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启东市汇龙中学1999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后,组织落实省级课题《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在机制建立过程中,启东市汇龙中学着重致力于班级“环保角”的建设和管理。汇龙中学确立了环境教育的三个理念:一、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三、环保需要实践,还需要创新。在此指引下,学生环保协会在各个班级原来存放卫生洁具和垃圾的地方,建设“环保角”。首先,将卫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环境教育现状,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建设做初步探讨,并提出以哈工大为基础的创建“绿色大学”的模式,对我们今后开展环境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力 《环境》2006,(12):78-81
广州市骏景中学(以下简称“骏景中学”)自建校以来,全力建设以绿色、人文、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化学校。骏景中学注重环境教育,2003年11月通过广州市绿色学校评估,并注意对所在的社区进行环保思想和环保行为的渗透与辐射,现已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辐射”的特色。今年,骏景中学申请创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可持续教育理念融入了学校发展进程中,成为一种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创建绿色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日前,由南京市教育局、环保局组织为期3天的南京“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在溧水县东屏湖开训,参训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巩固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成果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始于1998年,全市现拥有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79所,溧水县白马中学被授予“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为全市“绿色学校”校长或骨干教育、区县教育局和环保局负责环境教育工作的人员。全市近20所“绿色学校”的领导及骨干作了交流发言。参训人员考察了…  相似文献   

6.
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立足于“绿色”,奏响“绿色”旋律,实施“绿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指导学生的环境行为,把他们培养成为绿色行动的积极参与者。确立“绿色”观念 抓住实施关键 领导意识要超前 我们曾引以为荣的京杭大运河及母亲湖)──太湖历尽沧桑、面目全非;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无锡已被列为“水质型缺水城市”。令人痛心的事实,使学校领导意识到:考虑当代人的行为、保护…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0,(8):21-21
天荣中学是省一级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目前已成为一个环境优雅、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包括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科研在内的环境教育体系,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环境教育网络,近几年在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们的事业是绿色的、生态的,我们的教育是绿色的、生态的。  相似文献   

8.
吴少芬 《环境》2006,(9):76-7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环境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少学校(幼儿园)积极地投身到“创绿”工作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从多角度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许多学校(幼儿园)能以获得“绿色学校”为起点,继续持之以恒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开展。但有的学校(幼儿园)却把评为“绿色学校”(幼儿园)作为目的,作为“荣誉”,认为已经水到渠成了,也不用花大力气了。有了这一思想作怪,环境教育的教研工作就放松了,环境教育的意识淡薄了……这显然不利于环境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好消息     
启东市汇龙中学1999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后,组织落实省级课题《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在机制建立过程中,启东市汇龙中学着重致力于班级“环保角”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齐增恒 《环境》2007,(1):83-85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七十一中”)自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以来,与时俱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环境教育的思想,为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学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几乎每都直接与化学和化学工业污染污染有关,如何减少化学和化学工业所造成的污染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内涵,提出了实施绿色化学理论教育和绿色化学实验教育的具体措施,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教育对环境保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硬件配套设施配置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材料和办公材料,为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提供一个培养生态文明观的绿色场所,形成生态环保氛围。通过高校图书馆生态环保建设,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价值观,以建设生态环保的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进一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观,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文化给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拥有绿色生活,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从如何拥有绿色生活的角度阐述了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拥抱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绿色港口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现状,主要有对"绿色港口"认识不到位,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港口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港口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环境保护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港口间恶性竞争忽视绿色港口建设,对促进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的政策分析,有转变港口企业管理理念积极培育绿色港口文化、制定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环保法律规范、促进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为环境科学教育,在国际化形式的大背景下,外籍游客大幅度增加,致使环境科学教育的最核心内容即为英语教学。由于环境英语教学的缺失,一些生态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提出了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培养绿色旅游意识、汲取国外先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及增加外籍游客数量等方面,分析了环境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研究环境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旅游推广的优势,在保持其他因素发展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分析英语教学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被破坏了的恶劣环境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达到共存与和谐的发展。为使人们有效的、自觉的保护好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服装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以及绿色服装的概念。根据服装业在推进环保方面的成绩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局面 ,进一步阐明了倡导绿色服装、实行绿色环保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调查及环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素养是关于环境知识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行为的综合,对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的调查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素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旅游者具有较好的环境意识和态度,具备锻炼成长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潜质,对旅游环境和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整体环境素养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也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意识的现象。应结合高校各学科教学与环境道德教育工作,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开展旅游环保实践活动,创建绿色校园,营造提升大学生旅游者环境素养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为使服装产业推进绿色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对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环保方面进行改进处理.通过调查针织服装类别、功能性面料产业分布情况及面料应用范围,分析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对环境的影响.依据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环保标准,提出功能性面料环保改进处理方向,结合面料实际应用需求,采用绿色环保纤维对当前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的环保问题进行改进处理,并对改进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引进天丝和莫代尔实现针织服装功能性面料环保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的持续恶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种博弈的两难困境,人类必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机制来改变与脱离这种困境。推动全球绿色贸易是走出这种困境的一条可操作的途径,推动世界绿色贸易、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整体能力是改变博弈结构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产生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种协调。另外推动环境正义的理念也是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合作的一种人文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