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李华  黄象谦 《肿瘤》1995,15(1):5-8
用液式细胞术(FCM)测定74倒胃癌细胞DNA倍性,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以18例正常胃粘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胃癌组66.23%(49/74)检出异倍体,正常组均为二倍体,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胃癌组SPF和PI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PF,PI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切端癌残留有关(P<0.01,P<0.05).异倍体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二倍体胃癌(P<0.05).年龄>55岁组的异倍体胃癌预后更差(P<0.05).SPF,PI与胃癌术后生存呈显著负相关(P<0.01).FCM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检测有助于胃癌恶性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了手术切除的54例肝细胞癌,53例相应癌旁肝组织及9例门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探讨了癌细胞核DNA倍性分布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二倍体肿瘤主要分布于TNM分期Ⅰ、Ⅱ期及分化较好的Edmondson分级Ⅰ、Ⅱ级肿瘤。57%的异倍体肿瘤血清AFP值大于400μg/L,高于二倍体肿瘤(22.2%,P<0.05)。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的肝癌癌旁细胞核异倍体率明显增高。7例原发癌与其转移癌同为异倍体,2例转移癌的DNA指数不同于其原发癌。结果揭示,同时测定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细胞DNA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结果表明,AFP(+)患者的DNA异倍体率、DNA指数、S期细胞比率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AFP(-)患者(P<0.05或P<0.01)。AFP(+)率和DNA异倍体率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十分密切。根据AFP和DNA倍体表现不同,把患者分为三类,从Ⅰ类(二项指标皆阴者)至Ⅱ类(仅一项指标阳性)到三类(二项指标皆阳性),患者肿瘤恶性度越来越高,预后越来越差。因此,AFP和DNA含量同步检测,可作为一种肿瘤定量指标,对判定肿瘤恶性程度,预测肝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DNA含量在乳腺癌预测因素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及E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NA倍体状况,结合病理因素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EGFR与ER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及TNM分期中EGFR阳性率无显著差异,EGFR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EGFR阴性患者的生存期;2)DNA含量与ER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EGFR呈显著正相关,DNA异倍体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期(P<0.01)。提示:EGFR、DNA可作为乳腺癌预测预后的有效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肉瘤增殖活性的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组织肉瘤的增殖活性反映肿瘤的增殖状态和恶性程度,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很大价值。作者通过对31例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分级、有丝分裂数、DNA指数(DI)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测定肿瘤的增殖活性并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Ki-67≥100/10HPF者DNA异倍体占81.3%(13/16),<100/10HPF者DNA异倍体占26.7%(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8)。相关分析结果:组织分级与DI、组织分级与Ki-67、Ki-67与DI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DI和Ki-67标记反映了软组织肉瘤的增殖状态,有助于更精确客观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进行肿瘤分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6例乳腺癌的FCM分析:发现二倍体肿瘤24例,异倍体62例。前者SPF16.8±10.3%,后者SPF22.2±9.8%(P<0.05)。其中进行ER检查的64例中发现:ER阳性组异倍体占66%,ER阴性组异倍体占92.9%(P<0.05);前者SPF18.1±9.1%,后者SPF26.0±13.0%(P<0.05)。CEA阳性与否与异倍体检出率、SPF及ER阳性率无明显关系。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与FCM检测结果无关系。因此作者认为FCM分析可了解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可成为新的、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细胞DNA含量和HPV16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33例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和HPV16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细胞DNA异倍体率为66.7%,HPV16阳性率33.3%。异倍体患者HPV16阳性率显著高于二倍体患者(P<0.05);在异倍体病例中,不同倍体类型者HPV16阳性率明显不同,其顺序为多异倍体>非整倍体>四倍体>近二倍体。HPV16阳性者的DI、SPF、>2C%均显著高于HPV16阴性者(P<0.01)。该结果提示,HPV16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且和癌细胞DNA含量、增植特性、肿瘤恶性度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形成门静脉癌栓与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亚新  余业勤 《肿瘤》1997,17(3):145-147
目的评估图像细胞仪(ICM)所观察的几项参数用以揭示肝细胞癌(HCC)形成门静脉癌栓(TTPV)的价值。方法99例HCC以CAS┐200型ICM行DNA定量分析。结果DNA指数(DI)和增殖指数(PI)在合并TTPV的HCC分别显著高于无TTPV的HCC(P<0.05,P<0.01)。在同为二倍体的HCC中,合并TTPV者PI值显著高于无TTPV者(P<0.05)。合并TTPV的HCC,二倍体肿瘤的比例低于无TTPV者,而异倍体比例、细胞核面积、超5倍体细胞比例均高于无TTPV的HCC,但P>0.05。结论随着DNA合成水平的上升,HCC细胞获得了侵袭门静脉、形成TTPV的能力;以ICM行DNA定量分析对揭示HCC是否具有较强侵袭性有明显价值,其中PI是较为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对4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术后标本,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DNA含量和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测定其肿瘤增殖活性,并分析与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小肝癌、大肝癌.巨块型肝癌之间;AFP阴性、AFP阳性之间DNA定量分析和增殖活性无显差异(P>0.05)。而是否肿瘤包膜完整、卫星结节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复发时间快慢,则肿瘤DNA异倍体含量和增殖活性分级差异有显意义(P<0.05)。肿瘤DNA异倍体含量与增殖活性分级间呈正相关(r=0.461,P<0.001)。生存期6个月与大于一年患间肿瘤DNA异倍体含量和增殖活性分级均有显差异(P<0.01)。提示PHC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肿瘤增活性分级反映了PHC的增殖状态,有助于更精确、客观地了解PHC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倍体异质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FCM)对30例食管癌患者150份样品进行了DNA倍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癌中心灶DNA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为53.3%。DNA倍性异质体和同质体患者癌中心灶和癌旁粘膜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均明显不同。患者癌中心灶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随癌组织分级、肿瘤体积和癌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r>r0.05)。DNA倍性异质体患者的存活时间显著短于同质体患者(P<0.05);而异质体患者的死亡率却显著高于同质体患者(P<0.05)。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了39例二倍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非克隆性异倍体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二倍体乳腺癌细胞的SPF、PI、>2C%、>4C%、DNA量值分布、G(0/1)峰CV值和G(0/1)峰倾斜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这些指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SPF、>2C%、>4C%、G(0/1)峰CV值和G(0/1)峰倾斜度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其>4C%呈逐渐增高的变化(r=0.993,r>r(0.05))。这表明,二倍体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对照细胞有明显不同。它不仅有较高的增殖活性,而且还含有一些非克隆性异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大肠癌前后肿瘤组织中DNA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大肠癌组织经东亚钳蝎毒灌肠前后,其DNA参数的变化。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用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后,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肿瘤细胞核DNA参数。结果1.DNA指数均值(DI)治疗前为1.92±0.19,治疗后为1.58±0.24(P<0.01)。2.DNA倍体在治疗后,≥5倍体者明显减少,二倍体明显增多(P<0.05)。3.细胞核面积的均值,核周长的均值和细胞浆面积均值在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同期随机选10例直肠癌患者用氟尿嘧啶灌肠,治疗前后各参数值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亚钳蝎毒对大肠癌有抑杀作用,且优于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nm23,CD44基因表达产物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对45例有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CD44的基因表达和DNA倍体进行了定量检测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DNA异倍体率66.6%(20/30)高于阴性组46.7%(7/15),P<0.05;其增殖活性阳性组PI=26.9±5.3,阴性组PI=21.5±4.9。45例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值范围0.88~1.29(FI=1.23±0.43),淋转阳性组FI=1.09±0.18,低于阴性组FI=1.26±0.29,P<0.01。CD44前组表达阳性率高于后组,分别为73.3%和40.0%,两组有显著差异,研究提示:1)nm23,CD44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最为密切;2)以nm23和CD44以及DNA倍体多参数综合评价乳腺癌的转移优于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探讨rasp21表达和DNA含量测定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1例进展期胃癌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rasp21表达和DNA含量的定量检测。结果DNA二倍体组的5年生存率(35.7%)较异倍体组高(22.2%,P<0.05),rasp21低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29.1%)较rasp21高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14.3%)高(P<0.05);高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14.4%)较低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28.6%)预后不良(P<0.05)。结论DNA倍体类型和rasp21表达,尤其是双参数同步分析,可望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Xu H  Chen J  He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0-273
目的探讨温热低渗液、洗必泰、卡铂或联合应用,对Sy86B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瘤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及其与直接杀伤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rdu体外标记、FCM及RIA技术检测,经43℃双蒸馏水(DDW)、DDW加微量洗必泰(0.05%)、卡铂(10mg/kg)和43℃DDW加卡铂(10mg/kg)处理后的腹水瘤细胞增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瘤细胞的Brdu标记指数(BrduLI)减少21.8%~75.0%(P<0.05~0.01);S和G2/M期增殖细胞比率、增殖指数(PI)和DNA指数(DI)显著下降(P<0.01)。瘤细胞的异倍体与二倍体DNA核型比例分别为64,73,46和19;腹水上清中CEA和hEGF含量消减(P<0.01)。BrduLI、PI、DI、CEA和hEGF5种指标与小鼠生存时间或瘤细胞数量之间相关性有显著意义(r=0.49~0.82,P<0.05~0.01)。结论4种处理因素均有抑制瘤细胞增殖活性作用,以43℃DDW协同卡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冯学胜  汤钊猷 《肿瘤》1995,15(4):311-312
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观察人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经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和干扰素Alpha(IFN)培养过的人肝癌细胞体外抗瘤活性。结果显示经TNF(100U/ml)或IFN(100U/ml)培养过的人肝癌细胞对人肝癌TIL的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两者合用,结果更显著(P<0.01);应用MTT法观察TNF和IFN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发现TNF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IFN无此现象(P>0.05),两者合用时抑制作用明显(P<0.01)。上述结果表明TNF和IFN可以通过直接或/和间接的方式增加肝癌细胞时其TIL的敏感性,进一步的研究将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对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与细胞内DNA定量,方法直方图周期分析加以比较。结果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良性肿瘤及各级乳腺癌不同,其量的表达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经X2检验,P<0.025,差异显著。结论PCNA中度和高度表达组的DNA含量及异倍体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但不是明显递增,而是在中度表达组中趋于最高。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流术细胞计量术检测了39例二倍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非克隆性异倍体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二倍体乳腺癌细胞的SPF、PI、>2C%、>4C%、DNA量值分布、G0/1峰CV值和G0/1峰倾斜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这些指标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SPF、>2C%、4C%、G0/1峰CV值和G0/1峰倾斜度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4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TL-2R)水平,结果显示PHC患者sIL-2R水平较健康成人明显增高(P<0.01),其升高幅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而与AFP及HBsAg阳性与否无关(P>0.05)。故PHC者测定血清sIL-2R不仅能了解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TNF-α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兰  陈新民  高福兴  靳彩宁  许建明 《癌症》1997,16(4):67-269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体内TNF-α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非肿瘤患者及28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肿瘤术后复查)进行了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TNF-α含量测定。结果:对照组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甚低,疾病时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大幅度上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中,PBMC增殖倍数与上清液中TNF-α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但肿瘤及非肿瘤组中PBMC增殖倍数与上清液中TNF-α含量间不存在相关关系。6例实体瘤患者术后一月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0.01<P<0.05)。结论:在各类疾病中,以肿瘤患者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最高,且随肿瘤的切除及疾病恢复,体内TNF-α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TNF-α活性测定对肿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状况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