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际上对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注较早。从具体实践来看,线性文化遗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欧洲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实施“欧洲文化线路”计划,其目标为“以文化合作的形式提升对欧洲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认同,保护欧洲文化的多样性,鼓励文化间的交流,协助调解地区矛盾”。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布 了《文化线路宪章》,2013年欧洲文化线路 委员会发布了《“欧洲文化线路”授予条件 修订》,201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修订了新的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作为研 究“文化线路”的主要三大国际机构,在各 自发布的文件中对文化线路这一类型遗产的 “术语”和相关描述存在一定差异。对上述 机构的发布的最新文件提取关键词和核心 思想,通过比较研究,指出,ICOMOS和世 界遗产委员会的定义,是以文化线路自身的 “遗产属性”为出发点,进而详细界定文化 线路的各项本质特性;而欧洲文化线路委员 会则在近30年的研究与实践之后,逐渐重视 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定义以文化 线路的“社会属性”为出发点,强调文化线 路对欧洲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充分辨析、 比较三者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线 路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文化线路及线性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论证了引入"文化线路"的遗产概念和保护理念来整体提升长征文物及其他相关遗存整体保护管理水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长征文化线路"是共和国国家记忆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认识,梳理了它的价值和主要特征,并从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利用、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策略。力求以此为契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线路的保护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在1996年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席宗泽院士就说过,"中国跟欧洲比,都有悠久的历史,欧洲始终是四分五裂的,现在正在推行欧洲一体化,中国在两千年前已经有大一统帝国"。大一统帝国的交通、通道,经过岁月的积累,形成文化线路。目前谈论的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的产生,体现了中央政权对国土、国家统一管理的诉求,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文化线路客观上存在一个体系,有大有小。例如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城、蜀道等可以算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愈加重视,但也面临着展示利用探究不足,对大量被湮没的文化碎片缺乏有效的追忆手段,使得历史文化资源处于"死保"和遗弃状态。本文根据湖州近几年老城有机更新的经验,将原本割裂的历史文化链条有机缝合,形成挖掘—保护—展示利用—文化传承的链式保护模式,即增强广大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塑造古今融合的景观风貌,梳理和开辟湖州历史空间文脉,放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湖州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一种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展示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线路是这几年在国内盛行的一种遗产保护的思路。现在借助南粤古驿道这个案例,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思考文化线路概念在中国的发展?从欧洲的经验来讲,文化线路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对1000多年前北欧海盗南下路径的研究,继而是对基督教在欧洲传播路径的研究。到了当代,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概念具有明显的欧洲特征,可以说是欧洲特色的大遗址系统。比如纺织工业、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路径,大多都是跨国的,反映出早期欧洲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利用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着眼于点和面,对宏观层面的结构系统缺乏梳理和构建。从太原的情况和工作实践出发,立足"太原历史文化空间",在对现状名城风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脉络进行梳理,构建了历史空间"两个圈层、两个中心、两种线路、两极地标"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徐桐 《风景园林》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振光 《建筑创作》2010,(12):12-13
<正>金秋十月,在浪漫之都巴黎,在美丽的塞纳河畔,一个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展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以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向法国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风采和精魂,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法国是欧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而举办这次展览的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  相似文献   

10.
吴隽宇  陈静文 《风景园林》2019,26(11):20-25
多维度发展的文化线路理论对于整合地区文化遗产并提供整体性保护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文化线路通过整体性视角,将文化遗产资源在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的层面,支持更大尺度范围内各区域遗产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一个宏观且整体的线性空间尺度下认知与提升这些分散遗产点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基于文化线路定义、概念、构成条件及特征判读的研究,从时空变化性、历史功能性、文化交流性、多元整体性4个特征对江门文化遗产点进行分析与判读,梳理出江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空间分布现状。从而为确立与展现具有"微观尺度遗产串联—宏观尺度文化认同"特征的江门华侨华人文化线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及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小东 《规划师》2003,19(6):50-55
视线通廊不但是展现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城市空间体系中各个相对独立景观空间相互呼应的重要方式。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提出城市宏观景观视线通廊控制的方法,改变过去景观视线通廊只在一定宽度的平行面内控制的传统做法,而以满足人的视角范围为依据,形成空间锥形视线场,并在这个控制视线通廊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城市设计工作,从而定量指导和控制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居住环境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围绕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借助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理论思想,分析对比一些具体实例,来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如何使住区环境充分人性化,真正为居住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汤景  彭晋媛 《华中建筑》2005,23(5):54-56
该文从心理学所剖析的联想到同构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同构是设计师在进行形象恩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造型视觉语言。同时,以较具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析同构在现代建筑造型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宏利 《新建筑》2007,(2):53-58
通过对上海美特斯邦威总部、大学、博物馆综合体项目设计的介绍,提出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解——设计逻辑的真实和建筑形式的自由,即设计中重视建筑的逻辑关系,强调功能、环境、材料、经济等内容之间的关联,追求真实的表达;建筑的形式不受固有思想的羁绊,在真实反映建筑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自由表现形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我院土建类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提出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新体系 ,并介绍了结构力学面向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家规程、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对民用建筑设计中变压器位置的选择、变压器型式的确定、变压器结线组别的确定、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确定以及变压器的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艺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从语言表达、文字表达、情态表达三个方面阐述教学艺术的形式、层次、深度  相似文献   

19.
魏浩波 《城市建筑》2010,(10):35-36
通过对高层建筑不同时间段发展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通天塔、"三段式"、"皮包骨"与"半疯颠"四种高层形态原型的深度解剖,揭示出导致其形态异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存在方式的异化和运转机制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上海银城商住楼为例,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以及计算分析,并着重介绍其桩基持力层的确定,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基础和处理和地基液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