在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业中快速发展.通过配制爆炸合成专用炸药制备了纳米级磷酸铁锂颗粒粉体,分析粉体材料检测结果发现:合成的纳米磷酸铁锂粉体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较高,在高温条件下粉体样品的质量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数值范围内;另外根据扫描得到的伏安曲线发现粉体材料的循环重现性较好,并且材料的脱锂性能与嵌锂性能也具有很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8.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_4)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循环性能好、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尤其是在高温下的安全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磷酸铁锂的电子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市场化应用。本文介绍了磷酸铁锂的改性方法,对提升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酸铁锂(LiFePO4)是绿色环保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由于材料自身电子和离子传导率差、堆积密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综述了对磷酸铁锂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现代材料动态》2009,(10):20-20
台湾立凯电能科技(Aleees)公布了面向锂离子充电电池正极材料而开发的磷酸铁锂(LiFePO4)的技术指标及今后的销售战略。该公司的磷酸铁锂添加有微量金属氧化物,不过并不是掺杂和涂布,而是与磷酸铁锂形成共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LiFePO4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电池循环性能失效的原因,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通过拆解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测试手段,对多次充、放电循环前后锂离子电池LiFePO4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负极在200次循环后,衍射峰的位置略微右移,晶体粒径结构几乎没变化,但是LiFePO4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却发生不可逆变化,晶粒从3.73 nm减小到2.75 nm;在0.25 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衰减11.6%;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LiFePO4正极材料微观结构和晶粒度细化造成Li+传输阻力增大,是造成LiFePO4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经过10余年的深入研究,LiFePO4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综述了磷酸铁锂材料近年来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酸锂作为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倍受关注.但存在一些实用化的困难,热稳定性差即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镍酸锂材料在全锂或电化学脱锂状态下的热行为和热分解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以解决镍酸锂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改性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二次掺碳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掺碳对合成LiFePO4/C复合材料的晶型没有影响,但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明显,二次掺碳能有效地提高容量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当蔗糖二次加入量为碳与磷酸铁锂质量比为3%(质量分数)时,样品颗粒细小且均匀,同时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19mA.h/g,循环20次后仍保持在153.68mA.h/g。  相似文献   

15.
两步掺杂合成法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步掺杂碳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LiFePO4-C复合材料.利用SEM、XRD、TG/DTA等方法对该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和热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前驱体掺杂14%(质量分数)、预分解后掺杂6%(质量分数)葡萄糖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在0.1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8.5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武玉玲  金山姚颖 《材料导报》2005,19(F11):252-255
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价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正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热点。主要对一类新型正极材料LiNi-x-yCoxMnyO2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这类正极材料的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纳米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纳米LiCoO2、LiMn2O4及LiFePO4等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纳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模板法及水热法等,电极材料的纳微米化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球形材料具有堆积密度大、体积比容量高、加工性能好等突出优点. 球形化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控制结晶法是制备球形材料的理想方法. 本文介绍了控制结晶法的原理, 综述了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Ni0.8Co0.2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LiFePO4的研究和发展, 并对球形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nanocrystalline intermetallic alloys, nanosized composite materials,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siz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are all promising new anode materials, while nanosized LiCoO2, LiFePO4, LiMn2O4, and LiMn2O4 show higher capacity and better cycle life as cathode materials than their usual larger-particle equivalents. The addition of nanosized metal-oxide powders to polymer electrolyte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all solid-state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warming, a new generation of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ith excellent safety, reliability, and cycling life is needed, i.e., not only for application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but especially for clean energy storage and for use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d aerospace.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ies can lea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n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iques used for anode, cathode, and electrolyte materials, the impact of nanomaterial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ies, and the modes of action of the nanomaterials i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