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4l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血清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补充维生素D3(VitD3)后1个月再次检测,并与补充前比较。结果RRI组25-(OH)D3及IgG、IgA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充VitD320万~40万U1个月后检查发现,随着25-(OH)D3水平的升高IgG、IgA也升高,IgM无明显改变。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Vit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有关,儿科医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可常规检测血25-(OH)D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RRI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每次0.25μg,每周3次,连续服用3个月,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充维生素D后治疗组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维生素D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调节作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57/60),对照组为83.33%(50/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A、IgM、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应用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可提升治疗效果,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匹多莫德佐治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13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实验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治疗后的CD4、CD8、IgA、IgG、IgM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的免疫功能,安全性佳,病情恢复较快,可将其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3):188-190
目的探究免疫功能缺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水平。结果 RRTI组患儿的血清IgG2和IgG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3~5岁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gA分别为(1.05±0.51)、(1.50±0.52)g/L,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RRTI患儿中IgG亚类缺陷共17例,检出率为48.9%(47/96)。结论 IgG亚类等免疫功能缺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较大,应及时的预防和监测,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维生素D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87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维生素D与免疫球蛋白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喘息缓解时间(2.68±1.04)d、咳嗽缓解时间(6.83±1.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22±1.25)d、哮鸣音消失时间(4.84±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3.36±1.23)、(8.67±1.48)、(6.30±1.26)、(6.29±1.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M、IgA、25-(OH)D3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儿的IgG、IgM、IgA、25-(OH)D3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确切,治疗后免疫指标改善显著,临床有效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免疫球蛋白和IgG亚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符合RRI诊断标准的儿童74例作为RRI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并与对照组(非RRI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和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清IgM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I组血清IgGI、gA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RRI组血清IgG2和IgG4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血清IgG3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RRI普遍存在暂时性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对RRI患儿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维生素A(VA)、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时12月某院门诊及住院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作为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的8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VA进行检测,运用免疫比浊法对IgA、Ig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RRTI儿童血清VA、IgA、Ig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呼吸道感染组V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组IgA、IgG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IgA、Ig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与IgA呈正相关(γ=0.311,P<0.05),VA与IgG无相关性(γ=-0.086,P=0.280)。结论:RRTI的发生与VA含量及IgA、IgG水平密切相关,VA对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至关重要,治疗RRTI时注意补充VA及免疫调节剂,以降低RRT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体内维生素A(VitA)状况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RRI儿童和 10 0名健康儿童测定血清VitA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 RRI儿童体内VitA、IgA、Ig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gG亦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RRI中 ,血清VitA与IgA、Ig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4、0 .71,而与IgG相关性较差 (r =0 .2 7)。结论 提示维生素A缺乏致机体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易发生R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我科被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5例,另选正常35例儿童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检测CD分子的表达.结果 RRTI组患儿的血清IgG、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水平低于对照组,RRTI组患儿的血清IgG2和IgG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G1、IgG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5例RRTI患儿中IgG亚类缺陷共17例,检出率为48.6%( 17/35).RRTI组患儿的CD3、CD4分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CD4/CD8、CD19、CD16+56等表达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IgG亚类能够比较敏感地反映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IgG亚类缺陷的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T细胞功能障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监测患儿血清IgG亚类及各项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1):991-992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T细胞亚群SAP法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前及用药后 7d、30d后的CD3 、CD4、CD8细胞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M、IgG、C3 ,以正常婴幼儿 2 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CD3 、CD4、CD4/CD8、IgA、IgG、Ig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患儿用丙种球蛋白 1周后 ,CD3 、CD4、CD8、CD4/CD8、C3 、IgA与用药前差别不大 ,P >0 0 5。患儿用丙种球蛋白后 1个月 ,CD4、CD4/CD8较用药前下降 ,P <0 0 5 ,IgA、IgG、IgM低于用药前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不能用来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还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胸腺五肽穴位注射和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IgG,IgA,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患儿CD3+CD4+T,CD3+CD4+T/CD3+CD8+T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血清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能够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童欣  钱发英  吴海燕 《海峡药学》2009,21(11):129-130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乌体林斯治疗的RRI患儿的外周血血清IgG、IgA、IgM、C3、C4的含量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IgG、IgA、IgM、C3、C4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乌体林斯组IgG、IgA、IgM、C3、C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乌体林斯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体林斯能促进RRI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分泌而改善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小儿RRI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21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两个月.对比两组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一年的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4%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内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能辅助恢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病情、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反复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腺肽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肽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静脉血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静脉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能增加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防治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脑瘫合并RRI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同时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服匹多莫德每次400 mg,每天1次,持续服用60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A、IgG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时间均缩短(P<0.05或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BUN、ALT、WBC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用于防治脑瘫患儿RRI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和CD3+、CD2、CD8+、CD4+/CD8+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进而增强患儿抗感染能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