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重症肝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然后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后,患者SDS、SAS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患者求生意识,消除患者心理顾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120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以提高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给予贴切的语言,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日缩短。结论规范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型肝炎病人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了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康复,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我科53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发现针对不同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30-4531
目的:分析饮食以及心理护理在重症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采取必要的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自评量明显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3.8%,病死率为19.0%。结论给予重症肝炎患者饮食以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率、病死率,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肝炎患者除了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针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荆燕 《中国医学创新》2008,5(9):108-108
目的 通过调查120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以提高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给予贴切的语言,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日缩短.结论 规范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总结45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认为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具有发热、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肝功能损伤重等特点。因此,做好病情观察,加强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高晓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3-854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观察患者黄疸变化、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变化等情况,并及时反馈当班医师并给予恰当处理。结果经过细心观察,综合护理,使患者有信心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既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又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负性情绪的存在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治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院2001年3月~2003年2月成功救治慢性重症肝炎52例,现将其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的临床护理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珊  朱建华 《西部医学》2011,23(1):172-17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1例病情明显好转出院;11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8例死于肝性脑病;8例外地患者因病危自动出院。结论重型肝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治疗中必须在严密监测病情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活、心理、并发症进行精心的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陶韡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45-346
目的:对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缓解焦虑、紧张心理;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中的重要性。方法:对40例重症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并进行心理护理总结。结果: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临床监护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实施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机体对应激的高反应性,保证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体会。方法: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法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护理56例患者,成功治愈36例,好转19例。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重症肝炎患者的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工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其治疗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其家庭成员的团结性;有利于融入社会的适应性。结论做好老年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总结1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及病情的观察,重视对重症肝炎的治疗,以及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分析人工肝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对此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为重型肝炎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让人工肝技术在重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发挥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尤其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高发地区,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病毒性肝炎给患者、家属及其所在单位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再加之社会媒体的某些不切合实际的夸大宣传,使一部分肝炎患者认为。一旦感染上肝炎病毒,就会发展为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成为绝症,从而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严重创伤,使一些肝炎患者精神崩溃。因此,对肝炎患者除了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针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浆置换患者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人工肝治疗期间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因素不影响治疗效果,对50例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采取了全程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了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稳定,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心理护理对人工肝治疗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做好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实践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肝炎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结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及时关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实施疏导时,应根据患者个体表现实施对症施护。  相似文献   

19.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高流行区,如不积极治疗将演变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肝炎肝硬化病人都有焦虑、抑郁、急躁、恐惧、悲观等情绪。我们应精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应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开展微笑服务,理解愤怒伤肝,做好解释开导和健康教育,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及生存年限,更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较长,患者因久治不愈、反复住院而担忧自己的病情发展,常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心理压力逐步加大,从而造成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特有的心理状态。因此,临床上就如何做好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